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411/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什麽是「通身四人」? 时间: Mon Jul 27 20:00:41 2015 什麽是「通身四人」? 《杂阿含经》第1038经多次提到居士邀请阿那律尊者的「通身四人」受供:「唯愿尊 者时到,通身四人来赴我请,哀愍故。」 这「通身四人」是什麽意思?请问有人有研究的吗? 相当的南传经文没提到「通身四人」,但中阿含经及中部尼柯耶倒有另一则记载看似 相关: 《中阿含经》卷19〈长寿王品2〉:「仙馀财主请尊者阿那律陀四人俱」(CBETA, T01, no. 26, p. 549, b15-16) 《中部经典(第13卷-第16卷)》卷14:「尊者阿那律明日受工匠般奢康迦之供食,其 总额能容受四人。」(CBETA, N12, no. 5, p. 134, a6-7 // PTS.M.3.145) 看来是一并请包含阿那律尊者的四位僧众。 但为何是四位?为何请别的比丘时好像没提过四人,偏偏是请阿那律尊者时提到四人 ? 有同学想说会不会是因为阿那律尊者失明,因此没发起天眼通前,就由其他人照顾, 生活起居方便些? 还是说「四人」在律制有什麽特殊的意义?例如《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7:「若 於众中别请四人已上,是名别请众食。」(CBETA, T22, no. 1421, p. 51, a8-9) 《 四分律》卷22:「大众者,或四人或过四人。」(CBETA, T22, no. 1428, p. 717, a6-7) 有人研究过戒律的能分享一下吗? 谢谢!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Jul 27 20:01:02 2015 原经文见: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8%83#一□三八 > -------------------------------------------------------------------------- < From: Sabrina Yalun Tsai Time: Mon Jul 27 20:38:42 2015 诸位大德、吉祥!之前曾看过一则佛法分享提及:「戒四别:指戒法、戒体、戒行、 戒相。」不知与「四人」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关连。以上浅见! > -------------------------------------------------------------------------- < From: 王尚智 Time: Mon Jul 27 23:05:08 2015 神秘四人的X档案。 > -------------------------------------------------------------------------- < From: Bowen Ke Time: Tue Jul 28 00:00:51 2015 通身四人,应该是一次请四位僧人。四人有特殊的意思,这在别众食中有规定。除非 特殊因缘,不允许别众食。不过我也不清楚这边的特殊因缘为何,贴出来大家研究一 下(引自香光庄严): 别众食 -------------------------------------------------------------------------- -- 比丘(尼)四人或四人以上一同接受饭、麦少、乾饭、鱼及肉等五种可以吃饱的食物 中的任何一种,就叫别众食。由於比丘(尼)四人以上就可以议决大部份僧团事务, 且当时印度人生活普遍拮□,若太多人一起向同一位居士乞食,会增加居士负担,因 此除非有特殊因缘,佛陀不允许比丘(尼)别众食。 若比丘别众食,除馀时,波逸提。(大正藏二二册658c10) 别众食者,若四人、若过四人;食者,饭、* 麦少、乾饭、鱼及肉。(658c13) 自今已去,不得别众食,听齐三人食。所以然者,有二事利故,为摄难调故,为慈愍 白衣家故,何以故?恐彼难调人故自结别众以恼众僧。(594a16) -------------------------------------------------------------------------- --- -------------------------------------------------------------------------- ----- 别请 在家人在僧众之中指名招待、供养特定的修行僧。这是佛陀所允许的。 请有二种,若僧次请,别请。( 657a22) 耶输伽父言:.... 唯愿世尊,今受我请,及耶输伽并侍比丘。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 佛言:自今已去,听受别请,请有二种,有僧次请,有别请。( 790a15 ) 僧次请 在家人邀请供养一位或数位比丘(尼),但没有特别指名,僧团就依戒腊派遣比丘( 尼)前往应供,是为僧次请。这种作法能使僧众应供的机会均等,为佛陀所赞许,僧 团为此推派专人负责安排赴请的顺序。 请有二种,若僧次请,若别请。 (657a22) 世尊告诸比丘,差沓婆摩罗子分僧卧具及差次受请饭食白二羯磨。( 587b5) 二种请 指僧次请及别请,是在家人供养比丘(尼)的两种方式。 请有二种,若僧次请,若别请。 (657a22) -------------------------------------------------------------------------- --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48/vinaya3.htm > -------------------------------------------------------------------------- < From: Bowen Ke Time: Tue Jul 28 00:05:43 2015 不过,这位居士想请四位僧人,应该就是因为家里大小,或准备的饮食...等等原因 ,刚好适合四位僧人。只是因为别众食戒律的因素,除非特殊因缘,不然都会请三人 或三人以下,以免违犯别众食戒。所以比较常看到的,通常都是请长老跟侍者两人。 但是,好像也有一次供养非常多僧众的情形,所以... 还是谜。 > -------------------------------------------------------------------------- < From: RG Shi Time: Tue Jul 28 08:37:33 2015 别众食,除了不增加施主的负担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怕僧团闹分裂斗争。 除非这里有大众僧,不然这个问题可以搁置一旁,白衣居士只要知道就好了,毕竟云 游僧没有这个问题,而居士能明了,多了一层对僧团的保护,怎麽讲呢?就是会懂得 不涉入僧团的「政治」里面去。 犯「破和合僧」的过失是很大的。出家、在家都一样,最好不要犯。 不过,这并不是说,都不能讲或是不能去建言。除了循正常管道表达之外,自己的动 机要纯正和三毒要薄弱才好。 放眼这个世界各处的佛教实际的运作情形,要在家人不干涉出家人的生活,那是不可 能的,毕竟都是接受在家人的护持,而现代人的观念已经不比以往了。没有对价关系 的付出,几乎是没有的,连出家人的观念都是带著「对价关系」。 > -------------------------------------------------------------------------- < From: Chris Tan Time: Tue Jul 28 11:02:44 2015 在南传的指导里,僧团至少达到四人就能代表僧众(所有的出家人),在家居士在做 供养时,如能同时供养至少四位僧人就代表供养了所有的出家人(僧众)。 023.金缕衣的布施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23.htm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411/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