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2275/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七处三观的三观为何?] <杂阿含、二、四二> 时间: Sat Nov 29 01:34:26 2008 > > 在杂阿含经(四二)中,有提到七处三观,然而并没有对三观提出实际内容。 > > 《杂阿含经》卷2: > >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於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 > > (CBETA, T02, no. 99, p. 10, c11-12) > > 过去我一直以为是「五蕴、六入(十二入)、十八界」, > 个人认为 heaven 的看法是对的。比对相关的经文,从蕴、十八界、入 > 分别切入,较合理。不过当然还要再找相关经文。 > > 北传的比较像是在「阴、界、入」分别观其「七处」,也就是会有 3X7=21 种。 > > 另外,再查询大正藏 No. 150A 佛说七处三观经,则为如下: > > 《七处三观经》卷1:「何等为三观。识亦有七事。得五阴成六衰。 > > 观身为一色。观五阴为二。观六衰为三。故言三观。」 > > (CBETA, T02, no. 150A, p. 876, c1-3) > > 这里看不出与「阴、界、入」的关系。 > 六衰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 《胜□宝窟》卷2:「言六衰者。外六尘。六尘之贼。衰耗善法。故名为衰。」 > (CBETA, T37, no. 1744, p. 30, a18-19) 另外六衰也指六入处,参见: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卷1:「当念却十二因缘。何等为十二。 一者本为痴。 二者从痴为所作行。 三者从作行为所识。 四者从所识为名色。 五者从名色为六衰。 六者从六衰为所更。 七者从所更为痛。 八者从痛为爱。 九者从爱为求。 十者从求为得。 十一者从得为生。 十二者从生为老病死。 是为十二因缘事。」 (CBETA, T25, no. 1508, p. 53, a7-13) 这经的一些译词较不同,蛮可以参考的。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教X档案 - 用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死角 BudaXfile |
阅读文章: 第 2275/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