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275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同一事件在不同经文中的侧写 时间: 2009年 6月22日 14:17:10 星期一 小的发现啊,读佛经就算暂且不论法义的精辟,光读故事也很有趣。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经文有时可看到不同角度的侧写,读起来实在 很有意思 ^_^ 目前小的读的有以下几组例子,(不过也不太确定就是了 XD),相信 一定还有更多,还请大家不吝补充指教,谢谢。 ◎ 世尊在界隔山中为释提桓因讲解「爱尽解脱」之义。 * 诃梨聚落主长者想知道这件法义,就去请教尊者摩诃迦旃延。 ===《杂阿含、卷20、552经》=== 时,诃梨聚落主长者诣尊者摩诃迦旃延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 者摩诃迦旃延:「如世尊於界隔山天帝释石窟说言:『□尸迦,若沙门、 婆罗门无上爱尽解脱,心正善解脱,究竟边际,究竟无垢,究竟梵行, 毕竟清净。』云何於此法、律究竟边际,究竟无垢,究竟梵行,毕竟清 净?」 * 大目□连尊者想知道这件法义,以神通上三十三天请问释提桓因。 ===《杂阿含、卷19、505经》=== 尔时,尊者大目□连独一静处禅思,作是念:「昔有时,释提桓因於界 隔山石窟中,问世尊爱尽解脱之义,世尊为说,闻已随喜,似欲更有所 问义,我今当往问其喜意。」作是念已,如力士屈申臂顷,於耆□崛山 没,至三十三天,去一分陀利池不远而住。 * 释提桓因本人还想进一步请问这件法义,直接跑去请教世尊。 ===《杂阿含、卷35、988经》=== 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世尊曾於隔界山石窟中说言:『若有沙 门、婆罗门无上爱尽解脱、心善解脱,彼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 梵行毕竟。』云何为比丘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 [melon注] 有趣的是,这个事件本身的「正宗本番记载」,小的我到目前好像还没 读到呢 :) ◎ 世尊在三十三天为母说法。 * 世尊不在地球时,大家拜托尊者大目□连去天上请世尊快点回来。 ===《杂阿含、卷19、506经》=== * 世尊这段时间在三十三天为母所说的经典,正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 世尊说,「半梵行者」不能算善知识,所谓善知识,必定是纯一满 净、梵行清白的「梵行者」。 * 波斯匿王向世尊报告善知识的重要。世尊就对王忆念起自己也曾对 阿难尊者解释过「半梵行者和善知识的关系」这件事。 ===《杂阿含、卷46、1238经》=== 「大王,我於一时住王舍城山谷精舍。时,阿难陀比丘独静思惟,作是 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作是念已, 来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白我言:『世尊,我独静思惟,作是 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我时告言: 『阿难,莫作是语,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 所以者何?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 党。所以者何?我常为诸众生作善知识。其诸众生有生故,当知世尊正 法,现法令脱於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者,离诸炽然,不 待时节,现令脱恼苦,见通达,自觉证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非恶 知识、恶伴党。』」 * 世尊当时对阿难尊者解释「半梵行者和善知识的关系」的记载。 ===《杂阿含、卷27、726经》=== 时,尊者阿难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 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 佛告阿难:「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 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所以者何?纯一满静,梵行清白,所 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我为善知 识故,有众生於我所取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如 是择法觉分,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 向於舍。以是故当知,阿难,纯一满*静,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 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非恶伴党、非恶随从。」 ◎ 佛背痛,请尊者大目□连对诸比丘说法,尊者就为大众说了《无漏 法经》,并对大家说,这一经是他曾亲自听佛所说的。 而当时的情形,就记载於《四品法经》? * 佛背痛,请大目□连对诸比丘说法,尊者说了《无漏法经》。 ===《杂阿含、卷43、1176经》,即《无漏法经》=== 「云何无漏法经?多闻圣弟子眼见色,於可念色不起乐著,不可念色 不起憎恶,系念而住,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於彼已起恶不 善法无馀灭尽;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如是像类比丘,弊魔波旬往诣其所,於其眼色伺求其短,不得其短; 於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伺求其短,不得其短。(中略)。 我亲从世尊面受此法,是名无漏法经。」 * 世尊为比丘们说《四品法经》的记载。 ===《杂阿含、卷9、245经》,即《四品法经》=== 「何等为四品法经?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 欢喜、赞叹、乐著、坚住,有眼识色不可爱、不可念、不可乐著、 苦厌。比丘见已,□恚、嫌薄。如是比丘於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 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知喜不赞叹、不乐 著坚实,有眼识色不可爱念乐著,比丘见已,不□恚、嫌薄。如是 比丘不随魔,自在,乃至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是名比丘四品法经。」 以上,谢谢大家。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20 |
阅读文章: 第 275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