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guest

有些人说五阴只包含身心,色阴只有身体,请问这样的理解就经典来看是正确的吗?


From: Heaven Chow

基本上禅修是观察身心,不用想到太远的地方,这是合理的。

但理论上,色的基本定义是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 “一切” 四大,所以范围就很广了。

况且,要观察色无常,苦,空,非我,就一定要包含所有一切的色法。如果有漏掉,在宇宙的某个物质不在佛说的 “色蕴” 当中的话,那么就会有人说,那许那些没包括在色蕴中的物质,有可能是 “我” 。

所以五蕴必须包括全宇宙的一切有为法,此时说五蕴无常,苦,空,非我,才会有意义。否则外道就会说在五蕴所不包含的地方,是可能有我的。我觉得在佛法中,五蕴所没包含的,只有涅槃而已。

因此五蕴的色法范围很大,也就是经文中的若现在,未来,过去,若远,若近,粗,细,内,外,好,坏,都是包含在其中了。

先大略说这样了。

Heaven


From: David Chiou

除了经典外,先查了一下佛学辞典,好像所有南北传的主要的论,都有把五境(身体之外)给列入色蕴:

  1. 在俱舍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在成实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在唯识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此等色法有种种差别,集于一而称为色蕴。
  2. 觉音的《清净道论》第十四品中把“一切寒冷等坏相之法,总括为色蕴”。《分别论》也把任何色,不论是过去、未来、现在的,或内或外,或粗细、劣胜、远近的, 集为一处,名为色蕴。《集异门论》卷十一云︰“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远若近,如是一切,摄聚一处,说名色蕴。”

南传阿毘达摩概要精解的“色法”的部分,也没有特别去界定“色阴是在身体之内”。

阿含经文原则上没有强调色阴是身体之内,有人引用《杂阿含经》第46经说色阴像身体之内的列举,但也有很多其他经说色阴是一切色,像《杂阿含经》第22、23、24、30、31、32、33、34、55、58、62、82、83、85、86、87、109、110、120等几十部经所说:“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或是《杂阿含经》第23、24、465、466、467、468、897、983、1026等经说的:“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至于《杂阿含经》第46经是举例“有触碍的事物是色阴”,经文是“是名触阂,是故阂是色受阴”。前面的指所阂等跟身体有关系的项目是举例,没有说色只有那些举例的项目。

如果就五阴来看,阿含经上常提各种正受(三昧),是有正受是地、水、火、风,也就是有人在定境中会以为外界的四大也是“大我”的一部分。因此虽然对我们正常人来说身心就是臭皮囊,如Heaven所说,色蕴如果不包含万物,可能较难指出婆罗门教的问题或大我的问题。

我想,从修行的角度,从人身开始观是自然的。但是否色阴仅限人身,这种争论会不会有宗派争执而将小议题变成大议题的成分?不过我不太了解这背景,有什么宗派强调在人身外的色,而因此影响修行?如果知道这种争论当初的背景,或许比较能了解这种争论的起因。


From: 彭明辉

有人开示说: ‘佛陀从来没有在解释色阴时,将整个宇宙万物全部归纳在色阴里面’

佛陀曾在噶拉玛经 Kalama Sutta 开示说: ‘不要因为导师、长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法友深思....

《杂阿含经》卷1:“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CBETA, T02, no. 99, p. 4, c26-28)

《杂阿含经》卷2:“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CBETA, T02, no. 99, p. 9, b12-13)

《杂阿含经》卷2:“«若可阂可分,是名色受阴。指所阂,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饥、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是名触阂,是故阂是色受阴。复以此色受阴无常、苦、变易。”(CBETA, T02, no. 99, p. 11, b26-c1)

《杂阿含经》卷2:“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CBETA, T02, no. 99, p. 7, c4-6)

《杂阿含经》卷3:“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CBETA, T02, no. 99, p. 16, b6-8)

《杂阿含经》卷1 2 3 数下去.... 几百个《阿含经》经文都说色受阴包含内外一切的色

南传更清楚 见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没观外色非我 那是把自身或外色当神我? 恐难以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