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四神足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心定勤行成就神足、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是依“意欲”、“精进”、“心念专注”、“慧观”所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
这一段话都很伟大,但每一段话都很遥远,有没有什么初学者可以理解的方式?
Russ Wang:
三十七道品中的四神足,因为在汉译阿含经中有很多佚失,以及翻译上的一些差异,所以常常让人搞不清楚到底这四神足是四种定、四种神通还是其他,或许可以参考南传尼柯耶,从对读中抓到四神足的精神。
以“欲定勤行成就如意足”为例,它的巴利文是 chandasamādhippadhānasaṅkhārasamannāgataṃ iddhipādaṃ = [chanda + samādhi + ppadhāna +saṅkhāra + asamannāgata ] + iddhipādaṃ,说明如下:
巴利文 | 中文 | 说明 |
---|---|---|
chanda | 欲 | 欲,志欲,意欲。 |
samādhi | 定 | 定,三昧,三摩地,等持,精神统一。 |
padhāna | 勤 | 勤奋努力,精勤。 |
saṅkhāra | 行 | “行”,指必要的条件,有条件的事物,心智的协同因素。 |
asamannāgataṃ | 成就 | 是指具备、具足的。 |
iddhipada | 如意足 | iddhi 在中文没有对应的概念,因此有多种翻译,包括神、神通、神变、如意、甚至神足。雷迪西亚多尊者解释为“一种能力(提升)达到圆满”,《大智度论》的说法是“得如意愿”。比如佛陀说“苦谛如意”,指对“苦的了解”这种能力已达到了圆满的境界。另如“神足通”(iddhi-vidhā)则是理解为 “得如意自在之神通力”《大毘婆沙论》。 pàda 是足、基础、原因。 |
以上这几个核心概念,因为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因此会有不同的诠释架构,比如可以理解为:
{[( Chanda 欲 + samādhi 定 + ppadhāna 勤 ) + saṅkhāra 行 ] + asamannāgata 成就 } + iddhipādaṃ 如意足
对于善法的“欲”望,让心能够稳“定”,而且维持“勤”奋不懈,这两个条件(“行”) 的完备(“成就”),是能达到各种圆满境界(“如意”)的基础 (“足”)。
依据这样的架构,四神足可理解为:
神足 | 说明 |
---|---|
欲定勤行成就如意足 | 追求善法的欲望 ⇒ 让心稳定 + 能够持续精勤努力 ⇒ 达到圆满的境界。 |
精进定勤行成就如意足 | 正勤精进的特质 ⇒ 让心稳定 + 能够持续精勤努力 ⇒ 达到圆满的境界。 |
意定勤行成就如意足 | 心中固着的热情 ⇒ 让心稳定 + 能够持续精勤努力 ⇒ 达到圆满的境界。 |
思惟定勤行成就如意足 | 对于智慧的理解 ⇒ 让心稳定 + 能够持续精勤努力 ⇒ 达到圆满的境界。 |
对初学者而言,可以把四神足理解为四种引擎(基础),分别以法欲、精进、心的热情与观慧作为动力,提供稳定、且动力源源不绝的引擎。
这四种引擎只要好好的发展并作为基础,不管目标是想要追求定、神通或是解脱涅槃的“圆满成功”,都能载着我们无远弗届、而且还跑第一,所以不妨可以省察自己的个性,并从中找出比较容易发展(相应)的神足,优先点满这个神足的科技树,会是比较有效率的方式。
另外如果我们的机体是轻量化的单人解脱型,成就任何一种神足引擎都可以;不过如果我们的机体是众生级的解脱航母,那么四种科技树都点满则是基本配备(详见十波罗蜜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