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第864经所说的“若行、若形、若相”,或许可以解释为在行禅定时心念系在某个形、相(所缘)上。
经文接着说“彼不忆念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然于彼色、受、想、行、识法,作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思惟”可以解释为在证得初禅后,基于初禅的定力转而作慧观。
第867经则是讲二禅具足住后,“若不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忆念,而于色、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则是基于二禅的定力转而作慧观。
第869经则是讲三禅具足住后,但句子不太一样:“若不尔者,以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于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此处句子叙述不同的原因,有人知道吗?)
第870经则是讲四禅具足住后,“若不如是忆念,而于色、受、想、行、识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
这些经都表示依于佛法而行止、观的佛弟子能够证果解脱,纵使还没有证果,最少也能往生到其禅定力所对应的天界。
Heaven Chow:
869 经的确怪怪的。我想它的意思大概是:
若不尔者--以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于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
或是
若不尔者以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于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
也就是这个子句“以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就是那句“若不尔者”的同位格,我想这样才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