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116/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内: SuperVisor 标题: 《杂阿含经》卷5(一○四)焰摩迦经 时间: Sun Jun 27 12:45:16 2010 这是一篇我研读《杂阿含经》卷5(一○四)焰摩迦经的心得,一来想让大家分享, 一来也是为了藉由文字来整理思绪,所以写的很冗长,要看完大概要要有点耐心及 心理准备才行吧。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杂阿含经》卷5(一○四)焰摩迦经,若依我以前的想法, 我得承认我和焰摩迦的想法一样,我也认为『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而且我不明白这样有什麽问题?虽然焰摩迦经以前我也看过好几次了, 不过每次都看不出重点是什麽,看不懂焰摩迦到底哪里错了, 後来他又理解了什麽才修正错误的观点? 难道这是在暗喻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之後,依然有什麽吗? 有一些由阿罗汉转至成佛的观点,或许也和此有关。 所以我才想把它好好仔细研读一番。 这件事就有如十四无记一般,对於此命题: 「如来死後有耶?死後无耶?死後有无耶?非有非无耶?」 我也不懂为什麽这是无记?我真的会选择「如来死後无」这个答案, 因为阿含经在在处处都指出,阿罗汉是「不受後有」,三法印也有 「涅盘寂静」的教导,所以「如来死後无」很合理啊?! 对於此事,我以前也仔细看了佛陀为何说此为无记, 但有时看到的解释却只是要大家不要再去想这种问题: 《杂阿含经》卷16:「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 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 (CBETA, T02, no. 99, p. 109) 这种说法不太能让我放下此问题。 有时虽然有解释,却也是让我一头雾水,不知在说什麽: 《杂阿含经》卷5:「如如来说,诸次法说,无有能来难诘诃责者。所以者何? 我於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如实知。」 (CBETA, T02, no. 99, p. 32, c29-p. 33, a3) 人家在问如来死後有无,他却回答五蕴与四圣谛,这些我也在其他经看过, 但这有关系吗? 其实这件事也不是真的不能讨论,底下这一段是舍利弗以「无记」回答他人後, 再与大迦叶讨论为何世尊不记说此事。 《杂阿含经》卷32:「尊者舍利弗知诸外道出家去已,诣尊者摩诃迦叶所, 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以向与诸外道出家所论说事,具白尊者摩诃迦叶: 「尊者摩诃迦叶!何因何缘世尊不记说,後有生死、後无生死、後有後无、 非有非无生死耶?」 尊者摩诃迦叶语舍利弗言:「若说如来後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後生死, 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後生死、无後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後、 非无後生死,是则为色。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言有後生死者,此则不然; 无後生死、有後无後、非有後非无後生死,此亦不然。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 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盘。 「舍利弗!若说如来有後生死者,是则为受、为想、为行、为识、为动、为虑、 为虚诳、为有为、为爱,乃至非有非无後有亦如是说。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 是故说後有者不然,後无、後有无、後非有非无者不然,如来者,爱已尽, 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盘。舍利弗!如是因、如是缘, 故有问世尊:『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後生死?』不可记说。」 (CBETA, T02, no. 99, p. 226, b2-24) 不过,就和以前一样,大迦叶尊者的回答让我一头雾水, 不知道他的回答和原来的问题有何关联? *** *** *** 前几天大刚师兄提到《杂阿含经》卷5(一○四)经,於是我再次仔细看了此经, 慢慢地,突然觉得有一点点了解了,底下我把我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我就是假想我跟随著焰摩迦,仔细去了解舍利弗想表达的意思。 [0031a15] 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为常耶? 为非常耶?」 [0031a17] 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 [0031a17]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 [0031a18] 答言:「是苦。」 [0031a18] 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於中见我、 异我、相在不?」 [0031a20]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0031a20]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至此,我能接受色受想行识是无常的,是苦,是变易法, 所以无法在五蕴中找到一个不变的我。 [0031a21] 复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0031a22] 「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0031a23]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对於「如来」是何义,网路上有找到几种看法,不过以我目前的了解, 其实这也不是很重要,就是当成一般我们在谈世尊的另一个称号「如来」即可。 我们对於佛陀也称他为如来,暂时可以想像「如来」是一种「特质」, 这种特质虽然我们一时也无法说出所以然来,但我们知道这特质是佛陀所拥有的, 我们凡夫没有,阿罗汉应该也没有。 舍利弗问:「色是如来吗?」意思就是在问,我们有见到佛陀的色身 (当然我没有见到,但焰摩迦当时是有看过的),那些色身就等於是如来吗? 我想当然不是。我们说的如来,并不是指佛陀的色身。 也不是在指佛陀的受、想、行、识。 也就是,「如来」并不是指佛陀五蕴中任何一蕴。 [0031a23] 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0031a25]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接著问,难道「如来」是异於色身而存在? 或是异於受、想、行、识而有「如来」? 「如来」也不是单独离开某一蕴而存在的。例如若如来是异於色而存在, 表示佛陀色身完全与如来无关,但佛陀是「如来金色身」, 他的色身并不是与「如来」个特质完全无关的,所以不可说异色有如来。 [0031a25] 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0031a26]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接著问,如来是藏在色身中的东西吗?或是藏在受、想、行、识之中? 应该也不是吧。 [0031a27] 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0031a28]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或者,色是包含在如来之中?或是受、想、行、识包含在如来之中? 也不是如此。 [0031a29] 复问:「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0031a29]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最後一个问题,在「色、受、想、行、识」之外, 另外还存在一个叫「如来」的东西? 也不是如此,世尊并没有教过在五蕴之外还有其他。 *** *** *** 思惟至此,我大概有一点点理解了,「如来」一词,我暂且当它是一种特质, 当它是一种复合式的名词,它不是一项单一的事物,所以「如来死後有无」 就变成一个不存在的假命题了。 我先把问题扯远一点。 一般我们在分析五蕴,世尊都是在教导「无我」。上述那些论述,其它经文 都是在谈色不是我,非异色有我,色不在我中,我不在色中...., 最後就是「五蕴非我、异我(非我所)、不相在」这个简短的公式。 这次经文的差别在於那个「我」变成了「如来」。我们会说「无我」, 但不会说「无如来」,因为如来真实存在,世尊的确不同於一般凡夫, 所以我们才把它称为「如来」。 同样的,「漏尽阿罗汉」也不同於一般凡夫,我暂且就用「解脱者」 来表达那个特有的特质,理论上我们也可以套到同样的公式:解脱者不是色, 非异色有解脱者,解脱者不在色中,色不在解脱者中.....。 如此一来,「我」、「解脱者」、「如来」被我放在同一个平台来讨论, 它们的共同特性就是那个「非五蕴,非异五蕴,非在五蕴中,非五蕴在其中」 的公式。 那们我们来试著回答这个问题: 「『我』死後是有是无?」 此时我果然无法回答了,这问题成了无记。为什麽?因为「我」根本不存在, 「我」是虚幻的想像,佛法都是谈「无我」,对於这样一个不存在的命题, 如何回答? 如果要勉强回答,就只能回答: 没有我,只有五蕴。若无明、渴爱还在,五蕴则会再次出生。若已无无明, 则不再出生。 再次出生轮回,也不能称为「有我」,而不再出生者,也不能称为「我消失了」, 因为自始自终都没有一个「我」,又何来存在或不存在的讨论? 而这种回答,就和之前我觉得没有关联或一头雾水的回答差不多, 也所以我有点明白为什麽要如此回答了。 *** *** *** 先回到经文: [0031b01] 「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 『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为时说耶?」 [0031b04]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0031b05] 复问:「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 终无所有。』云何今复言非耶?」 [0031b07] 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无明故,作如是恶邪见说, 闻尊者舍利弗说已,不解、无明,一切悉断。」 [0031b09] 复问:「焰摩迦!若复问:『比丘!如先恶邪见所说,今何所知见一切 悉得远离?』汝当云何答?」 上面是焰摩迦了解自己的错误何在了,而舍利弗也再次问他,要如何回答不再有 『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这种邪见呢? [0031b11] 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来问者,我当如是答: 『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清凉、永没。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来问者,作如是答。」 我想就是同一个理由,漏尽阿罗汉的色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 而阿罗汉众在命终後,所有的苦皆已经寂静、清凉、永没。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0031b15]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 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若无常、苦者,是生灭法。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0031b18]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至此舍利弗认同他的说法,而焰摩迦至此也证得法眼净。 *** *** *** 有一些问题还没解释完。 我前面说过,「如来」一词,我暂且当它是一种特质,也当它是一种复合式的名词。 同样的,「漏尽阿罗汉」(或我上面用的「解脱者」),乃至「我」,都是一样, 都是一种复合式的名词,因此无法单独讨论,所以要拆开来谈。 先放下「我」,「如来」,「阿罗汉」三种特质,直接看最原始的组成, 也就是五蕴,所以才说漏尽阿罗汉色无常,阿罗汉身坏命终之後, 无常之色已寂静、清凉、永没。 这个答案不能简约成『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因为若如此回答, 会联想成阿罗汉在生前有一个东西,但在死後就没了。但那是什麽东西? 根本没那种东西。 再来探讨刚没提到「我」,「如来」,「阿罗汉」三种特质。 「我」是最容易的讨论的,阿含经有许多教导了,它就是一种因为无始无明, 看不清五蕴本质,所以有一种错误的想像,以为有一个不变的主宰, 那就是「我见」。 「我见」这种特质可以说是真实存在的,但也可以说它是虚幻的想像, 它和五蕴是无法分开讨论,是一种复杂的关系「非五蕴,非异五蕴, 非在五蕴中,非五蕴在其中」。 或者说它就是因缘下的产物,因无始劫来的无明,所以才有坚固异常的我见。 我见的影响是真实的,其作用是缘起的,但我见并没有一个不变的实质存在。 用同样的道理来看「阿罗汉」,就比较容易依上面的方式类推及理解了。 「阿罗汉」这种特质,并非与生俱来的来,它也是因缘产生的,更正确的说法, 它是缘起的还灭性,因无明灭,所以贪□痴灭,这个特性,造成「阿罗汉」 身坏命终之後,属於生灭法的无常之色不再生起,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 但阿罗汉这种特质也消失了吗?这种特质是不会消失的,任何人只要止息无明, 止息贪□痴,他就是阿罗汉,这是宇宙中「法尔如是」的法则,不会改变。 (其实也可以看成四圣谛的灭谛) 这时让我想到舍利弗般涅盘时,世尊对阿难尊者说的话。 《增壹阿含经》卷18〈26 四意断品〉: 世尊告曰:「云何,阿难!舍利弗比丘用戒身般涅盘乎?」 阿难对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云何,阿难!用定身、慧身、解脱所见身,而取灭度乎?」 阿难白佛言:「舍利弗比丘不用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所见身, 而取灭度。」(CBETA, T02, no. 125, p. 641, a7-12) 这里也是指出,舍利弗的戒、定、慧、解脱、解脱所见不会随之灭度, 这也就是五法分身。 舍利弗虽然盘涅盘了,但并不能说「终无所有」, 但也不能说「身坏命终还有某种东西」,这都会造成误解。 同样,「如来」身後有无,也是一样的解释方式了。在上面舍利弗问大迦叶那一段, 就是谈同样的事。「如来」非色,非异色,非在色中,非中有色, 因此怎麽说都会有错。只有「色受想行识」可以谈论--当还有无明与渴爱, 则会再次出生。若断除无明与三毒,则不受後有,涅盘寂静。 我想这就是为什麽佛与诸大阿罗汉对此问题直接说无记, 不然就是只谈五蕴、缘起、四圣谛。 而「如来」这项特质,大迦叶也有指出来: 「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盘」,意思应该就是说 如来就是一切渴爱已尽,而且心善解脱,至於甚深广大无量无数, 不太确定要如何解释,是指在各种方面都已解脱了吗?或是知道各种解脱之道? 我只能猜想,此处应该是要与「阿罗汉」的特质略有不同。而佛与阿罗汉的解脱 是相同的,大概就是那些教导解脱的能力,或是智慧,或是如来十力之类的地方 不同。不过那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世尊有「如来」这些特质,最後也是寂灭涅盘, 而这些特质没有死後消失与否的问题,过去诸佛如是,未来诸佛也是如此, 这种特质是不会变的。 *** *** *** 此至,终於把我的想法尽量仔细地一一陈述。 所以大刚提到佛或阿罗汉涅盘後是无记,无法讨论,这就是事实了。 不过根据我以上的理解,无法讨论是因为「如来」、「漏尽阿罗汉」 不是单一特定的法,无法拿来讨论。 但是还是有可讨论的部份,这一类的问题,世尊与阿罗汉直接谈最根本的事物-- 也就是谈五蕴,谈缘起,谈四圣谛。由这些角度来谈,才不会有错误, 也才不会造成误会。 所以舍利弗涅盘,我们还是可以说其所做已办,不受後有,五蕴是生灭法,是苦, 而这些苦已经寂静、清凉、永没,不会在三界中任何一个地方再次出生。 虽然五法分身或其他法界特性没有消失与否的问题,但也不应该想像它们可能 拟人化成某某众生或做出什麽事业,那些只是法界不变的「真如本性」 (不得已乱用一些名词)而已。 而也有某些说法是阿罗汉死了之後,一样可以在造一个身体,这种说法似乎违背了 「我生已尽」「不受後有」,这部份是可以再探讨的。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教X档案 - 世界搜奇, □谈梦、奇谭、外星、新知 BudaXfile |
阅读文章: 第 3116/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