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222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站内: BudaDigest 标题: Re: [问题]杂阿含卷一 时间: Sun Nov 16 22:42:36 2008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查了一下自己之前的问题,好像有些还不是很确定, > 藉此提出来,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 > 1. 五蕴的观察(在此卷)依序是:色--> 受 --> 想 --> 行 --> 识, > 观色的部份(色分内、外色),是要从内色(自身)观起?还是,其实 > 内、外色(他人)可同时观? 外色,是否可以从他人引伸到外在世界 > 有形体、无形体(事件)? 通常是先观内,功力深後再观外。因为内观就很不容易了,外观容易贪爱 XD 实务上,所谓的观外色,也如内观是在定中般,是在定境中往外观,观到整个 世界的本质。 不过当然这不是铁则,例如若受外境染著时,还是可试著把外境观掉。 > 2. 於五蕴,「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这之间的差异为何? > 尤其是「明」,是指如实知(既知且证)? 我是觉得这边不必太讲究,反正都是类似的意思 XD 若要深究,可区分为 知: 知道 明: 明了 (「无明」的对称,因此是彻底的知道) 断: 卡擦掉 离欲: 不只卡擦了,还跑离开了 所以可以说是越来越彻底。 > 另外,针对此句,也有不解之处,「若断」後为何还会有「若离欲」? > 也就是说,如果已经断,应该就没有贪欲的问题,还需再离欲? 这见仁见智。举例来说,若是清净比丘,别人贿赂他一箱的钱,他不只 是「断」了不去拿,还会跑掉。但是如果不跑掉,哪天肚子太饿,钱箱还是 在旁边,就比较容易受诱惑去拿钱。 不过当然,如果是到菩萨等级的,视钱财如粪土,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 还是说,这「断」指的是断身见、戒禁取、与疑(进入初果),而 > 真正离[贪]欲,要到三果? 这边是念念之间的「断」、「离欲」罗,才断一个念头,不见得就 立刻证果了 XD > 3. 14经末尾的总结,「味亦复二种」,虽然melon注明是13与14经,不过, > 我还是不懂..味到底有哪两种? 也可以解为味有二种:「不如实知」与「如实知」。 这边也不必太计较,这种偈子是为了帮助记忆用的,所以不会有多出来 的意义。 > 4. 15经:「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 > 是不是可以说,五蕴的遮蔽与集聚,来自於「取」?於取解脱,就等於心解脱? 你的结论「於取解脱,就等於心解脱」是对的,不过这个结论不是这经 本身在讲的 :P 这经是在讲不受结使(烦恼、贪嗔痴等)的役使,不随结使的役使的话, 才能断掉十二因缘的「取」那个锁□。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
阅读文章: 第 222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