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hmacaril:
我们在制作微信版《好读 杂阿含经》,其中《杂阿含经》卷七第164经:“怀妊不产、乳不𤛓”。
② 𤛓:挤牛、羊乳,读音同“克”。
书上的“𤛓”这个字,手机和电脑简体中文作业系统显示不出来,换成“构”这个字可以显示。这样可以吗?
David Chiou:
先讲结论,根据《一切经音义》来看,我个人的解读是:
“[(壳-一)/手]”是唐代时的正统用字,“撀”(上半为“殸”)、“𤛓”(下半为“牛”)、“𦎼”(下半为“羊”)是因为字型相近而成为异体字,“构”则是因为同音而成为假借字。
就《一切经音义》的叙述来猜测,“撀”、“𤛓”、“𦎼”算是字型相近的错字,但在唐代似乎已习以为常了。至于“构”字,在《一切经音义》中,每提到一次就说一次用“构”字是错的,虽然经文有用这字。倒是唐代时的正统用字“[(壳-一)/手]”,现代的unicode似乎打不出来了,字型或音相近的错字或异体字则都有收录在unicode中。
《一切经音义》主要的相关词条如下:
顺带一提,字型相近的异体字,发音不一定相同:
至于同音的假借字“构”,读音自然同“够”。
David Chiou:
回到原经文,由于用“构”取代的话,校勘ⓑ可能比较难懂,会从:
ⓑ “𤛓”,大正藏原为“构”,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𤛓”。
变成:
ⓑ “构”,大正藏原为“构”,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构”。
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
至于“𤛓”、“𦎼”这两个异体字,手机上也无法显示。
因此若要将就手机的显示而选一个异体字,“撀”字在手机上可显示,可能稍好些。
这几个字本来在唐代民间都通用,而现代都没在用,所以也不必拘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