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428/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临终陪伴者的智慧 时间: Mon Aug 03 21:05:49 2015 「临终陪伴者的智慧」 《杂阿含经》第1034经记载长寿童子重病时,佛陀教他依四不坏净(对佛、法、僧、 戒的不坏信心),修习六明分想(六种能生起「明」的成分的观想)。 长寿童子回答:「这六明分想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放不下我的祖父树提长者呀!我 走了,我祖父怎麽办呀?」 树提长者只叫长寿童子万缘放下,一心忆念佛陀说法,因此长寿童子於六明分想「常 现在前」,证得三果。 人在临命终时陪伴者的智慧也是很重要的,有智慧的陪伴者能劝家人不必留恋,减少 执著。 而且长寿童子後来病好了,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Aug 03 21:08:51 2015 长寿童子说:「我於一切诸行当作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 不可乐想、死想,常现在前。」 其中的「常现在前」即「无间等」,洞察;没有任何间隔、差距地以智慧观察,又译 作「现观」。这是证果所须要的功夫。 本经的「六明分想」是:一切行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 可乐想、死想。 「明分」是指升起「明」(「无明」的对称)的成分,「明分想」是指能升起明的成 分的观想,因此只要能达成这个目的,就算是明分想,不限於本经所列的六种,例如 其馀经中有列出类似意义但不同数目的想: 【七想】《中阿含经》卷二十八〈林品5〉第113经诸法本经:「若比丘得习出家学道 心者,得习无常想,得习无常苦想,得习苦无我想,得习不净想,得习恶食想,得习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得习死想。」(CBETA, T01, no. 26, p. 602, c22-25) 【九想】《长阿含经》卷九第10经十上经:「云何九生法?谓九想:不净想、观食不 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尽想、无欲想。」 (CBETA, T01, no. 1, p. 56, c22-24) 【十想】《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二〈结禁品46〉第9经:「其有修行十想者,便尽有 漏,通作证,渐至涅盘。云何为十?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胀想、食不消想、血想 、□想、有常无常想、贪食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CBETA, T02, no. 125, p. 780, a17-21) 【二十想】《杂阿含经》卷二十七第747经:「如无常想,如是无常苦想、苦无我想 、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尽想、断想、无欲想、灭想、患想、不净想、青瘀想 、脓溃想、?胀想、坏想、食不尽想、血想、分离想、骨想、空想,一一经如上说。 」(CBETA, T02, no. 99, p. 198, a20-24) 另外,《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第802经表示安那般那念也能成就明分想:「若比丘修 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 足。」(CBETA, T02, no. 99, p. 206, a10-12)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Aug 03 21:09:21 2015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8%83#一□三四 > -------------------------------------------------------------------------- < From: 南戴 Time: Mon Aug 03 21:20:41 2015 感恩分享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428/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