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228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belleyyc (乌龟慢走) 标题: Re: [问题] 识、名色、六入三者的关系 时间: 2008年11月30日 0:08:19 星期日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杂阿含经》卷12:「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 (CBETA, T02, no. 99, p. 85, b9)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四种取:一、欲取;二、邪见取;三、戒禁取;四、我论取。 > 於四取当中,第一种可以是对欲乐强烈的渴爱,但诸注疏指出此取可以更广泛地 > 包括对一切世间之物的渴爱。邪见取是执取任何在道德上是属於邪恶之见,例如 > 无作见、断见等,或是执取任何有关「世界是永恒的还是不永恒的」等的忆测之 > 见。戒禁取是认为实行仪式或修苦行及其种种戒禁能够导向解脱。我论取即是执 > 著「身见」(sakkayaditthi),即认为五蕴的任何一个是「我」或「我所有」。 > 经典里提出了二十种身见。对五蕴的每一个可有四种观念,例如:「认为色蕴是 > 我,或我拥有色蕴,或色蕴是在我里面,或我在色蕴里面」,对於受蕴、想蕴、 > 行蕴与识蕴也是如此,所以共得二十种身见(见《中部》经四十四等)。欲取是 > 贪的一种呈现方式,其他三种取则是邪见心所的呈现方式。 > 上面的巴利文有点失真. 师兄,谢谢。不过,是否有像前面解释「触」一样,单独解释「取」字的定义? 感谢:) > > 这边,想提供二个例子...视/听而不见,可能不是没有触的作用,或者说, > > 没有运用注意力,进入意识可察觉的□围,可能不见没有触喔.. > 我突然想到身边也很多这种例子. > 例如出门去, 回家才发现被蚊子咬了... 迟到的身触.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61.228.26.46 |
阅读文章: 第 228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