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160/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Re: [读经班讨论番外篇] 初果需不需要禅定力? 时间: 2010年 8月31日 10:12:02 星期二 谢谢 Hank,的确 1-4 禅和 1-4 果,不一定有关系;「禅」纯粹只是定, 共外道,「果」则是慧,是佛法独有。但若能依禅定力而作观(观五蕴、 四大、六入的缘起等等),观起五蕴四大等等,一定如虎添翼,如探囊 取物一样清晰吧! 个人完全没有想走捷径,要慧不要定的意思;相反的,由於个人非常想 如实观(可惜没有非证什麽果不可的决心 :p),加上最近已扫除部分疑 盖,又能开始修禅定了,所以这边纯粹只是就经典法义来讨论而已,还 请各位明察!<(_ _)>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三、 > 再来检验引经据典中的例子,证初果以上的尊者 > 1、是否已有符合初禅的情形 > 2、禅定只是工具,目的是要能如实观察、如实知。 > > [例]《杂阿含经》卷 12 第 302 经 > > ------------------------------------------------------------ > >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 ^^^^^^^^^^^^^^^^^^^^^^^^^^^^^^^^^^^^^^^^^^ > 若世尊在面前说法,且都能听得懂、又远尘离垢 > 那麽一定符合初禅的条件: 1、离欲、恶不善法, > 3、离生喜乐。 > 至於听法的过程中,尊者应该已符合 2、有觉有观 请问这边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 > 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 > ^^^^^^^^^^^^^^^^^^^^^^^ > 再不然,已能见法、得法、知法、入法,是已达到禅定的功能目的了。 这点个人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但以下也不一定对,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_ _)> 禅定和慧观不同,禅定是「心一境性」,有一个固定的所缘境,除了这个 所缘境,其他的最好天塌下来都不要管。 而慧观是「简择、分别」,因为是要观察五蕴或四大等的「无常、无我」 特性,所以没有一个固定不动的观察对象。 所以这边的「已能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应该不是禅定,相反的, 可能更接近於慧观果证。事实上,经典中的「已能见法、得法、知法、 入法」,个人一般都是直接将之归类为初果(可对照初果的经文)。 另外例如「安般」,既能修定也能修慧,加上没什麽副作用,所以世尊相 当推荐这个方法: 1. 以安般修定:只观察呼吸时空气和人中接触时的摩擦感,其他不管, 那就是修「定」。 2. 以安般修慧:心已经较能专注,开始观察、分别呼吸的变化,例如冷、 热、长、短、无常、生灭等等,应该就算是修「慧」。 不过当然「定」和「慧」像左手和右手,左手不是右手,但两手要互相清 洗,才能真正将双手洗乾净。 > > ------------------------------------------------------------ > > 「尔时,世尊将给孤独长者往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系念。尔时, > > 世尊为其说法,示、教、照、喜已,世尊说:「诸法无常,宜布施福 > > 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欲患、欲出,远离之福。」 > 这经也是,世尊教长者正身正意坐好,好好专心听讲,这堂课下来, > 长者应也能:1、离欲、恶不善法 2、有觉有观 3、离生喜乐。 > > 给孤独长者闻法、见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诸疑惑,不由他信, > 这段也说明,已能如实知见。达禅定的功能目的。 这在经典中没有记载,所以我倒是不敢肯定耶 :p > 若不被「禅定」这名相给吓倒,应该只是:专心一意,把欲念、坏念头远离, > 专心、清楚明白在某件事上,比如听世尊说法,思想纯一,自然生喜乐。 > 但反过来说,有禅定不一定能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外道也有四禅的。 我觉得禅定不吓人,五盖比较吓人 XD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219.71.39.56 |
阅读文章: 第 3160/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