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初果圣者(须陀洹)成就‘四不坏净’,四不坏净包含‘圣戒成就’,圣戒成就指‘持戒清净’,那么为何《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第820经说戒增上的人可能犯小小戒,犯了就忏悔,还是能证初果甚至三果?

《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第820经:

何等为增上戒学?谓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所以者何?我不说彼不堪能②,若彼戒随顺梵行、饶益梵行、久住梵行③,如是比丘戒坚固、戒师常住、戒常随顺生④,受持而学。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学增上戒。

“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于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断此五下分结,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是名增上意学。


guest2:

出家戒有很多小小戒,例如不可以让僧衣沾到污泥。有的小小戒除非完全没有贪瞋痴而且时时刻刻都具足正念,否则不小心可能误犯,此时“忏悔得清净”,只要即时忏悔,自然仍是持戒清净的修行人。


Russ Wang:

今天上课时发现另一种解法,跟法师询问也同意合理,分享如下:

圣戒成就可以说是“持戒清净”, 但持戒清净的意思,并不是指“戒持的很清净、很圆满”,而是指 以清净(没有烦恼)的方式、持清净(唯与解脱相应)的戒。

只有断疑结的人,才有办法以清净的方式来持戒。只有断戒禁取的人, 所持的戒才是清净与解脱相应的。所以“圣戒成就”是入流者成就四法、也就是四不坏净(catudhammapariyāyaṃ)之一。

未成就初果的凡夫,所持的戒都是“依止”戒,其中又分成“贪爱依止”与“见依止”,圣戒成就表示 此人不再以烦恼倾向(贪爱、见)来持戒, 而是为了断除烦恼而持戒, 称为“不依止”、“出世间戒”、“圣戒”。

大家可以仔细读一读 《杂阿含经》第1044经,或是相应部55相应7经/竹门人经,这一经说明圣戒有七种, 但为什么佛陀会开这个话题呢?

因为 一群居士向佛陀报告:“乔达摩先生!我们有这样的爱欲,有这样的意欲,有这样的欲求:‘让我们能住于多子之家!让我们能享用迦尸的檀香!让我们能戴花环、涂香料、涂油!让我们能享有金银!让我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我们有这样的爱欲,有这样的意欲,有这样的欲求,请乔达摩先生教导我们这样的法,使我们能住于多子之家……(中略)能往生善趣天界。”

佛陀说 持戒很赞 但我来帮助你们了解圣戒,这样你们的功力就能更上一层楼。

世尊这么说:

“屋主们!什么是关连自己之法的教说?

屋主们!这里,圣弟子像这样深虑:‘我是要活命、不要死者;要乐、排斥苦者;由于我是要活命、不要死者;要乐、排斥苦者,如果有人夺我性命,那不是我所爱的、合意的,这样的话,如果我夺他人性命,他人是要活命、不要死者;要乐、排斥苦者,对他人来说,那也是不爱、不合意的。凡我不爱、不合意之法,别人也不爱、不合意;凡我不爱、不合意之法,我怎能施加于别人呢!’他像这样省察后,自己是离杀生者,且以杀生的戒绝劝导别人,以杀生的戒称赞,这样,这是身行仪的三方面被清净。

所以圣戒的基础在于 他是以自身的省察,然后以清净的作意持戒 表现在身语意三方面的七种方便上

如果把 “圣戒成就”错误理解为“持戒持的很清净、超凡入圣”, 自然就会升起这个错误的问题

初果圣者还有烦恼、自然也会犯戒,但他的心已经没有能力造作会下恶道的业了, 不过圣戒成就的重点不也在是否会下恶道, 而是以正确的态度持正确的戒。


David Chiou:

这个观点不错,也就是说将“圣戒成就”及“持戒清净”定义为“以清净的动机持戒”。从实修来说我认同这个解,大家都应该要尽量以清净动机持戒。

从佛学来说还得多确认,毕竟圣者的境界我没资格讲。不知有没有同学查到三藏中有不同的定义?


Heaven Chow: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29:

佛告目连:“如是,如是!此诸大众,由彼前身于佛、法、僧、清净圣戒起不坏信深心成就,于彼命过得来生此。” \\(CBETA, T24, no. 1451, p. 346, b16-18)

我觉得这段经文比较好懂,意思是四不坏净是对佛法僧和圣戒生起不坏的净信,而不是持戒圆满。阿含经的“圣戒成就”真的会让人想到持戒圆满。如果是对“圣戒成就”有不坏的信心,那就比较好懂了。

再对照初果是断戒禁取,也就是知道什么是不应该持守的戒,知道什么是应该持守的圣戒,对圣戒导向解脱具有充份的信心,且愿意持守,我觉得这样应该就是对圣戒的不坏净信了。


David Chiou:

谢谢 Russ 和 Heaven 提出精辟的见解,这样看来“圣戒成就”有二种解读,一种是 Russ 提出的“以清净的动机持戒”,一种是 Heaven 引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的“对圣戒有不坏的信心”,两种解读都可以回复原先同学的提问:

原来证初果后还是会犯小小戒,需要时时忏悔,忏悔则得清净,正如同《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第820经所说,这样才是有增上戒学,而不是说初果就无戒可犯了。相反地,如果有人自称证果,却不持戒、不惭愧,那么连增上戒学都没修好,遑论证果。

至于哪一个解才是正确的?有待进一步研究,毕竟是圣者的境界,我们无法下结论。因此这个问答就不摆在“读经拾得”,而收录于“进阶辨正”中,让读者自行参照思考。


Russ Wang:

848 经这一个注解可以做为圣戒成就的注解:

  • 不缺戒、不污戒、不杂戒、明智所叹戒、智者不厌戒:不缺漏戒、不毁坏戒、只为解脱(不夹杂其他世间的目的)而持戒、聪慧智者所赞叹的戒、智者不嫌恶的戒。

也就是说可解说如下 --

  • 圣戒成就:具备了聪慧智者所赞叹的戒,没有缺漏、不会毁坏、而且只为解脱(不夹杂其他世间的目的)而持戒。
 
agama/研討_聖戒成就與犯小小戒.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23545169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