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99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标题: 可否请问有研究诸善友
时间: Wed Nov 13 21:12:08 2013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31.0-8/q83/s720x720/798396_517256738367584_972051341_o.jpg?_nc_cat=0&oh=2dd8e22734680d1e39810a02c05bbaa3&oe=5BED09EB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17256738367584&set=p.517256738367584&type=3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Nov 13 21:28:07 2013

可否请问有研究诸善友,有关於因果同时的论点,这在南传经典上是否有见其端倪?
其缘起以何?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Nov 14 01:16:27 2013

谛观十八界就是像这样的文字形容!.._/\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Nov 14 05:14:36 2013

太好了,感恩!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Nov 14 06:53:09 2013

实在抱歉,若从Swedenborg 的“天堂与地狱”中所描述真实天界确实有「因赅果海
,果彻因源。」因果同时,互摄互入的事实现象。这在华严经及龙树的十八空中大略
有提到,但在原始经典十八界,查了一下好像看不出来?因为这是实际会遇到的问题
,可否有缘者互道详尽,不致模糊,感恩不尽!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15 15:17:46 2013

原始经典 只有(经)教法 没有叙述过程 师父 您这段文字就是像叙述过程~而反覆观
无常及因缘和合 是从外粗而细 直到七觉支 四念住满足~这个过程 我很少在经典上
看到 这是我的理解 给您作参考_/\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15 16:05:14 2013

的确是,教法说明有这个事实,但是真实的过程需要亲身体验,这比较像是论了!感
谢您,说明的很好,阿弥陀佛_()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15 19:32:05 2013

就杂阿含经卷二、卷三所述的因缘(十二因缘)来看,十二因缘是在当下就完成了,
也就是当下就完成了「无明」到「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过程。因此也可以引申说「
升起」的极短时间内已经「老死」或是「消失」了。

但这是微观的现象,要有禅修的人才能觉察。大多数人能观察到的是比较长久的十二
因缘,甚至是三世的十二因缘。

呼叫 Heaven Chou,看能否帮忙就南传阿毗达摩分析一下吧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15 23:20:33 2013

我想我大概也无法进一步分析, 不过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 我试著思考二种观点.

第一种就是试著由圣者的角度来看, 圣者在根缘境生识的当下, 根境识三者和合触,
圣者在如理作意下生起为明触, 触生受想而不造业. 这些根境识生起後立刻灭去, 这
也就是主文提到的, 生起的同时, 它也同时消失了, 而圣者在其中不见我、我所.

第二种就是以凡夫的角度来看. 其实由凡夫来看, 这些根境识也是生起的同时, 它也
同时消失了. 但因为我们的贪爱, 造下了业, 我们让这些心识不断互相攀缘下去, 不
断增长扩大, 并将视之为我、我所在其中.

至於 "因果同时", 我想到一个比喻, 那就是推骨牌.

当我们推第一个骨牌, 它也是因果同时, 当推第一个, 第一个就倒了. 此时因果就完
成了.

不过因为过去的诸多因缘, (过去有人排了骨牌), 因此第一个骨牌接著推倒了第二个
, 这一刹那也是因果同时的.

同样的因缘不断下去, 就会有更多的骨牌被推倒.

所以在微观的当下, 可以说当下的因果完成了. 但这不表示未来都不会有任何作用了
, 在巨观的角度来看, 就会看到不断的事件一直在发生, 而主要的原因可能可以推及
好几世之前的某个因缘.

以上是我对这个主题联想到的一些想法. :)

至於主文中的「而要放下事物的 "我" , 它只是多馀的!」我想在一开始有个想放下
的 "我" 也是无可厚非, 而文中教导就是要去「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自然会放
下了. 而这里的「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我想到的就是阿含经中教导的观五蕴无常
、苦、空、非我.:

《杂阿含经》卷1: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
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CBETA, T02, no. 99, p. 1, a7-15)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15 23:34:19 2013

Heaven Chou 不愧是练过的,所说让人觉得醍醐灌顶。

顺带一提,前封提到的卷二、三和当下缘起对应的经文,可参考这经开始的卷二、三
经文:http://buddhaspace.org/agama/2.html#导读_十二因缘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15 23:47:14 2013

灌水而已啦.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Nov 16 02:10:16 2013

推骨牌这个譬喻很好,可以上台讲开示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D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Nov 17 11:09:43 2013

末学感恩善士们的解说,今於图书馆用WiFi看到觉得欢喜!其实现象界及意识界,无
论其多麽的奇妙及不可思议,无论因果同不同时,当世尊说到“无我”的同时,就已
经含括在内了。倒是在无我里面,可以让我们启发如星夜般闪闪发亮的未知和有趣的
智慧,这实在是幸福的事了!末学感恩合十,并祝福您们,吉祥增上!-^^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Nov 18 23:07:14 2013

我现在在听李丽老师讲的佛教基本知识也今晚请了书

听了三天youtube感觉不错,先了解再来学杂阿含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Nov 18 23:48:25 2013

法师们太客气了,谢谢您们善意的鼓励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Nov 19 00:00:30 2013

其实求学不管是佛学还是什麽都是因缘际会

给了自己时间来让自己踏实是很美好的事

我也感谢各位和那些在我生命中与我结缘的人事物

不然我人生可能浑噩中过日   要拿起一本书多难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阅读文章: 第 399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