David Chiou:
供养障碍
《增壹阿含经》第12.7经解释提婆达兜造五逆罪,原来起因是贪著供养,因为有阿阇世王子每天五百锅食物的豪华供养,让他渐渐生起后续的恶心。
《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70经也提到有比丘受到质多罗长者不间断地长期供养之后,起了“供养障碍”,很久一段时间不拜访佛陀;同卷第571经的另一位比丘则对供养障碍有所警觉,因此不继续待着受供养。
佛陀的教诫,以及古来许多修行人的成败,再再警惕出家人不应贪著利养。
出家人以解脱为业,因此不赚钱、不蓄财;在家人则要有居家生活,需要赚钱谋生,那么佛陀对于在家人理财的教导如何呢?可以参见《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前的导读:“在家居士的理财观念”。
都是苦行,不同的动机导致不同的果报
提婆达兜因为贪求利养,野心越来越大,最终造五逆重罪的恶行,和前几经大迦叶尊者终身不求利养、坚持头陀行,成为鲜明的对比。 另一方面,提婆达兜为了破僧,自行创立“提婆五法”以展现苦行的表相,作为比佛陀要求僧众的戒律更为严格的戒律,目的是要破佛教僧团,并让俗人觉得提婆达兜的僧团更厉害,以谋取利养。大迦叶尊者的头陀行也超过佛陀对一般僧众的要求,但大迦叶尊者的目的是为了舍弃贪著,以帮助修行。 表相上都是苦行,但在发心迥异之下,修行的成果自然大相径庭。
陈新富:
贪着供养,又提倡苦行,真是矛盾的 提婆达多,,,哈
Bowen Ke:
欲望(五欲)有很多不同的层面跟层次。我还记得,以前某个朋友很真诚的说过,可以不要利,但是很难舍弃名。就像金庸小说中的鸠摩智,不近女色,粗茶淡饭,不过就是无法舍弃武学跟国师的名号。
许多苦行者也是,支持其无益苦行的,大半是因为错误的知见,以及其他人”尊敬的眼光”。
以五百锅食物来说,其实没人吃得了这么多,受到大供养的提婆达多,滋长的可能不是口腹之欲,而是慢心。一开始似乎想要说服佛陀让他当僧团的领导者(或继承者),受到佛陀喝斥后,不知忏悔,就跟当时跟阿阇世王子游说: 你当新王,我当新佛。之后就越走越偏了。
像是色界或无色界的禅定者或天人,虽然没有欲界那么炽盛的饮食男女之欲,但是对于永恒不灭,我存在的欲望跟执著,说不定比欲界众生还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