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迹云踪: 佛教的重点在集灭 Heaven Chou: 于五受阴观察生灭,于六入处观察集灭,其实是二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我想二者都是一样重要的。 《杂阿含经》卷11:“于五受阴,当观生灭;于六触入处,当观集灭;于四念处,当善系心。” (CBETA, T02, no. 99, p. 75, b17-18) 《杂阿含经》卷47: 是故,那提迦!当如是学:‘于五受阴观察生灭,于六触入处观察集灭,乐于远离,精勤远离。’当如是学。 (CBETA, T02, no. 99, p. 344, a4-6) 杨常灏: Heaven Chou 请教一下,生灭和集灭涵义是有差还是没差呢? 看了联结,依然是搞不懂;之前当做同义,不过不确定。 Heaven Chou: 我个人认为,生灭与集灭,在文字的基本意义上是有点不同的。以生灭来说,“生”就是着重在它的生起现象,例如底下的经文谈到水泡之生起: 《中阿含经》卷11〈王相应品6〉:“大王!犹如大雨时,水上之泡或生或灭。大王!色生灭亦如是,汝当知色生灭。大王!觉、想、行、识生灭,汝当知识生灭。”(CBETA, T01, no. 26, p. 498, a21-24) 以集灭来说,“集”主要是在谈它的生起原因,例如: 《杂阿含经》卷2:“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中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CBETA, T02, no. 99, p. 9, b14-23) 不过在经文中,有时“生灭”是广义的解释,并不是只是单纯的生起与消灭,例如底下此经: 《杂阿含经》卷3:“观此五受阴,是生灭法。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CBETA, T02, no. 99, p. 15, b12-14) 由上经文可看出佛陀所说的生灭法,是包括集法与灭法。再看底下经文,所提到的“观察生灭”的方法也是包括了“此色、此色集、此色灭”。 《杂阿含经》卷5:“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CBETA, T02, no. 99, p. 30, b29-c4) 所以我个人觉得,佛陀说的观五受阴生灭,是有包含其集法,而观受想行识蕴之集法,细节就是观六触入处的集法。 至于为什么要区分五受阴的生灭法与六触入处的集灭法?我是觉得,以眼根来说,一般人大概看不到眼根的生灭,但眼根生起的受想行识是可以多少观察到的,所以说六触入处观察集灭而不是生灭法。而于五受阴观察生灭,则是一种大方向的说法,其实就包括观察一切有为法的生法、集法与灭法了。 以上是参考一些经文后的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风迹云踪: 生灭是身体自然的现象,集灭是先知道苦生起了,然后知道苦是什么因什么缘而生起的,也就是苦之集,当你了知后,不再制造集,也就是集灭。这需要内观身念处时才能体悟的东西,套经典是没用的 锺燿隆: 我的看法... 我以简单的时间来对照解释.. ~~~ 先知道苦生起了...这句,虽是当下(但同时也已经在刹那生灭了) 然后知道苦是什么因什么缘而生起的(过去之集起)...这句,那已经过去了(但知道是什么因什么缘而生起,也同时在刹那生灭了) 什么是正念正知? 是如实的专注每个当下之刹那生灭而如实知...而整个过程而言是集灭不断... 如,于眼对色,缘识,而触,缘受.....,正念清楚每一当下刹那之生灭而观察知道整个过程,称此因缘之集灭 所以经上...称现观...这才是如实知.如实见 而绝对不是,当苦受缘生当下,才去思惟此苦如何生起之因缘过程...这不称作现观 ~~~~ 以上不一定对... 看看参考就好... Jiss Ye:
我觉得: 如果不知[缘起集灭].而认为[生灭是身体自然的现象].就难免会掉入[断见、无因见、无作见]等邪见!~ [增支部4集41经/定的修习经]: 【...比丘在五取蕴上住于生灭随观:‘像这样是色,像这样是色的集,像这样是色的灭没;像这样是受,像这样是受的集,像这样是受的灭没,像这样是想,像这样是想的集,像这样是想灭没,像这样是行,像这样是行的集,像这样是行的灭没,像这样是识,像这样是识的集,像这样是识的灭没,比丘们!这是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诸烦恼的灭尽。...】 所以[生灭随观].不只是风师兄所认为的:[生灭是身体自然的现象]而已!~ 在此.顺便一提: 听过许多以[原始佛教]自居的信徒. 他们常批评:[南传佛教依论不依经.以非佛说的论作为修行依据.只知刹那生灭.而不知缘起集灭.所以南传佛教是不符合经典的.非真正的佛法....]. 南传佛教.确实是有许多行者是依循[清静道论]的[十六观智]做修行的. [十六观智]以《传车经》的[七清净]架构做开展的.这有违背经说吗? [十六观智]的第二观智.就是:[缘摄受智](paccaya-pariggaha nana). 在七清净当中.[缘摄受智]属于[度疑清净]。 体证此智.有称为:“小须陀洹果”(小初果)。 在此第二观智的修证中.就已经在观修五取蕴的[集灭]了. 观修[集灭]有多种方法.其中也包含顺逆观修[十二缘起]!~ 直到修第四观智:[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nana)才又更加强调:观察诸行[即生即灭]的[刹那生灭]!~ 所以.如果是依据南传佛教[清静道论]的[十六观智]做修行. 那就是先修证[缘起集灭]!接着才是加强观察诸行[即生即灭]的[刹那生灭]! 而批评:[南传佛教以论作为修行依据.只知刹那生灭.不知缘起集灭.所以南传佛教是不符合经典的.非真正的佛法....].这分明就是严重的误解!~
我觉得: 学佛次第就是要[闻思在前]才对!~ 一定要[套用经典].依据经典所教导的法去禅修才对. 这才是以禅修验证经典所教导的法!~ [套用经典]是绝对必要的!~ 套用经典所教之法起修~这才是[依教奉行]!~ 以上提到:增支部4集41经/定的修习经. 就不免让我联想到~有不少法友.私下跟我聊到: 他修[安那般那念](观呼吸)很吃力!而修[光明遍]就很容易自然的专注! 他适合修[光明遍].但心里又疑惑:[光明遍只是止禅而已.不及安那般那念导向解脱的殊胜!] 那么.就请法友们参考这一经吧! 看看修[光明遍]如何导向解脱!~ 这一经是很好的参考喔!~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623.htm 增支部4集41经/定的修习经(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四种定的修习,哪四种呢?比丘们!有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当生的乐住;比丘们!有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智与见的获得;比丘们!有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正念与正知;比丘们!有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诸烦恼的灭尽。 比丘们!哪种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当生乐的住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从离欲、……(中略)进入后住于……的第四禅,比丘们!这是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当生的乐住。 比丘们!哪种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智与见的获得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作意光明想,决意于白天想:夜晚如白天那样地,白天如夜晚那样地,像这样,以无遮蔽、不被覆盖的心,修习有光辉的心,比丘们!这是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智见的获得。 比丘们!哪种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正念与正知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受生起[时]他知道、出现[时]他知道、灭没[时]他知道;想生起[时]他知道、……(中略)寻生起[时]他知道、出现[时]他知道、灭没[时]他知道,比丘们!这是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正念与正知。 比丘们!哪种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诸烦恼的灭尽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在五取蕴上住于生灭随观:‘像这样是色,像这样是色的集,像这样是色的灭没;像这样是受,像这样是受的集,像这样是受的灭没,像这样是想,像这样是想的集,像这样是想灭没,像这样是行,像这样是行的集,像这样是行的灭没,像这样是识,像这样是识的集,像这样是识的灭没,比丘们!这是定的修习,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诸烦恼的灭尽。 比丘们!这是四种定的修习。 而,比丘们!这里,关于此,我在〈波罗延富邻尼迦所问〉中说: ‘考量世间中的上下后,他在世间中没有任何动摇之处,寂静的、绝瞋恚之烟的、无恼乱的、无欲的,我说:“他渡过出生与衰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