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620/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urphy Chen 标题: 杂阿含 284 经 时间: Sun Apr 17 16:52:16 2016 杂阿含 284 经 本经说明,若对於人、事、物生起贪爱执著之心,心追逐於身心的运作 (名色),身 心的运作使得感官 (六入处) 起作用,外境和感官接触後,产生了觉受,觉受导致贪 爱,因贪爱而执取,因执取而有了身、口、意的造作,因有了身、口、意的造作而产 生後续的身心变化造成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 若对於人、事、物,观察它的无常变化,观察它的产生及消逝,不对它有所欲求,厌 离,不生顾念,心不缚著,心不追逐於身心的运作,身心的运作便会熄灭,感官的作 用随之熄灭,外境和感官接触後,不再产生觉受,贪爱随之熄灭,执取随之熄灭,身 、口、意的造作随之熄灭,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亦将随之熄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於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心缚,其心驱驰,追逐名色, 名色缘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 病、死、忧、悲、恼、苦。 心: 为色身之相对词,无实质形体可见而有知觉作用者。 (佛光阿含藏) 所取法: 所会执著的人、事、物。 所取法: 南传作「会被执取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可被固执者」(that can be clung to)。 (庄春江阿含辞典) 所取法: 杂阿含经卷九第 240 经:「云何所取法?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 、意法,是名所取法。云何取法?谓欲贪,是名取法。」 名色: 「名」是「受、想、行、识」四阴,加上「色」阴,也就是五阴,概括一切精 神与物质。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譬大树根干、枝条、柯叶、华果,下根深固,壅以粪土,溉灌 以水,彼树坚固,永世不朽。 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心缚,其心驱驰,追逐名色,名色缘六入处 ,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 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於所取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厌观,心不顾念,无所缚著,识 则不驱驰、追逐名色,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 、恼、苦灭。 如是如是则纯大苦聚灭,犹如种树,不随时爱护令其安隐,不壅粪土,不随时溉灌, 冷暖不适,不得增长;若复断根、截枝,段段斩截,分分解析,风飘日炙,以火焚烧 ,烧以成粪,或□以疾风,或投之流水。 比丘!於意云何?非为彼树断截其根,乃至焚烧,令其磨灭,於未来世成不生法耶? 」 答言:「如是,世尊!」 「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 心不缚著,识不驱驰、追逐名色,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 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 From: Michelle Chen Time: Sun Apr 17 20:24:22 2016 南阎众生皆因有我罪即生,妄想执著皆因而起,真主人不能做主,形为物役,终坠苦 海,忧苦身心,不得解脱! > -------------------------------------------------------------------------- < From: Michelle Chen Time: Sun Apr 17 20:25:08 2016 永在生死轮回,! > -------------------------------------------------------------------------- < From: YC Chiang Time: Mon Apr 18 09:55:01 2016 >>心追逐於身心的运作 (名色),身心的运作使得感官 (六入处) 起作用。 就个人见解,此解说有误。 名色指三界中的各类生命形态,六入处触则才是身心的运作。 例如:美丽的女人是一种名色,孔武有力的男人是一种名色,品格高尚的天神也是一 种名色...,众生不断的在追求这些,所以佛陀才说:历劫求选择。又说:五受阴是 本行所作,本所思愿。 道元禅师说:生时,以生为贵。 还在轮回之中的众生就是这样,不断找寻、选择、分别好的生命归处。我们行善是希 望有个好的生命归处,我们断恶也是恐惧到那既无情又恐布的地方。 以上个人知见供参考。 > -------------------------------------------------------------------------- < From: Peter Chen Time: Mon Apr 18 19:00:39 2016 http://www.arahant.org/blog/2013/08/18/dharma_01/ 原始佛教对「名色」的定 义 ------------ 这问题一直是佛教分裂以後,部派之间争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在後世分化的各部派中,有将「名色」说为名聚及色聚3,又有说是尚未长出六根的 「受精胚胎」4,或者认为「名色」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5,又有学者以 为是「色、声、香、味、触、法」6,对於「名色」的解说是非常的分歧。如果要探 究此一课题的真相,应当从各部派传诵的古老经说中,依据当中共同的说法来勘定。 ........... 由以上诸经可知,《杂阿含》及《相应部》中的「名色」,是指「六 根、六境之缘」了。後世的部派佛教,有以为「名色」是受精胚胎,或说「名色」是 色、受、想、行、识等五受阴,又如分别说部有主张是名聚及色聚,都是和传统经说 有著难以契合的差异。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Mon Apr 18 22:53:50 2016 杂阿含经提的名色,应依据杂阿含经的定义。可见杂阿含经 298 经,清晰地定义了 十二因缘的每一支。 缘无明行者,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 识身。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 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缘名色六入处者,云何为六入处?谓六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 、身入处、意入处。 缘六入处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 、意触身。 缘触受者,云何为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缘受爱者,彼云何为爱?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缘爱取者,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缘取有者,云何为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缘有生者,云何为生?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 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缘生老死者,云何为老?若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偻,垂头呻吟,短气前输, 柱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班驳,□钝垂熟,造行艰难羸劣,是名为老。 云何为死?彼彼众生,彼彼种类没、迁移、身坏、寿尽、火离、命灭,舍阴时到,是 名为死。此死及前说老,是名老死。是名缘起义说。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at May 07 23:46:11 2016 之前已依 陈正哲 此篇心得精简後加入读经拾得中: * 如何看待所会执著的事物? 上一经及本经说明,若对於事物起贪爱执著的心,身心的运作让感官(「六入处」) 起作用,感官接「触」外境後,产生了觉「受」,觉受可能导致贪「爱」,因贪爱而 执「取」,因执取而「有」身、口、意的造作,因此「生」起後续的身心变化以及「 苦」。 若能善加修行无常观、生灭观、无欲观、灭观、厌观,则这一串产生苦的因缘即不生 。实修上,这些观法可以各用一柱香的时间打坐思惟,例如打坐观身、受、心……, 由粗至细地观察身心的无常,也可以日日修习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观照。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620/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