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32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杂阿含经》第916经中佛陀教导去除杀心 时间: Sun Apr 26 12:20:21 2015 《杂阿含经》第916经中佛陀教导去除杀心,转作慈心,而慈心可超越过去曾造的杀 业,悲心则可超越过去的偷盗,喜心可超越过去的邪□,舍心可超越过去的妄语。这 样将犯戒的心行转为持戒的心行,并达成四无量心,也可说是由戒生定。 本经所说四无量心与四性戒的对应,可理解如下: 1. 有慈无量心,希望给众生安乐的人,自然不会杀生。 2. 有悲无量心,能体恤他人失去物品的苦的人,自然不乐偷盗。 3. 有喜无量心,已有更高层次的喜乐的人,自然不贪著低级的邪淫。 4. 有舍无量心,什麽都可放下、没什麽好隐藏的人,自然不须妄语。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Apr 26 12:21:02 2015 在读经班上讨论到的「梵天曾妄语」的议题,整理於此: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A8%8E_%E7% B6%93%E6%96%87%E8%AA%AA%E6%9C%89%E6%8D%A8%E7%84%A1%E9%87%8F%E5%BF%83%E5%8F %AF%E5%B0%8D%E6%B2%BB%E5%A6%84%E8%AA%9E_%E4%BD%86%E8%81%BD%E8%AA%AA%E6%A2% B5%E5%A4%A9%E6%9B%BE%E5%A6%84%E8%AA%9E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Apr 26 12:21:33 2015 第916经经文可见: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A%8C#九一六 这经蛮赞的,值得深思。 > -------------------------------------------------------------------------- < From: Chen Jian Time: Mon Apr 27 16:07:52 2015 印导意见: 这四个对治只是分别说,其实四无量心的每一个心都可以对治犯戒,也 可以说四无量心的所有心,都可以对治某一个戒条的犯戒或所有戒条的犯戒。佛陀也 常斥责犯戒的人没有慈悲心,这是我印象中有读到的,若有疏漏烦请指正罗。 > -------------------------------------------------------------------------- < From: 蔡忏摩 Time: Mon Apr 27 21:13:01 2015 请问上面印老意见的出处在哪里呢?感恩~~ > -------------------------------------------------------------------------- < From: Chen Jian Time: Wed Apr 29 21:52:58 2015 回 蔡忏摩师兄,以下: 持戒与慈悲 戒律的广义,包含一切正行。但依狭义说,重在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等善。出 家众的四根本戒,比在家五戒更严格。淫戒,连夫妇的正淫也禁止;妄语,重在未证 谓证等大妄语,这都与定学有关。不杀、盗、淫、妄为根本的戒善,出家众多从消极 的禁止恶行说。但在家众持戒,即富有积极的同情感。要知戒善是合法则的,也是由 於同情——慈悲喜舍的流露而表现於行为的。如《杂含》(卷三七.一□四四经)佛 为□纽多罗聚落长者说:「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 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淫盗等同。释尊称这是「自通之法」,即 以己心而通他人之心的同情,近於儒家的恕道。所以身语根本戒的受持不犯,不但是 他律的不可作,也是自律 ~8p232~ 的觉得不应该作。这例如不杀,不使一切有情受杀生苦,也是给一切有情以安全感。 进一步,更要爱护有情的生命,戒不即是慈悲的实践吗?《杂含》(卷三二.九一六 经)佛为刀师氏聚落主说:「若於有心杀生,当自悔责不是不类。若不有心杀生,无 怨无憎,心生随喜。……心与慈俱。……如是偷盗对以悲心,邪淫 对以喜心,妄语对以舍心」。这以四无量心别对四戒,不过约他的偏重说,其实是相 通的。 佛法概论 P.232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32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