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504/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的广说
时间: Mon May 16 23:52:51 2011

    谢谢 Heaven 详细的解说讨论,让我对这三个版本的逻辑比较清楚了。
能有 Heaven 这样用功且条理分明的人讨论,真是福气啦!

    我仔细再看了三个版本,还有疑义,因此继续请教:

    照此解释,三个版本中,佛陀都说了「眼灭…意灭」,相当於「六入处
灭」。阿难回答的,意义上只多一个字,成为「六入处灭【尽】」。

    南传注解的意思是这是讲涅盘,这是一种对此处经文的合理解释。

    不过有疑义的地方是,为何眼灭乃至意灭就是无馀涅盘呢?佛陀在经中
蛮多地方有提到六入处灭,应该是在入定时就可以灭的,而不会说六入处灭
一定要进无馀涅盘?

    例如以下几经都是「断眼」的意思:

《杂阿含经》卷8:「云何一切欲法应当断?谓眼是一切欲法应当断,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一
切欲法应当断。」(CBETA, T02, no. 99, p. 55, b17-19)

《杂阿含经》卷13:「当断欲,断眼欲已,眼则已断、已知,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於未来世永不复生。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CBETA, T02, no. 99, p. 90, c20-23)


    以下大家蛮熟悉的「第一义空」的相关经文,更表示每一个刹那
的眼都是不同的,都灭了。不过若此经讲的是不同层次的东西,我可
理解或许不见得适合和其馀经文摆在一起讨论:

《杂阿含经》卷13:「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
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
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CBETA, T02, no. 99, p. 92, c16-19)

《增壹阿含经》卷49〈51 非常品〉:「若眼起时则起,亦不知来处;
若眼灭时则灭,亦不知去处。无有而眼生,已有而眼灭,皆由合会诸法
因缘。」(CBETA, T02, no. 125, p. 819, c14-17)


    至於色想、声想等,入定应该就可以断了,不少经文有说,例如:

《佛说圣法印经》卷1:「即时辄见除诸色想、声想、香想,以故谓言
至於无想,故曰无欲,尚未得消自大□慢,至於禅定清净见也。」
(CBETA, T02, no. 103, p. 500, a22-24)


    因此若就未无馀涅盘前就可以断六入处而言,阿难讲说断六入处
即无馀涅盘,好像怪怪的,与其他经中所说不一致?

    不过这的确是目前我所了解,唯一能将这三个版本文义都讲通的
解释。若是用我提出的「灭眼」vs「灭眼入处」的不同,也是有说不
通的地方,例如通常「眼」是跟「眼入处」同义的,而且在二个南传
的汉译本都讲不通。只不过我设想一种可能性,是南传在翻译时译者
是照注解讲的意思来译,因此「灭眼」vs「灭眼入处」文字上的不同
不见得有翻译出来?若是照该注解来译,就可能忽略了该注解所没提
到的意义。

    Heaven 提的南传注解的说法,我个人认为目前单就此经来看是
比较说得通,不过仍有疑义,所以提出讨论讨论。

谢谢!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阅读文章: 第 3504/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