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电影《小活佛》当中有一幕,骇客任务的 Neo ...... 不不,是佛陀在林中打坐时,风云大作、雷电交加,大眼镜蛇盘踞在佛四周,铜铃大眼的蛇头立在佛陀之上为佛挡雨。 https://youtu.be/9uoAl6Gk-3g?t=66 像泰国一些附佛外道还基于这个故事贩卖七龙佛“佛牌”,说能保祐人。 请问有人看过经中的相关记载吗? 《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9经记载波旬故意要找佛麻烦,就在佛陀打坐时“化作大龙,遶佛身七匝,举头临佛顶上,身如大船,头如大帆,眼如铜𬬻,舌如曳电,出息入息若雷雹声。” 《杂阿含经》形容波旬化作“大龙”,《别译杂阿含经》译为“蟒蛇身”,“吐舌炎炎,又如掣电。出入息声,如大雷震。住于佛前,以身遶佛,引颈举头,当佛顶上”、《相应部尼柯耶》则译为“大蛇王”。 也就是说天魔波旬化为大龙(蛇)遶著佛身,还把蛇头举在佛头之上,蛇吐信呼吸的嘶嘶声大如打雷下冰雹。 这是极尽干扰之能事,但无法伤佛一根毫毛,被佛视破了,波旬也就自讨没趣回家了。 这则记载会是眼镜蛇故事的原型吗?难道是原来扰佛的事件,被解释成护佛了吗?还是两则不同的事件? wangtom: “扰佛的事件,被解释成护佛”+1 但波旬位居天界主,大乘经典中每每来扰佛时,经常被文殊菩萨等弄到团团转,甚至反而在干扰说法的会中意外被整,于辩证中反而说出甚深法义,还甚至促发大众发起菩提心。 波旬究竟在缘起中是扰佛或护佛?如同“提婆达多”屡屡阻碍佛陀而堕地狱苦,佛陀却又印记其有“密因”。因此这些“涉嫌反派人物”实在无法单从事件表面去简单断定。 所谓“魔扰”,举凡修行实证路上,几乎各自都有量身订制的“见识与探索”。其中点滴无不幽微,聪明人几乎守口如瓶。 生前算是近代最早研究悉昙咒语的赖世培教授曾告诉我,他自己在经典与修行的人生“实验”中,认为波旬的厉害“与大菩萨并无差别”,都是在幽微的因缘中“创造不可思议的导引”;并且大多都是让“相似法”覆盖,并且以修行的“顺境”渐渐隐隐滋养,各种细微在法上的我执贪染更多。 赖世培说他自己依靠“不动明王”以及“念佛”,才能时时保持清明觉照不失且仰赖三宝护守。修行人得要常能舍空环视自己的生命位置,经常自我检视内心与因缘中的各种“透明细微的奇怪脚印”,才能穿越考验。 当然绝大多数人,连“羽量级”的魔扰也都构不上啦!几乎九成九九九,纯粹是自业自垢自欲未清,稍微一念蠢动两下,纯然是自己的种子熟现境界,而自我捕风捉影折腾半天。 常听到一些自称遭遇“魔扰”的怪怪人,尤其宣称后来又自己怎么结界、怎么降服、怎么种种。不得不说,这类“脚肖”大概连波旬连白眼都懒得翻0.000001秒了~~ 陈建: 个人觉得:故事的原型应该是 从扰佛变成护佛,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故事原型:如同未成佛的太子在树下打坐时,已经到了中午,但树为了帮太子防晒而不移动树影。 小小读经的学佛居士如我们,天魔还看不上哩XDDDD,天魔大概还要到一定的程度才遇的到,天魔也不是坏人,搞不好想考试一百分天魔还会帮忙哩,这也是蛮微妙的。 这类事迹其实很多,如同 我听吕胜强居士说过,卢胜彦先生曾经表示在海边看到龙吐水,算是某程度的鬼眼通还是天眼通,但最后不走正走邪,也不是天魔干扰,而是自甘走偏路。 Vada Thera: 这应该是两个事件吧?! a、成道前,是在优楼频罗村的菩提树下;为护佛。<律藏/大品犍度>所载。 b、成道后,是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扰佛。<杂阿含1089经、别译杂阿含28经、相应部4相应6经/蛇经>。 陈建: 楼上学友你好,我要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故事造成的不同原型,可能表达上造成混淆了XD David Chiou:
似乎也不一定,像南传也有成道后龙王护佛(而非扰佛)的传说,看来相关记载真不好分辨,容易混淆: 龙王于风雨中守护佛身 那时,世尊过七天之后出定,从阿阇波罗树下前往目支邻陀树下。 此时,一场非时节的暴风雨骤然而至,连续大雨七日,冷风呼啸,天空乌云密布。此时目支邻陀龙王从栖息处钻出,盘缠世尊的身体七圈,并将自己的冠顶展开高悬在世尊头上,心想:“不让世尊受冷、热所扰,或受虻、蚊、风、阳光和爬虫所触。” 第七天结束时,目支邻陀龙王见天空晴朗无云,它才从世尊的身体放松下来,舍去龙身,变现成婆罗门青年,双手合十,恭敬地立在世尊面前。
了知其中的意义,世尊不禁发出如下的感概: Linus Hsao: 大唐西域记倒是记载一则‘龙王护佛’的故事,然主角是善龙王-目支邻陀龙王。 《大唐西域记》卷8:“帝释化池东,林中有目支邻陀龙王池,其水清黑,其味甘美。西岸有小精舍,中作佛像。昔如来初成正觉,于此宴坐,七日入定。时此龙王警卫如来,即以其身绕佛七匝,化出多头,俯垂为盖,故池东岸有其室焉。”(CBETA, T51, no. 2087, p. 917, b13-17) 邱浩彰: 蛇通常代表贪嗔痴三毒的嗔心。 《华严经.赞叹品》:“魔王将诸魔众来,尊以慈悲悉降伏。”佛以般若空慧相应之慈悲三昧,降伏魔众怨敌。 慈悲观可以对治瞋恚、恼害、嫉妒、爱憎的烦恼。 《大乘五蕴论》:“云何无瞋?谓瞋对治,以慈为性。”《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何等无瞋?谓于诸有情苦及苦具,无恚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大乘五蕴论》:“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何等不害?谓无嗔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 以对治法对治烦恼,例如不净观可对治贪、慈心观可对治嗔。 但不净观无法对治嗔,不净观若不善巧,反可能增长厌恶的嗔。慈心观无法对治贪,慈心观若不善巧,反可能增长贪染的贪爱。 这些对治法只能片面的对治烦恼,而烦恼的根本无明没有断除。 若要断除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的正对治是无我的智慧,无我空性慧是无明我执的正对治。 若善巧的观修不净观、慈心观等净行所缘,能净化烦恼的增上现行,帮助净化现前较强猛的烦恼,暂时压伏烦恼,而不会造作太猛烈的恶业,对于培养善根福德,保持稳定的心态(止禅),进而生起如实观察的智慧(观禅),于修行有很大的助益。 日常生活中,需要有善业的福德助道资粮,能够帮助我们的修行增长不退失。有善业善法的助缘配合,才能够帮助我们如实对治乃至断除烦恼。 锺盛义: 电影《小活佛》中龙王护佛的桥段是佛成道时候的,龙身不是波旬变的。 方广大庄严经:“尔时如来以慈悲故,即摄神通,令彼魔女还复如本。于第五七日,住目真邻陀龙王所居之处。是时寒风霖雨七日不霁,龙王心念恐畏风雨上损如来,出其自宫前诣佛所,以身卫佛缠遶七匝,以头为盖蔽覆佛上。四方复有无量龙王皆来护佛,龙身委积如须弥山,是诸龙等蒙佛威光,身心安乐得未曾有。过七日已风雨止息,诸龙王等顶礼佛足,右遶三匝还其本宫。 Linus Hsao: 小活佛中的看来应该是蛇王才是? David Chiou: 感谢大家提供诸多的重要资料,真是赞啦! (y) 这些记载不是一人一时可以找到的,但求教于大家,竟然一天之内就找到这些记载,也给了不少行者可自行判读的素材。 本则我写的内容只是问题因此之后不会放在“读经拾得”,但是这讨论串会在“进阶辨正”提供连结,供有兴趣寻根究柢的人参阅各位大德贡献的讨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