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Chiou:
为何《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73经要说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这是今天读经班中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
此经中,为何特别提到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总结大家的讨论,有以下二个回答供大家参考:
1. 眼也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也是因缘生、因缘灭的,因此非我、非我所,而不是一个特殊的、例如上帝创造的真常不灭的东西。
既然眼是因缘生灭,眼造成的感知也更是因缘生灭的。
古印度认为一切物质由地水火风所构成,而若要用现代生理学来讲,眼是由水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所构成,没说四大,但也能传达说眼以及眼的功能是因缘生灭的。
2. 禅修有“界分别观”(又称“四界分别观”)的修法,通过观察身体乃至一切物质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而得知无我。因此也可观眼的四界而拆解之。
Jiss Ye:
本篇经文的主旨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等诸法非我、非常,是无常之我,非恒、非安隐,变易之我。]
那么如何实际禅修[眼、色,生眼识...]?
我个人认为实际禅修的修法是:先入近行定.分析眼睛组合成分.以确定眼睛是什么~原来眼睛是由地水火风的12个特性所组成的.
接着也要以近行定分析[色、眼识]的组合成分.以确定[色、眼识]是什么.
然后以近行定分析[眼、色、眼识]的缘起.
如果是以这种禅修的角度来看.
就不会疑问:[此经中,为何特别提到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因为实际禅修的步骤就是要观:[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凡僧云水:
“近行定”要怎么入? 如果不会入定,是不是就跟此经文无缘了呢? 谢谢,TY.
Jiss Ye:
不修戒.则与禅定无缘!~
不修定.则与观慧无缘!~
“近行定”要怎么入?
经典只是提纲契领的讲解[禅定理论]与[方法大纲].例如:[大念处经].[慈经]....
论及注疏.则是系统性的详细解说禅定的实修技巧!~
凡僧云水:
嘻嘻,我逃过一劫,没人发现我问题中的问题。
David Chiou:
原则上佛经的智慧是在文字上可以理解,禅修中可以观察,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应用的。
也有所谓的“闻、思、修”的次第,要能在禅修中谛观,自然也得先要有闻、思的工夫。
不过一般没有定为基础的闻、思,称作“散慧”或“干慧”,要能够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时有定为基础的智慧才是深刻的体认、强力的智慧。
南传的各派别的修行法门,也是从佛经文句中发展出来的。以前曾贴过一篇英文论文(一时找不到原文),内容是由该学者亲自拜访南传各知名宗派,最后结论是:南传国家目前有名的这些法门,其实都是最近一百年来根据经论而重新“发明”的法门,因为古代南传的实修法门细节早已因战乱、殖民等因素而失传,现代的法师参考五尼柯耶及清净道论而修习后,依据经论的字句而整理出一步步的修行次第,成为不同宗派的法门。因此这些南传法门的步骤几乎都有五尼柯耶或是清净道论的一句句的对应,不过也不能说对于经典的解释只有一种,毕竟同样的经文也造就了南传不同的修法。
以上大家大概早知道了,仅供参考 :)
David Chiou:
说明一下名词,以供参考:
“近行定”是南传对于到初禅前的欲界定的称呼。“初禅”就已到色界的程度了,在那之前的欲界程度的禅定也是定,也能对发慧有帮助。
中国的称法则是“未到地定”,也是指初禅之前的定境。
细部的定义则不同派别有些差别,这边只是表达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