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修安般法门时要“系念面前”或“系念在前”,“前”是哪里,每个法师几乎都有不同的说法或位置。如果依经典来看,到底是哪里?


David Chiou:

“系念面前”又译为“系念在前”,是指心念专注于当前;心念连续不断地系于当前。

对应的南传经文作“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后”(parimukhaṃ satiṃ upaṭṭhapetvā),基本上和北传的字义是一样的。

但这是指物理上的面前某一个部位,还是比喻上的“当前”呢?

以经典的用字习惯来看,通常指比喻上的“当前”,因为经中多次提到“系念在前”,却通常跟观呼吸无关。例如:

《杂阿含经》卷22:“尔时,世尊新剃须发,于后夜时结加趺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以衣覆头。”(CBETA, T02, no. 99, p. 155, c1-2)

《杂阿含经》卷36:“尊者婆耆舍起,正身端坐,系念在前,而说偈言:”(CBETA, T02, no. 99, p. 260, a15-16)

《杂阿含经》卷43:“尔时,世尊知大目揵连说法竟,起正身坐,系念在前,告大目揵连:“善哉!善哉!目揵连!为人说此经法,多所饶益,多所过度,长夜安乐诸天世人。””(CBETA, T02, no. 99, p. 316, c13-17)

《增壹阿含经》卷2〈广演品 3〉:“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CBETA, T02, no. 125, p. 554, a20-23)

《长阿含经》卷13:“还洗手足,安置衣钵,结跏趺坐,端身正意,系念在前。除去悭贪”(CBETA, T01, no. 1, p. 85, a19-21)

这样的例子很多。

但有一个例外是《增壹阿含经》卷7〈安般品 17〉:“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CBETA, T02, no. 125, p. 582, a14-15)

看来《增壹阿含经》的译者解为鼻头这个部位。

打坐毕竟是为摄心,只要能摄心即可,并不能说因为经中是指“当前”所以教系念某位置就不对。


guest2:

无著比丘也说 “having established mindfulness to the fore”(系念在前)在其他经文也常见,只是比喻,照经文意义来看并不是指特定的位置。当然若就摄心的方便来说,要圈一个位置也无不可,那就是教打坐的禅师各自采用的方便了。


David Chiou:

后续补充:

在2021年无著比丘带安那般那念禅九中,他提到:有的宗派教观呼吸是完全依赖“身触”(身体的触觉),其实“身体的感觉”和“呼吸”不完全相同。身体的感觉就像指月的手指,可以指向呼吸,但不是呼吸本身。就《安那般那念经》(《杂阿含经》第803经)所教而言,是要看到呼吸(月亮)而不是身触(手指)。如果是依《杂阿含经》第803经所教的安那般那念,那么要留意目标是“呼吸”而不单是“身触”。

修安那般那念时如果过度集中在身触,有的人会太抓紧身触,而在难以抓紧时生瞋。若有这种状况的人,可试着不要紧盯集中在身触,而是较宽广地觉知呼吸。

 
agama/什麼是_繫念面前.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11/21 22:30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98830699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