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2094/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内: BudaDigest 标题: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时间: Thu Aug 28 21:20:19 2008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 师兄提出的是: > >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 > 八正道: ------------------- 正思惟 实践正确的八正道 > > > 我当时所想的: > >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 > 八正道: [ 正 思 惟--> 正见 ] [正志、正语、正业、正念....] > 若根据上面我画的那个图,个人认为:那些来请法的比丘、尊者们,既然来向 > 世尊请法(认定世尊是善知识),事实上,他们应该是在正思惟的阶段了吧?! 以舍利弗为例,他在第一次见佛时,虽然已经知道佛陀是善知识, 但他也是因为事先见过了马胜比丘,听闻了佛陀的偈诵,并经过舍利弗的思惟, 才会知道佛陀是善知识,才会愿意来向佛陀请法。 所以除了刚好第一次路过僧团,误打误撞进来听闻佛陀说法的人, 大概其他会认为佛陀是善知识者,也都是因为曾见过某些善知识,辗转听闻些许正法, 并经过思惟,才知道佛陀很可能是善知识,才会想进一步亲近学习。 这些都已经是四预流支的过程了。 > > 「正念」几乎可算是在三十七助道品中倒数第二个,是非常後面的阶段。 > 至於这点,个人觉得:在学地,似乎每一个法都可切入;切入後,有可能只修 > 一法即可有成就,但也有次第修法,另外还有菩萨行者,广修一切法,因此, > 方法很多,甚至有的法之间是相辅相成。这也是为什麽想要标出他们之间的连结。 一切法可入是指修行的方法,例如有人修安般念,有人修四界分别观, 有人则专攻不净观。或是有人修六念,甚至独修念佛一门。 甚至有介绍不同的个性(贪或□或痴)就有不同适合入门的方法。 但在这些方法中,某些方向又是固定的。例如培养四念处,四正勤... 也就是培养五根,长养五力,进而七觉支、八正道。 这里面有些有次第,有些会因不同情况而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却又不是没有方向。 正如国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二者是很有关系,但若国中有些没学好,高中一样可以学。 但若高中遇到瓶颈,有时往往又是国中某些地方还没弄通。 所以佛陀的智慧,提出这些次第是很有道理的,不过也因为根器不同, 入手或方向会有差别,但到了某个程度,就会知道要回头把基础打的更好, 才能进一步前进。 我想佛陀时代的弟子也是如此,可能每天下午都可以听闻佛陀说法,再次正思惟, 调整修行方向,重覆的过程就这样不断进前、深化、进步,直到证入解脱吧。 > > 若内正思惟是佛弟子听法之後,独自在静处专精思惟,怎麽会包含正念? > ^^^^^^^^^^^^^^^^^^^^^^^^^^^^^^^^^^^^^^^^^^^^^^^^^^^^^^^^^^^^^^^ > > 先来看正念,参考经中的说法: > > 「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 > > 我觉得重点在「不妄、不虚」。「念」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世尊举例有 > > 「念、随念、重念、忆念」,这些大家都有经历过,但要做到这些念念都能 > > 「不妄、不虚」,那才符合「正念」的标准。 > 想请问师兄,为什麽不会?专精思惟就是在念、随念、重念、忆念世尊适才的 > 教法(如果能念、随念、重念、忆念,不是已念念相续了吗?),如此,为何 > 不会达到不妄、不虚? 不懂耶。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若用严格的标准来谈,八正道的正念若是 90 分。 则内正思惟可能在 10 分的阶段,而你说的二十八卷正思惟或许是在 5 分的阶段。 二者都离正念太远。 正如我们读经文,也是在念、随念、重念、忆念佛陀的教导,但往往不用几秒钟, 贪□痴的念头随时就出现在心识中,用严格的标准来说,这都不算正念。 若要放宽标准,则那些思惟也不可能完全都在妄念或三毒中, 正如一个贪财者,第一眼看到地上的钱,那也只是眼识,其次察觉自己看到钱, (身念处),觉得很高兴(受、心念处),接著一连串的贪□痴妄相续不断..... 正念与妄念就是如此不断交杂,只是修行愈好的人,正念的比例愈高, 而真正入流的阿罗汉,则只有正念相续。 > 还有,虽然我们在努力读经,可是我觉得我们目前应该只能算在努力正思惟 > 的阶段耶..还称不上正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啦,真正的正见,应该是真的 > 如melon之前所提的,cbeta全套的经文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不忘,还可随时 > 交相索引才算吧?!:P)。 倒也不用如此啦,世间有谁可以如此,这至少要有 1G 的脑容量与运作空间才够吧。 我想努力朝断身见(我见)的方向,并了解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运作关系, 这比较容易一点。 :)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阅读文章: 第 2094/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