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30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akwos (五五)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99年12月12日读经班内容 时间: Sun Dec 12 13:27:03 2010 ※ 引述《root (root)》之铭言: >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120_004.htm > 本周内容大致为声闻道及菩萨道的差别。 这周是读经班课外补充课程,感谢 G001 ~ G003 的出席。因为是以文字讨论方 式来进行,所以方便有兴趣但未来得及参加的同学一起来参与。 文字记录如下: ---------------------------------- G001: 我对如来藏很陌生 G001: 觉得会跟灵魂混在一起 G002: 灵魂跟如来藏差太多 G002: 所以很多很多的人都搞不清它是什麽 G002: 如来藏是佛性,佛性是常还是无常? G001: 若这麽说的话,佛性是常(?) G001: 但我又会到想佛陀所教的不是一切行无常 G002: 佛性非常非无常,也就是介於零和一之间的东西 G001: soga G002: 佛性无常,那为什麽我们能"活著"穿衣吃饭? G002: 佛性非无常,为何我们所见都是无常? G001: 嗯嗯,这两个问题好难,得好好想想 G001: 因为若用有一个不变的灵魂解释似乎就比较容易 G001: 但这应该不是佛陀的本意 G002: 在本经中有说,佛性对凡夫来说就像放在瓶中的灯,被烦恼给障闭住了 G001: 是这一段吗? G001: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 G002: 看起来很像不变的灵魂,但不一样。其实是差很多很多。 G002: 佛性是常或无常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无法用"想"出来的。因为那不是 能用人类的语言文字思考能描述的东西 G001: soga G002: 虽然如此,但我们藉由一些正确的引导还是能在一瞬间touch到这玩意儿。 G001: 正确的引导是? G002: 这是古时候禅宗祖师的拿手好戏 G001: 哈,难怪会说言语道断 G002: 到後来就用参话头来搞这些东西 G001: 所以可以这麽说吗?禅宗所谓的开悟便是悟到如来藏? G002: 就是说,让行人确实"明白"有佛性这东西。佛性是所谓大乘佛法的基本 G002: 至於如何明白,那就如人饮水,喝过水的的人自然就知道。 G002: 如果无法接受人人都有佛性,都能一时成佛的,那就依阿含的方法来修习 G001: 佛性是所谓大乘佛法的基本→看到这句终於有些明白经文上的「菩萨道 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G003: 这句话我觉得不一定:「佛性是所谓大乘佛法的基本」。 G003: 大乘经典中有这样说法的并不多,起码还不如般若或六度或四摄等等, 因此说是「基本」有点严重 :-) G002: 请 G003 说说看法,因为我的领悟也未必完全 G003: 一般纵使是大乘门人(甚至是毁谤所谓小乘的),说大乘佛法的基本是 缘起性空。 G003: 还有说大乘一实相印(相当於三法印)的,也是空。 G002: 我的看法是大乘佛法是建立在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如来藏也是性空, 不是吗? G003: 我印象中比较少拿「佛性」常作「基本」这样的重要性。 G003: 起码在我看的大乘佛经中,佛性比较像是顺便带到、甚至是鼓励作用的 ,而不是一个法印之类的 :p G003: 涅盘经有讲常乐我净,但他把为何说常乐我净的原因有说明。我找找。 这跟後世讲的常乐我净就差很多了。 G002: 当然说用基本来说,可能字眼不太适当。那还是回到这一句:菩萨道者 ,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G003: 《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三】提到,常乐我净又称「涅盘四德」。也就 是涅盘的境界啦。 G003: 那已是对出世间的描述,而不是世间的原理。 G003: 涅盘了就成了如来了,每个人都能得涅盘,因此众生皆有如来藏。 G003: 但涅盘不是一个东东,因此通常经中的重点比较不会摆在「如何找出如 来藏」之类的(虽然少数经典有这样的叙述),而是摆在「如何涅盘」 、「如何解脱」、「如何证空」之类的。 G002: 那你想讲的重点是? G003: 焦点不在如来藏 :D G003: 就我看过的经典是这样啦,没有把如来藏讲得像现在大乘人说的那麽神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看法供作参考。 G002: 那央掘魔罗经卷第四讲了很多这玩意耶 G003: 这经我也看过,不过属於法义没有讲很深入那种 :P G003: 若就大乘经的数目来看,有讲如来藏的毕竟是属於很少部份。 G003: 因为如来藏太难掌握了,所以对此看法大乘分裂出很多不同的派系。 G003: 学术界的不同看法又更多了... G003: 澄清一下,我说「有讲如来藏的毕竟是属於很少部份」是指详说如来藏 到底是什麽的。 G003: 大多数是很快的带过,说众生都有如来藏能成佛,类似这样。而比较少 讲什麽是如来藏、要怎麽证如来藏、有什麽次第、诸如此类。 G002: 所以重点是? G003: 重点就是不在如来藏到底是什麽东东上啦,因为我们凡夫恐怕无法了解 起码讲涅盘、空等等,还是比较不玄虚的词。 G002: 如来藏应该无法用文字来说明 G002: 所以很少详说如来藏到底是什麽的,那是可以理解的。 G003: 的确 G003: Google「如来藏」看看... G003: 我 google 了一下,几乎都是附佛外道的... G003: 连维基百科的竟然都是引自萧xx... G003: 然後只是引用论... G003: 只能说外道故意拿比较玄虚的词然後改作他们自己的用法... G003: 然後佛教内部对此词的共识也比较不足,无法明确的回应。 G003: 当然我不能说我对如来藏就有多少了,只是我认为要能轻松解释各经中 所谓「如来藏」的意思,就如同「佛性」一样,有点像是形容用的,但 不是在涅盘前能拿来用的东东 :P G003: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G002: 那就先不管他们的,总之依此经: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这点我是非常同意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所以众生才有"成佛的可 能",这是菩萨行 G002: 如果众生没有成佛的可能,那就别浪费力气出门度人了 G003: 了解,谢谢解说。 G001: 不过我有些看不懂的是为什麽说「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而「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走声闻道的人也算是一切众生之中吧? G002: 修学的方式不同而已。 G001: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菩萨道的行者要秉持「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这样的信念? G002: 用"信念"二字我认为还有点不足,但我暂时找不出用什麽字眼来讲比较 好 G003: 我个人的解释是,所谓声闻行者切入的角度是直接(自己)解脱。菩萨 行者切入的角度则是众生皆有佛性,大家一起成佛吧。 G003: 但是这当中每一个众生要成佛,还是要靠八圣道。而不是说菩萨道者就 没有八圣道。 G001: soga,这麽一说就很清楚 :) G002: :) G003: 当然还有更深刻的说法,可参见经中,例如因为大家皆当作佛,因此就 不须要杀盗淫妄了,每个人都是未来佛,就不会想杀了他。 G002: 看了此经搞不懂如来藏,那是正常,总之,先有个概念知道佛不是只有 说杂阿含丢掉感官的法。此经的几个重点掌握一下。 G001: 谢谢 G002 提醒。 :P G002: 几个重点先看看: 1.彼诸众生闻说如来常□不变如来之藏,能起信乐,是亦甚难。 2.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 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我次第断诸烦恼得佛性,不动快乐甚可爱乐, 若不断者□轮转生死。 3.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 如瓶中灯。 还有其他的就自行先看看啦 G002: 所以基本上根据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这一点,才有所谓的菩萨道行者, 但要断烦恼的方法,还是一样的。 G002: 其他有疑义的,就只好交叉比对。 G001: 以底下这句为例。世尊不是不挑食的吗?为什麽又说不食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 佛言: 「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 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 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G003: 我个人是觉得这经是有被混入一些有的没有的内容,因为当中所述的律 制好像并不是律制,混入这些内容的人对佛教律制不太了解。例如:文 殊师利白佛言:「今此城中有一皮师能作革屣,有人买施,是展转来, 佛当受不?复次,世尊!若自死牛,牛主从旃陀罗取皮,持付皮师使作 革屣,施持戒人,此展转来可习近不?」 佛告文殊师利:「若自死牛,牛主持皮用作革屣,施持戒人,为应受不 ?若不受者是比丘法,若受者非悲,然不破戒。」 G003: 有人拿自己死掉的牛的皮来供养,比丘接不接受?依照律,当然接受, 因为不是比丘杀的,甚至「自己死掉的」牛连佛世当时的苦行外道都是 接受的。混入此段的人显然对佛世时的情况不了解。 G003: 这边却讲「若不受者是比丘法」,错,比丘法是接受才对。 G003: 这也是现世读佛经的困扰就是了,很好的一部经典,经过几千年的传抄 ,多少会被混入一些东西。因此得从经文中交叉比对,反正正确的佛法 佛陀会一再说明的,有些很突兀的内容就要存而不论,再看其他经的内 容来验证。 G003: 这不限於汉传,巴利藏更是这样。巴利藏是只要众僧公开集会同意,就 可以直接修改经文内容。 G001: 呃...这样不就是被改来改去了吗? G003: 所以现在看南传尼柯耶的话,各经典看起来是更统一的,但更难作参考。 G003: 没错,所以巴利藏现在的本子已经是第 N 次集结本了。(N 是多少可查 到,几十年前还有一次。) G003: 所以说拿巴利藏作标准其实是有点问题的,汉传也是有混入的部份,但 是起码可由读者自己交叉比对其他的经典,不是由某群人直接把所有经 典中相关内容全改掉。 G001: 我是觉得奇怪,不知为什麽他们还要再集结... G003: 所以有的人拿南北传对读,遇到不同的就认为南传才对,这样会有问题 。基本上遇到不同的谁都有可能错,得再从其馀经文比对。 G001: 谢谢 G003 的提醒,所以连巴利藏也不一定可依从? G001: 只能算是参考的经文之一? G003: indeed. 巴利藏也只是一个比对来源而已。 G003: 我自己的经验是,若是简单的名词问题,看巴利藏对应的名词会有帮助 。若是法义问题,用 cbeta 多找几部经会比较保险。 G001: 所以当初的汉译本不是来自於巴利藏? G003: 现在的巴利藏是传抄比汉传还多手的版本。不是原来的巴利藏! G003: 汉译本比较多是由梵文本传抄的。 G001: soga G003: 现在的巴利藏是由南传国家各自的语言传抄自巴利藏的版本,不是佛世 时的巴利文。而且巴利文也不是这些国家的母语,南传国家的僧众读巴 利文也像读文言文一样,要另外学。 G003: heaven 有贴过一个研究,发现北传阿含译本的翻译来源,可能较南传尼 柯耶译本的翻译来源,还更「原始」些。那文章我一时找不到。 G003: 南传尼柯耶的转译次序是:佛世时巴利语(没有文字) -> 僧伽罗文 -> 後来再转译为巴利文(文字,不是佛世了) -> 翻为南传各国语言。 G003: 北传阿含的转译次序是:佛世时的梵语(佛世时的语言) -> 梵文(佛 世时的官方文字) -> 汉文 G003: 另一说(南传学者看法)是北传阿含的转译次序是:佛世时的巴利语( 没有文字) -> 佛世时的梵文(佛世时的官方文字) -> 汉文 G003: 无论就哪一种看法,汉译阿含都比较少转手。 G001: 那现在元享寺译的南传大藏经是来自於? G003: 佛世时巴利语(没有文字) -> 僧伽罗文 -> 後来再转译为巴利文(文 字,不是佛世了) -> 缅甸(?) -> 日文 -> 汉文 G003: 所以纵使我们把北传阿含作白话解释,都比元亨寺版还来得转手得少。 G001: 其实我看元享寺的翻译觉得有些很不顺,觉得汉传还是比较好 G003: 可能跟元亨寺翻译者的语言功力有关,才没办法用白话翻。毕竟用白话 翻,要真的了解意义。有时译者也搞不清楚,用文言文好像比较容易混 过去 :-) G003: 就像站上以前常有写文言文但只会故弄玄虚的人,要他讲白话文,他就 没办法讲佛法了。 G003: 不过元亨寺仍然是可比照的版本之一,不同来源的都有帮助。 G001: 这麽说也是 G003: 瑕不掩瑜,不管央掘魔罗经或是阿含经,都还是有多出来的部份,还好 佛陀一再强调重要的法义,所以我们就多从几个来源比对了。 G003: 谢谢 G002 的解说(G002 讲完了吗?还是只是被我打断?) G002: 完了 G002: 谢谢 G003 精彩的解说 G001: 感谢 G003 的补充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典电子化讨论板 - 三藏十二部经, 部部电子见真迹 BudaTech |
阅读文章: 第 330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