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14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Re: 由《小空经》略谈四禅八定
时间: 2010年 8月11日 22:04:28 星期三


真是谢谢 Heaven 师兄帮大家解说的这麽详尽, 真是太解惑
了!Heaven 师兄果然是善知识来的啊!<(_ _)>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觉得《小空经》不是直接放空,而是有次第在谈四禅八定,只是没有说的很详细。
> 我在南传阿□达摩有看过简单介绍四禅八定的次第与原理,蛮清楚的,所以藉此经
> 分享一些概念,不过因为这不是个人的经验,再加上是略述,所以有些术语及说法
> 不够周延,这只是粗浅的四禅八定概念,有个基本的了解即可。因为在读阿□达摩
> 之前,我对四禅八定只知其名,不知他们之间是有如此的关系。

小的这几年读《阿含经》,越来越觉得《阿含经》真的非常
略说,尤其是禅修的部分,经常几句话就点到为止。若想进
一步了解,真的需要一些辅助的解说,否则实在不容易懂,
甚至也不容易依经起修,有时难免读到充满无力感 :Q

看来若想进一步了解禅修的操作方法,《阿□达摩》应该就
是很好的辅助解说!(几年前我说要等四阿含读完再读,不
过现在我想多学禅坐,提前几年读应该也没关系吧 :p)


> 《清净道论》在修定有四十种方式,常见的「安般」就是其中之一,
> 有一种方式叫「地遍」,就是以地为所缘。

> 引用一小段《清净道论》,这是指修习「地遍」是要找一个适当的地当成禅
> 修的所缘。

> 「学习地遍者,取於人为的或自然的地相,其地须有限而非无限的,
> 有际而非无际的,有周而非无周的,有边而非无边的,如米筛或米升那样大。
> 彼即作善取,善忆持,善坚定於彼相。」

> 这和《小空经》中选一块平整的地当成禅修的所缘是很像的。

> 「彼比丘若见此地有高下,有蛇聚,有棘刺丛,有沙有石,山□深河,莫念彼也。
> 若见此地平正如掌,观望处好,当数念彼。」

> 《小空经》在地想之後,接著就跳到无量空处想了,这和《清净道论》说地遍可以
> 修到四禅有共通处。

原来如此,总算真相大白! :D 否则我真是想破了头也不明白
为什麽观想完「没人的讲堂 → 有沙石草木的地 → 平滑的地」
然後就直接跳到四空定了呀~


> 一至四禅是色界禅,禅修的所缘都是「色法」,差别在於禅支的不同。
>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初禅有五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 二禅则是舍去较粗糙的「寻、伺」二禅支,三禅则舍去「喜」,四禅舍去「乐」,
> 此时只有舍(无苦受无乐受,故只有舍受)与心一境性。

> 到了四禅,再进一步的修法就不是在超越禅支而是在超越所缘的目标。
> 以地遍为例,此时先把地遍的禅相扩大至无边的宇宙,让其充满一切处。
> 然後将禅修目标由「色法」移至该「色法所占的空间」。

这段观念真是精要!虽然我还是对那些禅定境界无法想像,
但经 Heaven 师兄一解说,我对於四禅八定的次第已经有概
念多了。

> 这应该很容易理解,凡是色法,必占有空间,而无边的色法,必占有无边的空间,
> 此时将心的目标专注在该无边的空间,如此即可成就「空无边处定」,此时行者
> 已超越色法,成就无色定。

> 这也就是《小空经》的「莫念地想,当数念一无量空处想。」

> 《小空经》接著是「莫念无量空处想,当数念一无量识处想。」
> 证得「空无边处禅」之後,目标虽然是空无边,但在察觉空无边的当下,一样都有
> 心识在作用,并不是完全都空的,此心识为「空无边处禅心」,行者再将禅修所缘
> 的目标由「无量空」转移到「空无边处禅心」,如此即可成就「识无边处定」。

> 《小空经》接著是「莫念无量识处想,当数念一无所有处想。」
> 证得「识无边处禅」之後,此时为了进一步超越,再以「空无边处禅心不存在」
> 这个概念为禅修的目标,就像由四禅证得空无边定,我们以「色法不存在」的概念
> 来禅修一般,我们再以「空无边处禅心不存在」的概念来禅修,心不像色法,
> 心不存在之後不是空间,此时就是「无所有」,可成就「无所有处定」。

> 《小空经》接著是「莫念无所有处想,当数念一无想心定。」
> 这里的「无想定」我也不确定是指什麽? 在南传此经在「无所有处」之後,
> 是传统的「非想非非想处定」,之後才是「无想定」,或许「无想定」是指
> 「灭尽定」(灭受想定),印顺导师则是认为「无想定」是与「非想非非想定」
> 类似的境界,或许他是根据此经的次第而有此推论,底下我还是谈「非想非非想处」
> 就好。

> 以「空无边处禅心不存在」为所缘,所证的定是「无所有定」,此时生起的心是
> 「无所有处禅心」,行者再以「无所有处禅心」为所缘,所证得就是
> 「非想非非想处定」。

> 若依上述理论上,若要再证下去,应该就是再以「无所有处禅心不存在」为所缘,
> 不过在「非想非非想定」中,心已经非常细微,即不能说有想,也不能说无想,
> 达到了无色禅的最高点,故称为「非想非非想」大概是这个原因,所以无法再
> 继续下去。再下去,应该就是灭尽定了,不过灭尽定在南传的说法是只有三果以上
> 的圣者才能证得,外道及凡夫修禅法是无法证得的。

> 简单总结一下:
> 初禅到四禅都是以「色法」为目标,差别在於由最初的五禅支,
> 渐次舍去粗糙的禅支,最後到四禅只剩下舍与心一境性。
> 「空无边处定」是以「色法的空」为所缘,超越了色法,故成就此定。
> 「识无边处定」是以「空无边处禅心」为所缘,超越了空的概念,故成就此定。
> 「无所有处定」是以「空无边处禅心不存在」为所缘,超越了空无边禅心,故成就此定。
> 「非想非非想处定」是以「无所有处禅心」为所缘,超越了不存在的概念,故成就此定。

真是清楚明白!原来「空」果然如 David 师兄之前在读经
班曾说的,有很多种。例如这里四空定的「空」(大致指
「没有」),和空三昧的「空」(大致指「无常」),显
然就一点关系也没有啊。

那麽不知道 Heaven 师兄有没有时间也顺便帮大家讲解一下
《大空经》呢?^+++^(← 好像得寸进尺得有点明显....)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185.70.47
阅读文章: 第 314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