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227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belleyyc (乌龟慢走) 标题: Re: [问题] 识、名色、六入三者的关系 时间: 2008年11月29日 0:08:53 星期六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略) > 若要参考阿□达摩, 我引用一下文字: > 触(phassa):巴利文phassa(触)源自动词phussati,意为「去碰」,但不应把触 > 理解为只是色法在撞击身根。事实上它是一个心所,通过它心得以「接触」目标,而 > 启动了整个心路过程。对於诸巴利注疏所采用的四种□别法,触的特相是「接触」; > 作用是撞击,即导致目标与识撞击;现起是识、依处与目标集合生起;近因是出现於 > 诸门之境。 师兄,不知你是否方便贴出「取」是如何被定义的? 感谢:) > 我以前自己的解释是, 有许多识是 "识而不觉", 例如我眼睛随时都看到 > 许许多多的东西, 但大多是 "视而不见". 我想像这是没有 "触" 的作用. > 而我注意到的东西, 会引发我的受想行, 这才是有 "触" 的作用. 这边,想提供二个例子...视/听而不见,可能不是没有触的作用,或者说, 没有运用注意力,进入意识可察觉的□围,可能不见没有触喔.. 例子一: 在幼稚园,有一个二岁八个月的小孩,因为刚近来,又没有群体观念, 所以,无法跟著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老师为了教学,就让她一个人 在角落边玩...她自己也自得其乐,哼哼唱唱的。 後来(约一个多月吧),她突然在一次玩乐时,哼唱出那次老师教唱的 歌曲...虽然英文许多字,唱不太出来,可是曲调对了! 例子二: 我学弟有一次做梦,在梦中,有一段话一直一直的反覆。他後来醒来, 一直努力回想,这段话是什麽时候听到的? 因为那段话跟他一点关系都 没有...他想了很久,後来想起,他有一次走出校门的过程,有听到旁边 有人在说话,可是他并没有仔细听别人说什麽...没想到,那些话,後来 成为他梦中的主角... > 不过, 在阿□达摩理论中, 每一个识都一定有 "触心所". > 所以我上述的解释只是在巨观中或许可以理解, 微观或许就不成立了. > 也是供参考而已.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台湾大学 |
阅读文章: 第 227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