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61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蔡忏摩 标题: ?(九□九)[0227c12] - agama: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 台? 时间: Mon Apr 11 05:30:54 2016 杂阿含909经里提到 有位驯马师来见佛陀,佛陀问他:『你有几种方法驯伏野马呢?』 驯马师回答说,他有柔软的、刚强的以及软硬兼施三种方法。 佛陀又问,若三种方法都用过後,马仍然驯伏不住,马师会采取什麽措施? 马师回答:『我会杀死这只马!』 接下来,驯马师反问佛陀:『无上调御丈夫(佛陀的另一称号)会用几种方法调伏弟 子?』 佛陀回答:『也是三种方法, 柔软的、刚强的以及软硬兼施的方法。 』 马师也问:『当这些方法都无效时,你会怎麽做呢?』 佛陀回答:『为了不让佛陀的教法有所屈辱,我也是杀死他!』 佛陀的回答,让马师也觉得奇怪:『佛陀的教法禁止杀生,怎麽现在说要杀这些不调 伏的弟子?』 佛陀回答:『如你所说,佛陀不杀害众生。但我用三种方式对待这无法调伏的人:不 再和他说话、不再教授他、教诫他,我这麽对他们,岂不是杀了他们吗?』 (一般人较难理解这种说法,但对一个弟子来说,若是被孤立:无法接收到老师、同 行道友的意见、得不到随顺的教导、教诫,他将无法成长学习、改善自己的缺失,其 梵行的生命就此结束。也因此,这种默摈法被称为『梵罚』) 驯马师听了佛陀这麽讲後,同意了佛陀的方式,愿意舍弃自己的恶业皈依佛、法、僧 。 LinkImage: https://external.xx.fbcdn.net/safe_image.php?d=AQBG7hSoCmIkLWwl&w=720&h=720&url=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main%2Fmodules%2Fdokuwiki%2Flib%2Fexe%2Ffetch.php%3Fw%3D540%26h%3D405%26cache%3Dcache%26media%3Dhttp%253A%252F%252Fwww.nses.cyc.edu.tw%252Fhtml%252Ffish%252Fe892bae8979ce88d89.jpg&cfs=1&_nc_hash=AQAWCYthTLN1vYmb LinkTitle: ?(九□九)[0227c12] - agama: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LinkDescriptio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是华人界第一个佛学专站。提供佛学讨论交流,基於佛陀遗教,探寻佛陀本怀,实践於日常生活,见证於慈悲智慧。 LinkTarget: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main%2Fmodules%2Fdokuwiki%2Fagama%3A%E9%9B%9C%E9%98%BF%E5%9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A%8C%23%E4%B9%9D%E3%80%87%E4%B9%9D&h=ATPJklO-xAT3Qn_GoW0QowqKNmtJRByo69isi9v_hU90ndGU5BBdfuKMyetLfwqGn5-CXTrdHKTAJZcqQC1z0r_sxG1QWgjRuBxp0ODwz2ctY9Y&s=1&enc=AZMCk8h-qKjQpJQDOPlCDju_axv8EGvVhc5i3BDI74ULdj5JiwXjfKmzqkYV9CiV_vm-x_cDsQ9Zd4xFPqV0af8VJK_U4Qk68UKDej4RmXkWmQ > -------------------------------------------------------------------------- < From: Sadhu Sadhu Time: Mon Apr 11 20:02:31 2016 我读了两遍才看懂意思! > -------------------------------------------------------------------------- < From: Sadhu Sadhu Time: Mon Apr 11 20:02:35 2016 > -------------------------------------------------------------------------- < From: Chen Jian Time: Mon Apr 11 21:11:11 2016 好文,此篇在 庄春江师兄的 佛陀十号中 无上调御丈夫 校正有关系,师兄若有 兴趣可一看 > -------------------------------------------------------------------------- < From: 蔡忏摩 Time: Mon Apr 11 21:39:14 2016 庄春江居士:佛陀十号的□清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20.htm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May 10 00:19:07 2016 庄居士的这篇也是一种合理的看法,不过逻辑上来看,我印象没错的话(几年前看的 ),庄居士较大量地以《大智??》的记载来佐证其看法,然而印象中《大智??》本身 所认定的十号和庄居士推论的十号是不同的 :) 其实庄居士的推论,虽然很长一篇,简单讲就是因为看到杂阿含经第923经,所以依 之推论了一种如来十号的方法,然後再将其他论中符合此种推论的文字也拿来用。 历史上,也还有其他合理的如来十号分法就是了。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May 10 00:22:04 2016 Ps. 《大智度论》是主张将世尊拿掉,因为世尊是尊号,前十个才是十号。 庄居士则依据第923经推论「无上士调御丈夫」是一个称号,而不是两个称号。 因此拿《大智度论》以佐证「无上士调御丈夫」是一个称号的推论,有点怪怪的 :P 当然,也都说得通。 其他各种十号的推论,也可参见以前的讨论: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4%BB%80%E9%BA%BC%E6%9 8%AF_%E5%A6%82%E4%BE%86%E5%8D%81%E8%99%9F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May 10 00:27:39 2016 以上是凭记忆所述,或许不甚精确,对事不对人,我所说有误的话也请不吝指正喔! :) > -------------------------------------------------------------------------- < From: 蔡忏摩 Time: Mon Apr 11 22:00:37 2016 有件事情我想在这提一下: 有位学友在这个版上热心的运用他的专业 回覆同学们的问题, 他是没有摆什麽架子 我私讯问他怎麽会这样回覆问题呢? 他说:「我是把板上的同学当成同梵行者」 不过他说他被这个版上的某些同学一直呛 实在是受不了,就不再版上留言了! 最近他又说他看到其他脸书佛教社团的成员又再互相伤害 索性连脸书都不上了。 > -------------------------------------------------------------------------- < From: Anderson Chang Time: Tue Apr 12 15:01:35 2016 这让我想到广公曾说: 老和尚说:「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 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 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身的种种劫难,才能得 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 那些好的、快乐的顺境,已经不必学了。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 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 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 逆境中修。」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适顺意的境 界有什麽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要顺别人意思,事事忍辱 ,最後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以上三段为不同时间讲) 虽然说来简单做起来极难,不过还是随喜这位学友,就个人经验观察,真的是有心想 修的人才有逆境。 如果动力没那麽强,或许就没那麽多逆境,照著自己原本的福报业力来过。 > -------------------------------------------------------------------------- < From: 蔡忏摩 Time: Tue Apr 12 15:32:00 2016 谢谢分享,真的上到一课了! 我是没有想这麽多,只是觉得少了一位朋友参与很可惜而已。 > -------------------------------------------------------------------------- < From: Chen Jian Time: Tue Apr 12 17:38:20 2016 Anderson Chang 难啊XD 我有时还会想:不公平!!!为什麽我愿意思考 苦集灭道,受的苦还这麽多勒!!! 搞不好不去思考落实佛法还轻松一点~~~~ 我想,或许是,越在苦中,这个苦集灭道的苦啊 就不只是文字了XD > -------------------------------------------------------------------------- < From: 周靖山 Time: Wed Apr 13 11:33:55 2016 此杂阿含909经个人解读:默摈为良好方法 学佛之人在当下因缘无法圆满时,不必争论。默摈是最好方法,这与涅磐寂静相应, 待其因缘具足。 > -------------------------------------------------------------------------- < From: 乔瑟夫 Time: Wed Apr 13 12:31:59 2016 本经文大家请看清楚,说法者是谁?佛陀,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佛陀阿!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hu Apr 14 10:22:30 2016 我个人觉得,如果观察权衡之後,明白那些来呛的人是对人而不对事,而且还是针对 自己,这种情况下选择离开也是一种慈心,宁愿放弃於其中修忍辱波罗蜜、也不令对 方再造恶业。 > -------------------------------------------------------------------------- < From: 周靖山 Time: Thu Apr 14 13:20:16 2016 不知那位菩萨放弃修忍辱波罗蜜,因缘成熟还是要回来。 菩萨行要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我们都是凡夫,没有完全都是对的。 只执著己见,那就是我执重。如果是真修行,来对人而不对事呛的人就应回光返照, 否则可默摈之。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hu Apr 14 14:25:43 2016 放弃修忍辱波罗蜜这句话是我说的,与事主无关 :P 正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没有完全 都是对的,所以权衡与处理方式不一样,习气不同故。然而对於菩萨而言,最终则成 为不同的性德。 > -------------------------------------------------------------------------- < From: 周靖山 Time: Thu Apr 14 14:57:00 2016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菩萨行方便波罗蜜,度众生入佛同一性德。 吾辈修行人或许每一阶段有其不同的认同与坚持,这位菩萨千万不要忘了初发心。 > -------------------------------------------------------------------------- < From: 许书诚 Time: Fri Apr 15 10:03:53 2016 是否性德无二,修德有别之意?感谢! > -------------------------------------------------------------------------- < From: 周靖山 Time: Fri Apr 15 11:32:46 2016 一般我们称「性德」是指我们自性有的德行,也就是众生於本性所具足之先天能力。 也可称为佛性,这是每个众生与佛无二无别。 参考《佛光大辞典》:一般称性得,或自性得。於天台宗特用「德」字。众生於本性 所具足之先天能力,称性德。 然而一般我们的「性德」为妄念及业力所覆不能彰显,众生就要以後天能力修行 才能得其本来面目〈性德〉,这就是「修德」。也就是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参考《佛光大辞典》:而依修?所得之後天能?,称修德,或修得、人功得。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hu Apr 14 17:19:07 2016 法华经常不轻普萨品,就很值得效法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61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