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446/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chakwos (五五)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财物减损的九个原因] <杂阿含、三十二、九一四>
时间: Tue Apr 26 08:58:14 2011

※ 引述《EVA010200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之铭言:
> 蒺藜论,
>  (杂语)於他发难问,使他不得语,亦不得不语,谓之蒺藜论。
> 杂阿含经三十二记外道嗾其弟子,使向佛发数度蒺藜论,弟子还,
> 闻佛说而信伏。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这个引用资料我也有看过。 :Q

不过在问题上,我比较好奇的是为什麽外道把能令人「不得语、不得不语」的
辩论方法称之为「蒺[□/梨]论」?因为一般的解释都如上般把两者划上等号,
感觉仍有些不足,似乎少了什麽。

後来自己也查了一下资料,在《一切经音义》中曾说:

  蒺[□/梨]:布地蔓生子有三角者。

也就是说蒺[□/梨]是一种植物,布地蔓所生的种子,以三角形呈现。但为什麽
之前用 Google 都找不到这种植物?难道绝种了吗?後来想到另一个可能,便是
异体字的问题。於是乎改用「蒺藜」来找的话,本尊终於现形:

  http://0rz.tw/QCuHy

看到这张图,第一印象便是这可真是棘手啊,想要把它拿在手上而不被刺到可真
不容易,无论从那一个面向下手,被刺只是迟早的问题。至此,心中有个看法。
或许外道是用「蒺藜」来譬喻,譬喻他的辩论方法能令人感到棘手,左右为难。
而这样的辩论方式,外道将之称为蒺藜论。

不过,看来外道忘了世尊有著智慧的手套,那怕是再多的「蒺藜」,大把大把的
抓都没问题。^^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
阅读文章: 第 3446/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