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2837/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Re: [问题] 字义完全相反的两经
时间: 2009年 7月17日 11:07:39 星期五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我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
>   对於五蕴和六根,不想用有我、无我去分类解释,掉入文字的囹圄
>   是很头大的事,且「我」字的定义认知每人都不同。

的确,谢谢 Hank 的提醒,我的确得比别人更小心不要掉进文字障才
是!

不过没关系啦,往好的一方面想,大家都是依经解经,引用经文并不
为诤论,而是希望能把法义越讨论越清楚,就算一时片刻证不了,至
少也能让正见更增上,在实修时观念更正确。而且世尊也的确劝勉我
们「当善界学」(卷 16 第 444 经),也就是对於法义、是非、善恶等
等,要理性分别,而不是随便表决通过就混过去的呀。

刚好《杂阿含经》读完了,同学们互相切磋,顺便验收一下读经班成
果,时机也是江江好啦~ ^_^y


>   从经文及讨论观察,五蕴是堆积在眼根上,也就是眼根上就五蕴俱足,
>   而令人贪著的是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我执,不是眼根本身;所以
>   我觉得对於解脱上,五蕴和六根的对待看法是不一样的。
>   再以眼根来说,有人的眼是装人工水晶体,这也是眼,带上隐形眼镜,
>   隐形眼镜也变成眼根的组成之一;有的眼睛受伤受,看不见,眼根灭了,
>   但还是未能解脱;同样的,耳朵听不见,耳根灭了,但也是不解脱;最
>   後人死了,六根全灭了,但并未说灭了六根而得解脱。
>   但若能就六根上堆累的色受想行识,观察思维,灭离五蕴,就能解脱了。


好的,容小的整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的理解,这样後续可能比较好讨论。
若有误解之处,还请各位师兄们不吝指出,谢谢!


【 Hank 的意思】
於五蕴离欲贪、我执,则灭离五蕴;六根则不必灭,因为灭离五蕴,则自
然解脱。

==> 在这里,「灭」五蕴,是指「於五蕴离贪、离我执」。
        而  「灭」六根,是指「毁坏」六根。    → 所以六根不必灭。



【 melon 自己的理解】
於五蕴离欲贪、我执,则灭离五蕴;於六根离欲贪、我执,则灭离六根。
两者都可以解脱。

==> 在这里,「灭」五蕴,是指「於五蕴离贪、离我执」。
        而  「灭」六根,是指「於六根离贪、离我执」。


对照到世尊在六入相应教里,通常是这麽说:

● 若於六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见者,是名六触入处已
   断、已知,断其根本,未来世永不复生。 (《杂阿含经》卷 8 第
   209 经)


或者是说:
● 若於六入欲贪断,是名六入断,已知断其根本,未来世永不复生。
   (《杂阿含经》卷 31 第 898 经)


或者是说:
● 若六入处灭,病苦老死则灭。(《杂阿含经》卷 31第 899 经)




个人的理解是,十二因缘,差不多环环可断、环环可灭。比如说我们现
在讨论的就是由「名色」(五蕴)、「六入」断「爱」(欲贪)入手,另外
也有许多是从断「受」入手的,或者有更利根的圣者,能直接从「触」
断「无明」(明「触」相应)入手,来截断十二因缘。

可是,个人觉得 Hank 这麽说其实也蛮有道理的。毕竟,五蕴和六入,
在某种角度看来,的确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运作过程。就如同拍手发出
声音一样,一切的反应,在瞬间就全部发生完毕了(《杂阿含经》卷 11
第 273 经)。所以我想我得好好再消化一下这其中的差异。


>   不过,五蕴是发生在六根上,要能清楚分辨六根与五蕴,是不容易,


的确。所以真是不禁令人佩服世尊能把浑然一体的「六根」和「五蕴」,
从不同角度切入,为我们分别开示演说了啊 :)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20
阅读文章: 第 2837/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