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70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杂阿含经卷三68经读经拾得 时间: Sun May 20 10:22:10 2012 Haven 的逻辑还是清楚,这样我就了解我们理解的差别了。 巨观的解释很容易,也没有争议,因此以下只就微观来讨论: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觉得不是在巨观或微观的问题, 而是在是否套用到正确的缘起支. > 十二缘起支只是一种整理, 有些细节可能没有写清楚, 例如这一经: > 《杂阿含经》卷12(二八八): > 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摩诃拘□罗!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 > 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今复言名色缘识,此义云何?」 > 尊者摩诃拘□罗答言:「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於空地, > 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 > 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 (CBETA, T02, no. 99, p. 81, a29-b8) > 这一经谈到了「识缘名色」也谈到了「名色缘识」,识与名色互为所缘, > 不过只有「识缘名色」有列入十二缘起中。 > 识缘名色,在巨观来看,可以是初生之时,结生识产生胚胎。 > 微观来看,五蕴身中,也是随时都有「心生色法」不断在生起(及灭去), > 这也是识缘名色的解释。 > 不过六根+六境生起六识,就不适合套用「识缘名色」,而是应该用「名色缘识」。 > 毕竟识是结果,而「识缘名色」却是先有识,才有名色,这样是不符合此缘起支。 > 若要把「根+境=>识,三者和合触」套到十二缘起中,大概就是「六入缘触」。 如 Heaven 所说,如果照十二因缘的顺序而直接对应根、境、识,那麽 顺序在「识缘名色」及「名色缘六入处」就反了。但十二因缘各支在杂阿含 (及四阿含)中的经文我没找到更适合描述「名色缘六入处」的微观解说( 一阵子没看了,若我印象有误也还请指正),而杂阿含这几卷应该是围绕著 十二因缘的微观讲,因此左看右看还是「缘眼色生眼识」这一系列经文对应 到「名色缘六入处」:Q 因应这个问题,个人的解读是由描述佛陀悟到十二因缘的经文而来,依 各经中佛陀悟道历程(以及十二因缘的由来)的记录,佛陀悟道时是先逆观 十二因缘(由老死一路逆观到无明),经中一律都是写「逆顺观察十二因缘」 而不是「顺逆观察十二因缘」。 而因为是先逆观,在「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的过程中,在 触的刹那是三事和合而生的,这三事就我个人的经验,最容易观察到的是三 事和合发生处的根(眼、六入处),次容易观察到的是境(色、名色),最 抽象的是识。 在此状况下,逆观十二因缘,这三事所观察到的顺序,才会同於十二因 缘的顺序。因此会和从顺著念十二因缘的次序不同。 这种解释的更细部说明我有列在 http://0rz.tw/8jn8q 「十二因缘中, 为何六入处在名色後」这一段,落落长,就不占篇幅了。 不过我不敢说这是标准答案,这只是我个人算说得通的解读,虽然有点 不顺(要先逆著看 :Q)。 论中的话此段用巨观解释的比较多,或是拆成三世的话其实也是种巨观 解释而不是当下的缘起(?)。我是有搜寻到论中以「根境识」解释十二因 缘中的「识缘名色」(其实是「名色缘识」),不过也没提到逆观察,而且 看来也只是搜集所有看似合理的解释方式。 > 而六入缘触这一段,是省略了六境及六识,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 这也是一种解释,而且直接得多。想请问以 Heaven 的理解,「名色缘 六入处」的微观解释为何?我在北传经论还没看到很清楚的微观解释,请教 南传在此处的解释或模型为何?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 狮子吼站 相关资源: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电子三藏结集中 http://www.cbeta.org |
阅读文章: 第 370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