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比丘访谈记录 (4)
Ken:请问此段与“定根”相关的经文:《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10〈17 根品〉:“云何定根?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正等持,心一境性,是名定根。”(CBETA, T26, no. 1537, p. 499, c7-9) 其中提到的“远离;舍离 vossagga”是什么意义?
无著比丘:(先诵念了一段巴利经文: Katamañca, bhikkhave, samādhindriyaṃ? Idha, bhikkhave, ariyasāvako vossaggārammaṇaṃ karitvā labhati samādhiṃ, labhati cittassa ekaggataṃ –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samādhindriyaṃ.—SN 48.9)
什么是专注的关键?是要非常努力的得到专注吗?不是,是要“放下”(let go)。
Ken:放下什么?
无著比丘:放下一切。思想、外境、分心的事物、任何顾虑的事物。你放下的越多,心自然越专注。经文中说:放下了事物,则自然升起专注。
有次我和澳洲的阿姜念禅师见面,他很会教禅修,他曾给一个比喻:你有一杯水,要让这水完完全全静止不动,你要怎么做?要怎么用手拿这杯水,让这杯水完全静止?要多用力拿这杯水,这水才能完全静止?
(碰一声)放下!把这杯水放下,放到桌子上,这杯水自然能完全静止。
因此要专注,重点不是多努力的把握住,而是放下。什么事情上了心,就舍弃它,很柔软、很轻松、很简单。
无著比丘:(再度诵念了此段巴利经文: Katamañca, bhikkhave, samādhindriyaṃ? Idha, bhikkhave, ariyasāvako vossaggārammaṇaṃ karitvā labhati samādhiṃ, labhati cittassa ekaggataṃ –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samādhindriyaṃ.—SN 48.9)
因此 let go 放下是定与念住的关键。当放下所缘时,你就能建立念住、达到心一境性 one-pointness。
Ken:经文中“vossaggārammaṇaṃ”, vossaga 是放下,arammaṇaṃ 是什么意思?
无著比丘:arammaṇaṃ 是指“所缘的对象”。
Ken:Let go the object 放下所缘?
无著比丘:making let go the object. 让它放下所缘。
这让我回想起很多年前,我和阿姜念讨论这问题时,他把那杯水突然碰的一声放下时,我觉得惊讶:“Yes!”哈哈,简直是个禅宗的教法。
Tzung-Kuen Wen:
无着法师对Vossaggārammaṇaṃ katvā,应该是他个人的见解。巴利注释书的解释是:Vossaggārammaṇaṃ katvāti nibbānārammaṇaṃ katvā.。
Heaven Chou:
巴利注释书的解释是:Vossaggārammaṇaṃ katvāti nibbānārammaṇaṃ katvā.。
不知温老师能否用中文解释一下? 谢谢! :)
Tzung-Kuen Wen:
vossaggāra的字面义是“舍弃”、“放下”。无着法师把Vossaggārammaṇaṃ katvā,直译为“making let go the object”“以放下为所缘”,意思是把注意力放在“放下”、“舍弃”这件事(就像出入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巴利注释书则以“涅槃”来解释vossaggāra,也就是“以涅槃为所缘”。我只是想指出,无着法师的说明是他个人对经典的诠释,不是注释书的解释。以“放下”为所缘,这解释是蛮特别的。
David Chiou:
对了,Ken 原先是在问这段文字的意思: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10〈17 根品〉:“云何定根?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正等持,心一境性,是名定根。”(CBETA, T26, no. 1537, p. 499, c7-9) 在访谈记录中没有记录这文字,因为是看他的笔记。
我个人听那讨论,觉得无着法师的意思是“放下”现在的阶段,而能到下一个阶段。
感谢 Tzung-Kuen Wen 老师提出的讨论,我也发现这讨论如果没有说明背景,是可能会误解,因此将 Ken 原先请教的论的文字加入访谈记录中了。(至于该论要怎么解释,那也可以是另一个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