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15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Russ Wang 标题: 《杂阿含》259 经中 时间: Thu Sep 25 12:07:27 2014 《杂阿含》259 经中,摩诃拘□罗向舍利弗询问,未得无间法的比丘应当思维何等法 ,才能入流而得须陀洹果,舍利弗回答「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 杀、无常、苦、空、非我。』」 而後摩诃拘□罗又依序问到,斯陀含果证者、阿那含果证者以及阿罗汉圣者,又当思 惟何等法?舍利弗的回答皆是「精勤思惟:『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 常、苦、空、非我。』」 这两种回答,差异在「思维五受阴为病 ...」与「思维五受阴法为病 ...」的「法」 字,但是在相应部尼柯耶中,使用的似乎都是同一个字 Up?d?nakkhandha (取蕴)。 请问这一字之差在义理上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差别吗?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0.html#二五九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640.htm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Oct 01 20:01:10 2014 在此经中「五受阴」及「五受阴法」意义相同,没有差别。此处的「法」是广义的用 法,代表任何有形、无形、真实、虚妄的事物或道理。 所以此经中「五受阴法」=「五受阴」,南传经文用同一字也很合理。 另外还有几部经意义相通的,也没有区分出五受阴或五受阴法,可见只是《杂阿含经 》汉译者当时译到本经时没有特别注意细节而已。 > -------------------------------------------------------------------------- < From: Chen Jian Time: Fri Oct 03 01:19:26 2014 我想问 思惟是 正思惟的思考 还是正念的注意(经文有时也写思惟的样子)? > -------------------------------------------------------------------------- < From: Russ Wang Time: Fri Oct 03 09:30:51 2014 陈建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 就我所解,义理上来说无论是思维或 者现观,皆有助於了解五受阴为病,前者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知见,後者则有断除无明 的受用,然经由思维而得的仍是概念上「知道」,与起现观而获得的「如实知」还是 有差别。就字面上讨论,相对於经中的「思维」,或许可以参考尼科耶中所使用的字 :( yoniso manasi k?tabb?) 可以翻译成如理作意、随摄等摄作意发意,就我所解 ,这一字中便同时包含了思维与现观。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15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