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33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六境的「法境」
时间: Thu Feb  3 16:04:57 2011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所以上述提到的就是包含了一切法, 经文也说十二入处就是一切法,
> > > 所以法入处就是一切法扣除 "色, 声, 香, 味, 触" 这五种.
> > >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 书上说前五根的所缘是五境, 但意根的所缘不是只有法入处,
> > > 而是一切法都是意根的所缘.
> >     能否帮忙列出「法入处是一切法扣除色声香味触」相关的经文呢?
> 上述是出自阿□达摩, 刚查了一下经文, 如下:
> 《杂阿含经》卷13:
> 佛告比丘:「法外入处者,十一入所不摄,不可见,无对,是名法外入处。」
> (CBETA, T02, no. 99, p. 91, c19-21)

    啊对,的确是有这样说。

> 但上述经文则说明了 "十一入所不摄" , 也就是除了 六根与前五境, 其馀皆是法境.
> 虽然二者有差别, 但还是可以解释.

    同意。

> > > 然而说「法境」是一切法减去前五境, 这还是很难直接简单地让读者了解.
> > > 就看看大家能不能联想出更清楚简要的解释.
> >     印象中印老好像是写法入处为「受想行识」(还是「受想行」?)之类的?
> 如果要符合南传阿□达摩, 则法入处为 "受想行识" + 其他没提到的细节.
> 如果要符合经教, 则法入处为 "受想行" (因为识为意根) + 其他细节.

    这样就清楚了。那麽我们可在卷13该经当中,较详细的定义法境。那之前的
导读就先用「讯息」简单带过。而 Heaven 所列出的包含阿毗达摩的详细论述等,
则摆在卷13的进阶辨正。这样对於初学及进阶,就都有办法由浅入深而探讨了。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世界搜奇, □谈梦、奇谭、外星、新知                 BudaXfile
阅读文章: 第 333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