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647/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什麽缘无明? 时间: Sun May 15 16:51:06 2016 「什麽缘无明?」 有同学问:「无明缘行等等十二因缘。但什麽缘无明?」 要了解无明为什麽是十二因缘的第一位,可从佛陀悟道时的情境来看。佛陀是先看到 有老病死,於是思惟什麽造成老病死?生。什麽造成出生?生命的存在(有)。什麽 造成有?执取。什麽造成取?贪爱。……往前一直追,最後发现这些通通都是无明造 成的,破了无明就断了十二因缘的锁链。因此对於凡夫,十二因缘每支都带无明,而 不是说无明是第一因。 而卷十三第334经也指出,无明也是有因有缘的,即「不正思惟」。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May 15 16:51:32 2016 原经文见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8%89#三三四 > -------------------------------------------------------------------------- < From: Rachel Wu Time: Sun May 15 17:31:05 2016 > -------------------------------------------------------------------------- < From: Akai Hsu Time: Mon May 16 10:21:57 2016 无明 也是 有因有缘 > -------------------------------------------------------------------------- < From: Chen Jian Time: Tue May 17 00:32:30 2016 我的理解是 无明生无明(不正思惟 理解为同义)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Wed May 18 10:33:33 2016 无明因不正思惟,不正思惟有因有缘有缚,缘眼色因不正思惟,生於痴!痴是无明, 痴求欲是爱,爱因业! > -------------------------------------------------------------------------- < From: Helen Wan Time: Fri May 20 07:56:34 2016 .....最後发现这些通通都是无明造成的,破了无明就断了十二因缘的锁链。因此对 於凡夫,十二因缘每支都带无明,而不是说无明是第一因。Good, very good !!!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Fri May 20 10:04:02 2016 无明,痴,不正思惟! > -------------------------------------------------------------------------- < From: Chien-Kai Wang Time: Mon May 23 00:13:44 2016 试著换个未尽成熟的角度来讨论无明的缘起。 我们现世 (地球) 存在的所有生物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倾向性,即 在於尽一切可能维持永恒的存在。所有物种的个体,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虽 然现实上不能达成个体永存的目的,就以维持物种永续存在而奋斗,呈现在具体策略 上就是不断地繁殖以至演化。 换句话说,生物的源起,就是一条追求永存的道路,而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便衍生出千 变万化的物种,在无尽变化的生存环境中试图成就永生,无论是个体上还是物种上。 而生物物种如果能拥有某些更复杂、更强大的求生本能,特别是区别自我个体与物种 的认知能力,显然有助於达成这项终极目标。 而现代生物学对生物物种演化的理解,也清楚认识到物种之间有著不同程度的自我认 知能力,在演化上越趋复杂、分化完善的动物身上,这样的自我认知也更加完整而运 作功能繁复化 (结合诸般受作)。进一步说,演化到一定繁复程度的生物,藉著建立 并完善自我认知能力,强化自身追求达到永续存在目标的能力。值得去思考的是,这 个自我认知 (我) 的存在,是否就促成了定义上有情众生的诞生? 自我认知能力的确 立,因此是否也可以标示有情与无情众生的区别? 然而永恒此一假议题终不可得,盲目追求的过程中,便陷入了生老病死此一不可解的 循环。自我认知的存在,更是生物为了达成虚幻永生的梦想,而模拟诞生出来的进阶 功能,事实上呈现的结果,就是让具有自我认知能力的生物更加闭锁在此一循环之中 种种造作,求出不得。 回过头来说,无明的根源,或许在原始众生 (个体) 开始追求永存时便同时诞生,并 因自我认知的诞生而得到强化,使得十二因缘首尾相续流转不断。这也是为何如果能 认知到自我的虚妄性 (无我)、若能认知到永恒有常的虚妄性 (无常),就有机会察知 并断开无明的困锁。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647/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