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69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 Tsai 标题: 色 (受想行识) 均为无常 时间: Thu Jul 21 14:45:21 2016 色 (受想行识) 均为无常,因而都是苦; 苦所显示的,一方面是空无自性的主观自我,另一方面是空无自性的客观世界 因此 在各部阿含经,经常出现这样的陈述: 色 (受想行识) 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 《杂阿含经》33 总结上述命题如下: 比丘!於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比丘!?无常者, 是苦??比丘白佛:是苦。世尊!?无常、苦,是变?法,多闻圣弟子於中宁?有我、 ?我、相在??比丘白佛:?也。世尊!受、想、?、?亦?如是 > -------------------------------------------------------------------------- < From: David Tsai Time: Thu Jul 21 18:47:41 2016 在此进一步说明: 各部阿含经对於如何从苦的束缚中解脱 基本上主张 在於 心解脱 与 慧解脱 心解脱 是对於色受想行识之无常 所衍生之无穷贪欲 予以彻底离弃 从断除贪欲而得解脱 因此,心解脱 属於情绪面的解脱 慧解脱 是觉知与洞察 色受想行识之无常 令众生流转生死中 乃无明之力所致 从断除无明而得解脱 故而,慧解脱 属於认知面的解脱 经由情绪面与认知面的解脱 方能真正从苦的束缚中解脱 《杂阿含经》710 云: 比丘!贪欲缠故,不得离欲。无明缠故,慧不清净。是故,比 丘,於欲离欲心解脱,离无明故慧解脱。若比丘於欲离欲,心 解脱身作证;离无明故慧解脱。是名比丘断诸爱欲,转结缚, 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 -------------------------------------------------------------------------- < From: Helen Wan Time: Fri Jul 22 12:23:54 2016 无相解脱。 > -------------------------------------------------------------------------- < From: David Tsai Time: Fri Jul 22 16:46:36 2016 《华严经.十地品》云: 观诸有支皆自性灭,毕竟解脱,无有少法相生,即时得无相解脱门现在前 无相解脱 乃是体空却不执著於空,否则成顽空 修 无相解脱,觉知与洞察诸法空性与空相 惟最终连知空也要空 进一步无有少法相生,能所双亡,无相现前 故曰: 毕竟解脱 > -------------------------------------------------------------------------- < From: David Wang Time: Sun Jul 24 05:50:50 2016 苦所显示的真理,是空无自性的无我。 若是有我,为何无法避开「苦」呢?也就是代表所谓的「我」,非「常、ㄧ、不变」 ,即凡夫执著的「我」是假的,只是因缘和合五蕴的ㄧ合相,是故说「无我」? 苦所显示的,是ㄧ切法无自性的真理下,生死凡夫却执著有「自我」,故苦。客观世 界当然也是无自性,它们只是四大种所和合? > -------------------------------------------------------------------------- < From: David Tsai Time: Sun Jul 24 12:16:48 2016 释迦牟尼佛在说法早期,对於 无我 与 苦 之阐释,已经所在多有;到了说法後期, 他开始著重以 空三昧 的教法,作为众生断除因执著於 有我 而产生 苦 的究竟途径 。 根据释迦牟尼佛 空三昧 的教法,众生次第观察诸法之无我、空性,得空三昧之後,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继而能彻底断苦,最终进入大自在的涅盘境界。 《增一阿含经》45-6 云: 其有比丘游空三昧,计无吾、我、人、寿命,亦不见有众生,亦复不见诸行本末;已 不见,亦不造行本;已无行,更不受有;已无受有,不复受苦乐之报。舍利弗!当知 我昔未成佛道坐菩提树下,便作是念:此众生类为不克获何法流转生死,不得解脱? 时,我复作是念: 无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脱;有此空三昧但众生未克 ,使众生起想著之念,以起世间之想便受生死之分。若得是空三昧亦无所愿,便得无 愿三昧;以得无愿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无所想念。时,彼行者复有无相三昧可得娱 乐。此众生类皆由不得三三昧故流浪生死;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我尔时,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舍利 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於诸三昧最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是故,舍 利弗!当求方便办空三昧!如是,舍利弗!当作是学!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69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