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vidChiou
《杂阿含经》卷九第252经有对蛇的护咒。在对应的南传‘相应部尼柯耶’没有,因此曾见有些人推论认为是北传加的,认为《杂阿含经》没有咒。
而我却发现南传大藏经‘律藏’【小品.5 小事犍度】Vinaya. Cullavagga. V. No.6(对蛇之护咒),是这一段的对应护咒,也就是说这段经文并非北传所特有,而是在南传中护咒被归为律藏中:
请教是否有人对于南传律藏那一段有研究的?
作者: sivathika
香光庄严曾有一篇文章谈到此事,网址如下: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73/73bs1.htm
其实整个东南亚地区蛇之多是我们很难想像的,以缅甸为例,因为湿热气候的关系,整个就很适合蛇的居住,首都仰光从英国殖民算起已经开发两百年了,郊区的山丘直接就叫naga山,听说在五十年前都还布满大蟒,这种大蟒后来被有钱的美国人抓去气候相近的佛州养,
弃养之后造成很大的生态问题。之前和美洲鳄相吞的事就很出名。
http://blogs.warwick.ac.uk/echan/gallery/misc_gallerie/
至于其他省份就不用说了,基本上出了仰光五十里就是100前的台湾,更乡下一点的省份还要落后200年。自然环境配合之下,即使是外国人最喜欢去的观光胜地Bagan。当地人也说天黑后千万不要踏上草地,毒蛇很多。我在饭店草坪也亲眼看到蛇攻进来捕食青蛙。
我是没听过有人念诵蛇护咒,当然我没有特地向当地僧俗四众探问这件事,参观的地方也不够多,见闻不足作为参考。
有看过三个做法:
第一在佛寺建筑相当于“燕尾脊”的部位做上龙头,在门口树立龙王塑像,或是在某些特别多的地区直接以偏殿祭拜(如前述仰光郊区的naga mountain一座寺院就有这样的设置),可能想说拜了蛇王会保庇。
第二,某些禅修道场是教人修慈心观,例如帕奥禅林。其文本就是大家应该都听过的慈经Metta Sutta。
第三,实战故事。我的朋友,一位热衷佛教的医生,几年前以军医身分被派到泰缅边境跟少数民族打仗,有看过蓝波四吧,那里真的是人间地狱,在丛林里天天都有人被游击队摸掉头,他们在丛林中根本没有营舍,都直接睡在树下,而这位医生就在一条大蟒蛇下睡了九个月,(没办法,因为他们部队基本上算是被包围住) 我问他怎么跟一条大蟒共处九个月? 他说他无时无刻都在对它念诵 世尊十种功德,他认为蟒蛇可以借由他分享的功德得到益处。我想这某一程度代表了南传教徒的看法。
作者: Link
From: DavidChiou
对蛇的护咒这一直是个难搞的问题,从民国初年学者以为南传没有,到宋泽莱攻击时的立论,到近年南传律藏中译本让我们发现原来南传是收录于律藏中,以及实际到南传国家实际了解南传佛教,发现南传其实是有咒愿的,只是不将咒愿视为真理或无上大法。
From: Heaven Chou
是的, 南传的版本是有咒愿, 也就是经中如下的偈诵.
常慈念于彼 坚固赖吒罗 慈伊罗槃那 尸婆弗多罗 钦婆罗上马 亦慈迦拘吒 及彼黑瞿昙 难徒跋难陀 慈悲于无足 及以二足者 四足与多足 亦悉起慈悲 慈悲于诸龙 依于水陆者 慈一切众生 有量及无量
但咒术章句那一段则是南传所无, 所以才说当时否真有说此咒, 还无法判断.
From: DavidChiou
那咒术章句是不是偈诵内容的原文音译?后来我发现这在南传也常见,基于对佛法传承的遵重,同一偈诵有二种版本的翻译或传承,一种是原始发音,一种是南传当地文字的翻译。在日本从中国翻过去的偈诵更厉害,有日文版、日文拼中文发音版、日文拼梵文发音版。
至于上面提到的同样偈诵的二种版本(音译和义译各一),个人的理解是“防护咒”或“咒愿”很多都是祈请三宝护法龙天加护,以防范或对治恶鬼神或外道的干扰。因此当初的译经师可能也有点困扰:我用外国话,佛教护法听得懂吗?因此干脆义译一次、音译一次。中土译经到后来因此有了“五不翻”的作法。若就原理上,心念最重要,用音译或义译理论上都可以,毕竟天人不说英文、不说中文、不说巴利文,而是以心念沟通。
From: Heaven Chou
David说的 “原文音译” , 我原本也想过, 但看它那么短, 就不认为如此.
或许真的就是其中某一段偈颂的音译, 有机会再来找看看是哪一段.
或著有精通巴文文的法友, 代为查看看律藏小事犍度中的 “六 对蛇之护咒” , 当中的偈诵哪一句是北传此咒:
‘坞耽婆隶 耽婆隶 耽陆 波婆耽陆 㮈渧 肃㮈渧 抧跋渧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谛尼罗抧施 婆罗拘閇坞隶 坞娱隶 悉波呵’
From: Avery Chan
萨婆诃是玄奘所译, 即是”悉波呵”, 玄奘前的译法吧, =svāhā, 此字在梵文经里常有, 通常又放到尾尾的。巴利经里与此字差不多的是Svāhaṃ=Sohaṃ=so ahaṃ=我, so用来加强语气, 如itipi so bhagava.... 梵语svāhā或svāha, 通常用于咒语的结束。但是这样的结构, 巴利经是没有的。它的拆法是so āhā, “āhā”是”is”变格, 忘了是什么啦, 也不想找笔记。直译是那就是这样, 有完结, 终结, 究竟的意思在。
From: DavidChiou
Heaven, 你提到的长度的问题,我也不清楚。此咒的偈诵(即“谛语”)在律中多次出现,有的偈诵较短,不知是否兜得上?
例如《五分律》:“八种蛇者。提楼赖吒蛇。怛车蛇。伊罗漫蛇。舍婆子蛇。甘摩罗阿湿波罗呵蛇。毘楼罗阿叉蛇。瞿昙蛇。难陀跋难陀蛇。咒蛇者。我慈诸龙王,天上及世间,以我此慈心,得灭诸恚毒。我以智慧力,用之杀此毒,味毒无味毒,破灭入地去。”
《四分律》的就较长:“佛听作自护慈念咒。毘楼勒叉慈。伽宁慈。瞿昙冥慈。施婆弥多罗慈。多奢伊罗摩尼慈。伽毘罗湿波罗慈。提头赖吒慈。慈念诸龙王乾闼婆罗刹娑。今我作慈心。除灭诸毒恶。从是得平复。断毒灭毒除毒。南无婆伽婆。”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的经文则跟《杂阿含经》的意义几乎一样,也有咒术章句:“怛侄他 菴 敦鼻丽敦鼻丽 敦薜 钵利敦薜 [木*奈]帝苏[木*奈]帝 鸡[木*奈]帝 牟柰裔 苏牟柰裔 弹帝尼攞鸡世 遮卢计薜 嗢毘盈具丽莎诃”。之后还有解说优波先那比丘的宿业,前世的恶业造成他多世以来都是中毒而亡。
《佛说随勇尊者经》卷1:“尔时,世尊说大明曰: “怛[宁*也](切身)佗(一句) 唵(引)冻蜜里(引)(二) 冻蜜里(引)(三) 冻弥(引)(四) 钵啰(二合)冻弥(引)(五) 那致(引)(六) 苏那致(引)(七) 计(引)嚩致(引)(八) 母那曳(引)(九) 萨三摩曳(引)(十) 难帝(引)(十一) 难底里(引)(十二) 泥(引)里(引)(十三) 泥(引)罗计(引)尸(引)(十四) 嚩(引)里(引)(十五) 嚩(引)罗计(引)尸(引)(十六) 嗢里(引)(十七) 泥羊(二合)虞(引)里(引)莎(引)贺(引)(十八)””
虽然现在一些学者主观认定这些都不是“咒”,但似乎各部派各版本的古代翻译中都提到“咒”,南传经律也提到“咒”,只有少数现代人新译的南传相对应经文故意略翻“咒”字,因此断定这不是咒恐怕也不够客观。
现代人会遇到蛇的几率少多了,这咒是真是假完全不影响修行与生活,只是基于研讨佛典的客观立场,希望持平的多了解一些,而不是全盘接受某些学者的主观判定了。
From: Avery Chan
“咒”和“陀罗尼”, vijja, 与畜生合用时, 代表畜生明=畜生咒。但vijja也用于智慧五特征之一, 在转法轮经里, 明生起来了, vijja upadhi。这个明是光明的意思。 dhāraṇī, 在梵文经典出现较多, 中译亦是咒。巴利经没此词。PTS的巴英词典亦没收录此词。
mantra指短的咒, 长咒用陀罗尼。
From: 吴宝原
David,假如咒语都有其意义,那么玄奘五不翻的“秘密故不翻”,到底“秘密”何在?底下的文字是我刚刚读到的: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八章第三节(摘录)
※ 语言音声的神秘性,从古以来,就有人信仰的。在印度,或称为mantra,或称为vidya、vijja^,或称为dha^ran!i,说起来浅深不一,而与神秘的语言有关,却是一致的。
※ 对于修道,佛法以为咒术是无益的;也不许僧众利用咒术来获取生活(邪命),但咒术的效力,在一般是公认的,所以在部派佛教中,容受咒术的程度,虽浅深不等,而承认咒术的效力,却是一致的。
※ 总之,各部派都承认咒术有杀害生命的力量。印度在热带,毒蛇特别多;每年为毒蛇所伤害的人,数目很大。一直到现在,还有一批以咒蛇为职业的。出家人多住于山林,正是毒蛇出没地区,既承认咒术的力量,那末为了保护自己,引用世俗防治毒蛇的咒术,也就不觉得离奇了!僧团内,准许学习治蛇毒咒,那其他治病的咒法,当然也是许可了。
※ 在佛法中,起初是谛语──真诚不虚妄的誓言,是佛力、法力、僧力──三宝的威力,修行者的功德力,也能得龙天的护助。谛语与三宝威力相结合,论性质,与咒术是类似的。所以《十诵律》称说谛语为“咒愿”;《四分律》等称谛语为“护咒”。咒──音声的神秘力,终于经谛语的联络,为部派佛教所容受,甚至成为佛法的一部分。
From: DavidChiou
宝原这个问题说老实话我无法正确的回答,学识不够。就我所知,心经咒也是属于玄奘法师不翻的“秘密故不翻”,但心经的梵文仍然是有意义的。另外,印老的这段我看过,有道理。印老是位好学者,将自己的立场讲清楚,然后忠实的评论他所发掘出的资料,因此从印老的论文可学到很多事情,虽然每个人的立场或立论可能不尽相同,因此结论也可能不同,但都可从印老提供的资料而受益。
From: Dhamma Eye
[玛欣德尊者答疑]
北传记载,阿难尊者外出托钵时曾遇到摩登伽女咒术迷惑,欲破其梵行,在危机时刻佛陀用神通破除摩登伽女的咒术,解救了阿难,请问南传有这样的记载吗?
答:南传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因为南传记载阿难尊者在他出家之后的第一个雨安居,听了富楼那Puõõamantànãputta尊者的开示之后就证得了初果。证得了初果之后他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破戒了嘛!后来阿难尊者在佛陀入灭前的二十五年,他跟随着佛陀做佛陀的侍者一共做了二十五年。
在《长老偈Theragàthà》里面就讲到,阿难尊者自己说过,他说:“我奉事佛陀二十五年以来,我并不记得曾经生起一念的欲乐、欲望。我见佛陀,我的内心只是心怀恭敬。”他也讲到他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嗔恚。那个时候,阿难尊者还只是个初果圣者,但是他仍然有很好的守护六根门的这种功德。
From: Avery Chan
佛陀度阿难用咒语, 是有这个记载。另外, 咒语拿来自用, 在律藏中, 开缘是被允许的。沙门果经, 梵网经等与畜生明有关的巴利字是vijja, 而佛十号中有明行具足, vijjacaranasampanna。汉字用”咒”连结了汉族对咒语的负面印象, 但”咒”只是一个中性字吧了, 若一个人对”咒”这个字生起抗拒, 以内观修行, 要看的是这个抗拒生起的原因。我眼看此字, 并没生起什么的抗拒, 在我那里, 什么都可以是咒, 善的可以咒, 恶的可以咒, 与”愿”一样, 有邪愿, 有善愿, “愿”本身是中性字眼吧了。
有些人或许在前世被咒害过而对咒, 这字眼, 一见就生抗拒的。如同面对一些人时, 一眼就生起不喜欢, 接着就有连串理性解释的.....内观修, 就是知道生起不喜欢, 但不要作出反应, 单纯看一看自己的不喜欢, 若能追原因就追, 否则单纯知道就是了。
有四十种业处, 种种可得正定, 并非只有出入息念。其中念佛亦是可得正定, 南传那边念buddho, 阿姜曼也是念buddho的。
From: DavidChiou
谢谢 Dhamma Eye 提出的讨论。各种观点都可以讨论,我们的目的是确实了解佛陀曾说过什么,不多也不少,所谓依经、依律,依法不依人。
南传是有记载阿难和摩登伽女的事,而且很多寺院有持 Jalanandana Pirith 的习惯。记载是说摩登伽家向阿难下咒,第一次没效,第二次又下更强力的咒降,阿难开始走向其屋子。此时佛陀即诵 Jalanandana Pirith,破了邪咒。因此阿难并没有破戒。详细的内容 Google 可找得到,我就不赘言。
此事在上座部的很多经论也有提到,例如《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8:“尊者阿难入城乞食,摩登伽女见,已生贪,随逐瞻观不能舍离。此女过去五百生中作阿难妇,故今暂见便起欲寻随逐不舍,诸如是等皆由过去因力增上,或有现在习诸烦恼因力增上,同类异类展转相生。”(CBETA, T27, no. 1545, p. 90, b17-22) 中国在三国时期译的《摩登伽女经》就有此事的记载,当然不像《楞严经》那么大一本,但事情本身的主要经过类似,咒则短得多。
From: Avery Chan
阿难并非一开始遇佛陀就证果, 而是跟随皇族出家, 佛陀在第二次回迦毗罗卫时, 净饭王病危往生, 皇族很多人追随佛陀出家, 阿难与提婆达多是这时候出家的。雨季安居前, 他出家, 雨季安居开始前, 他受具足戒, 接着遇富楼兰说法证初果。
从出家至遇富楼兰有一段时间。
证初果不可能破戒, 未证初果前呢?
在大般涅槃经里, 初果的阿难还是被魔罗迷惑而没请佛陀住世的。
咒是婆罗门, 不过佛教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婆罗门的啊, 轮回是婆罗门的, 内观四念处是婆罗门的, 四襌八定是婆罗门的。 与婆罗门无关的只有四圣谛(转法轮经), 三净肉(别于婆罗门教与耆那教)。
三藏的经藏里小部的本生经中有摩登伽前世。注释书就记载了摩登伽与阿难的故事。
所以南传是有的啊, 缅甸三藏有, 钖兰三藏有, 泰国三藏就不知道, PTS的三藏亦有。但这故事在南传各圈里都不是很注重就真。但有时也是会在近代大襌师里的书本中引用。 至大乘的楞迦经是继续加盐加醋, 加了文殊入去。
From: DavidChiou
说穿了,在现在这个时代,要攻击咒愿比起不攻击咒愿来得容易。我们都是清清白白的人,谁愿意跟什么咒扯上什么挂勾,被人贴迷信的标签?witch hunt 不外乎赚取名声,杀了巫婆的人就是英雄。
但对我个人来说,重点不在于谁认为什么是迷信,我们唯一想知道的,是佛怎么说,依经、依律,是怎么看的?
当我看到现在有些论师拿阿含经完全否定咒愿,我自己读过那些经文的前后文,知道对方是在断章取义。我是要加入 witch hunt 耍威风,还是秉持良心还原真相,让人知道经文原文的前后文是什么?
“众人谣言不可靠,毫厘之差失千里”,身为佛弟子的我们,是希望持平的了解经、律,持平的了解佛说。我们要能持平的了解佛说,可以一再的推翻自己,本来无我,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或意识型态扭曲佛说或断章取义。
“咒愿”在原始经律中是有不少记载的,律中提到咒愿的地方是很多的,完全否定之恐怕是法说非法。之所以没有引用太多律,是因为传统上俗人不论僧事的。再者,
《十诵律》卷57:“阿兰若比丘。应常一心先问讯人。喜心和视共语。舍离颦蹙。赞言善来。应畜火及火炉。少多办食及食器。常畜水及水器。洗足水器常令有水。净澡罐厕澡罐中。亦应令有水。应善知道径。善知日数。善知夜善知夜分。善知星宿。读诵星宿经。善知修妒路比尼阿毘昙。若善知初禅二三四禅。应善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若不能得修学。当问知当读诵。”(CBETA, T23, no. 1435, p. 419, c16-25)
不是学了苦空无我的道理就大功告成没事了。佛陀要求比丘了解世出世间法,方便行走人间。三十七道品是究竟的出世间正见,但佛陀也告诉我们有世间正见,甚至有五明等方法,作为处世的工具。
From: York Jiang
确实..David提到咒愿,在律部中也常常看到。就有比丘到白衣家应供,饭后没说什么就走了。于是就有人讥嫌说,沙门吝啬说吉祥话,所以佛规定接受供养要说咒愿,应该是类似吉祥话之类的吧!!.....(我想)。 我以为...‘咒愿’与‘咒术’..,这应该是有差别的吧!! 记得...三吠陀时代,大部分是咒愿,但在阿达婆吠陀,就开始有某些不好的咒术,大部分是奴役鬼神害人的。
From: DavidChiou
谢谢 York Jiang 的回应。我想就善愿善咒来说,真的自己完整的读经律的人大多是有共识的,也不会认为恶咒或法术是佛教。个人有限的了解是单从佛教来说,“咒愿”、“咒术”、“护咒”是同一回事,只是婆罗门教当成无上大法,佛教当成世间方便法,而且佛说“有咒说”是世间正见之一。这些语言不管是梵文或巴利文,就我所知都是当地可理解的语言,只是翻成其他国家的话(例如中文)之后可能很多人误会为只靠音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