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70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杂阿含经卷三68经读经拾得
时间: Thu May 17 12:16:42 2012

我觉得不是在巨观或微观的问题, 而是在是否套用到正确的缘起支.

十二缘起支只是一种整理, 有些细节可能没有写清楚, 例如这一经:

《杂阿含经》卷12(二八八):
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摩诃拘□罗!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
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今复言名色缘识,此义云何?」

尊者摩诃拘□罗答言:「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於空地,
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
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CBETA, T02, no. 99, p. 81, a29-b8)

这一经谈到了「识缘名色」也谈到了「名色缘识」,识与名色互为所缘,
不过只有「识缘名色」有列入十二缘起中。

识缘名色,在巨观来看,可以是初生之时,结生识产生胚胎。
微观来看,五蕴身中,也是随时都有「心生色法」不断在生起(及灭去),
这也是识缘名色的解释。

不过六根+六境生起六识,就不适合套用「识缘名色」,而是应该用「名色缘识」。
毕竟识是结果,而「识缘名色」却是先有识,才有名色,这样是不符合此缘起支。

若要把「根+境=>识,三者和合触」套到十二缘起中,大概就是「六入缘触」。
而六入缘触这一段,是省略了六境及六识,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因为大约从这篇开始我忙翻了,而且此篇比较复杂,因此一直没回。
>     刚仔细看了一下,一个徵结点是我们在讲的是十二因缘的巨观还是
> 微观。
>     就巨观而言,十二因缘对应到众生流转生死轮回的过程,那麽就如
> Heaven 所述,和卷三提到的微观过程不直接对映。
>     就微观而言,十二因缘是可以对映到五阴的运作的,在此情况则可
> 以对应到念念间的缘起。在此基础上而能谈卷三68经与识、名色、六入
> 处的关系。
>     就我的认知,十二因缘应该不限於巨观或微观之一,就像碎形一样,
> 一个鹦鹉螺的中心的一小片,放大来看,跟整个贝壳的形状是一样的;
> 或是一个蕨叶的一小片跟整个蕨的形状也是非常相近的。碎形的发展是
> 根据简单的几个规则重覆去执行,但最後在累积了很久之後大尺度来看
> 也会有类似的形状出现,也是微观和巨观的近似。
>     这个概念我记得在一些提到十二因缘的论中也有提出,例如十二因
> 缘的各支,各种不同的解法,有的解法是微观的、有的解法是巨观的,
> 但都言之成理。
>     想先向 Heaven 确认一下我以上所说的是否是双方不同结论的主要
> 差异所在?也就是 Heaven 立论於十二因缘的巨观看法?(如果我以上
> 所说不是徵结点,那麽我就要再重新理解 Heaven 的立论。如果我以上
> 所说的是徵结点,那麽我们可继续讨论微观是否适於解释十二因缘,可
> 再找相关佐证经文。另外,对於本卷其馀经文的读经拾得中将十二因缘
> 与这些经文的对应,Heaven 是否也认为不对应?还是认为是可对应的,
> 只是在第68经有不同看法?)
>     在有结论前,我先将卷三第68经的读经拾得开头改为:「有一说是
> 本经与微观来看十二因缘的识、名色、六入处(第三至五支)相关」。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阅读文章: 第 370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