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55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evan (菩提子)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为何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少逐现在五欲功德,逐未来世转复微少?
时间: Sun May 22 13:25:26 2011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也对,贪欲的本身的确也包括受、想、行蕴整个过程。那如果将「色
> > 蕴之欲」改成「四大之欲」会不会好一些?
> 四大的□围更小了,色蕴至少还包含四大与四大所造色。
> 重点是这样改是有什麽目的?
> 「五欲」虽然不是很精准的分类法或教导,但很容易懂。
> 而且刚好可以教导大家要守护六根。
> 若改成「四大之欲」,可能一般无法立刻与现实产生联想。
> 例如物理学家可能也改成「质子、电子与中子之欲」,看起来或许合理,
> 但要知道目的是为了什麽。

我了解意思了。其实贪著「五欲功德」也就是指一切的贪著,世尊的
意思并不是有意要将「五欲功德」独立出来成为「对色蕴的执著」
一类。而是因为「五欲功德」是一般人容易了解的,所以就以贪
著「五欲功德」来代表一切不得解脱的贪欲。

就好像我们可以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地球□太阳转动
的现象,也可以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解释。「万有引力」
定律虽然不够精确,但是对中学生而言比较容易理解,而「广义相对
论」虽然比较精确,但是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无法理解。

所以五欲功德之贪、五蕴之贪、六爱或十二因缘锁□指的其实是同
一件事情,但是角度不同,精粗程度不同而已。

我想 Melon 的目的无非也就是要□清心中的疑问吧!
有时我想问一些问题,但常常连问题该怎麽问都不清楚。
这点我觉得 Melon 很厉害。

> > 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六入处」类似於发生事件的「地点」,而
> > 「五蕴」则类似於在该地点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这样?
> 若是分成物质面与精神面来谈。六入处的分类法偏向物质面,
> 精神面就是「意根与法尘」,其他都是物质面,再依一般人最明显的认知,
> 区别成眼耳鼻舌身。因为这是偏重在物质,说是「地点」也可以啦。
> 五蕴的分类法则偏重在精神面,物质面就是「色蕴」,其他细分成「受想行识」。
> 这也不一定是一连串事件,当下一个点就可以分出五蕴了。

Melon 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Heaven 说的也没错。因为在阿含经41经中
说到缘「触」就可以生「受」、「想」、「行」。

> 所以我觉得这只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所提出的分类法,
> 为了适用在不同的教导。

同意^_^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禅与静坐板 - 真心交谈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阅读文章: 第 355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