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731/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en Jian 标题: [ 增一阿含中之四双八辈圣众自度亦度人] 时间: Thu Aug 25 20:34:55 2016 [ 增一阿含中之四双八辈圣众自度亦度人] 在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广演品第三 (三)中 提到了: ...略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众。如来 圣众,善业成就,质直顺义,无有邪业,上下和穆,法法成就。如来圣众,戒成就, 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度知见成就。圣众者,所谓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 众,应当恭敬,承事礼顺。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於此众中,皆同一器,亦以自度 ,复度他人至三乘道,如此之业名曰圣众。 ...略 文中提到,四双八倍的如来圣众,成就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世间无上福 田。能自度,也度人至三乘道。 有些後起经典说阿罗汉只能自度,若比对此经则较不符合 然而,我自己也有些问题想提出来讨论: 1.是否增一阿含经相传是大众部所传,而大众部接受大乘思想、菩萨道思想较多的程 度,因此此经引入自度度人、三乘道的思想? 2.此经的三乘道是指? 在阿含经集成时指的三乘道跟大乘经典中指的三乘道(声闻、 缘觉、菩萨)应该是不同的? > -------------------------------------------------------------------------- < From: 蔡伯峰 Time: Fri Aug 26 01:08:28 2016 1.就是声闻 缘觉 菩萨 2.人 天 声闻 3.扯更远 大乘 声闻乘 金刚乘...就历史时 间上认同1...就现在观点 认同3... > -------------------------------------------------------------------------- < From: 邱大刚 Time: Fri Aug 26 08:35:22 2016 的确,就大藏经的经、律部来看,阿罗汉太多度人的事迹了,佛陀也说他是阿罗汉, 如来十号之一的「应供」就是「阿罗汉」的另译,因此说阿罗汉只能自度,基本逻辑 就是错的。经、律中包含疑伪经,「说阿罗汉只能自度」是少数特例,甚至多为自谦 之词,末法时期开始的大乘论才开始强调阿罗汉只能自度。 客观来看,不能说部派谁对谁错,而是各有传承。一般认为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是极 端反大乘的立场,而大众部有些接近大乘的立场(虽然当时还没有後来所谓的「大乘 」)。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上座部或大众部,都只是部派,这我们在政党政治国家的人 都很多经验,苟民党的忠实支持者会认为苟民党才是对的,门禁党的忠实支持者会认 为门禁党才是对的,明明同一件事却被作不同的解读。这不是说苟民党或门禁党都没 有用,但一般说来,真相是不限於党派的。 声闻、缘觉、菩萨是在阿含经就有的,南传也有,只是「菩萨」以佛陀的本生为主, 也有本书是《南传菩萨道》整理南传的菩萨道定义。这部分倒没什麽争议。只是对於 「声闻」的极端贬抑,是北传到末法时期才成为显学的。就根本定义上来说,所有听 释迦牟尼佛法而悟道的人都是「声闻」,因此贬抑声闻也只能说是一种党派运作下的 产物,而跟佛法的定义无关。 > -------------------------------------------------------------------------- < From: Chen Jian Time: Fri Aug 26 17:27:37 2016 感谢大刚详细回覆,稍微了解了 > -------------------------------------------------------------------------- < From: Chris Tan Time: Fri Aug 26 21:38:08 2016 整个佛法的全貌就像是一整只大象,而每一部佛经都有他想讲的对象与目的,就像是 象头,象鼻、象腿、象尾等部分,所以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太容易理解佛法。 为何这个道理这麽重要呢?因为佛法有方便说与真实说,角度方面有世间说与出世间 说,有声闻说、菩萨说、佛说,这是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性,才需要这麽多说法,所 以如果刚接触佛法的人不了解就很容易起疑惑,万一因为不懂声闻乘而谤了圣者阿罗 汉,甚至连指导声闻的佛陀也给毁谤了,那就真的很糟糕了。 > -------------------------------------------------------------------------- < From: Bowen Ke Time: Sun Aug 28 09:57:42 2016 不要相信"祖师"的判教,那都是後代人各自的心得与偏好。要从经典本身的义理脉络 下去推究。 对於某些大乘经典或论师贬抑的阿罗汉,是否一开始就认同,还是有兴趣拨开这重重 的迷雾,下去寻找"阿罗汉"这几个字在所谓的"小乘经典"中的原义? (其实,没有一 部经是小乘经典阿) 有很多人都说不要贬抑各宗派,但是说出来的想法却是以自家的言论为标准。像是 "小乘也很好,只是悲心不足。阿罗汉也不错,最後会回小向大"的言论,并不是尊重 各教派,甚至不具备一个好的学法者应该有的求知精神。 我们都很有可能是一盲引众盲的瞎子团当中的一员,所以更小心客观些的探求真理, 不预设立场的审视各部经典,以及思维再思维,修习再修习,可能才有机会脱盲。而 且,对阿罗汉(或其他四双八辈)有基本的了解,可能是尊重阿罗汉的第一步。不了解 是不知道如何尊重起的 ^^ > -------------------------------------------------------------------------- < From: Neo Wang Time: Sun Aug 28 18:02:32 2016 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E6%B7%A8%E5%9C%9F%E5%AE%97%E5%96%84%E5%B 0%8E%E6%B5%81/..%5C%E6%B7%A8%E5%9C%9F%E5%AE%97%E5%8F%A2%E6%9B%B8%5C%E5%BE% 80%E7%94%9F%E8%AB%96%E8%A8%BB%E8%A6%81%E7%BE%A9%5C%E5%A4%A9%E8%A6%AA%E8%8F %A9%E8%96%A9%E7%95%A5%E5%82%B3.aspx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Aug 28 20:16:07 2016 其实佛陀的教法并不是自己左手打右手的老顽童打法,各经典中都常说佛陀说法:「 初善,中善,竟亦善,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各经典是不相冲突的,而是带领众生 离诸热恼、究竟清凉的法宝。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听别人唱烧,不如自行深入经典。君子 不党,佛教的经典不是党派的手册,而是实修的珍珠,大家一起亲自来挖宝吧! :) > -------------------------------------------------------------------------- < From: Satipatthana Shi Time: Tue Aug 30 19:31:18 2016 依下列《增壹阿含》本身经文来看,三乘道是: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不同於大 乘经典中一般指的三乘道:声闻、缘觉、菩萨。 国际上大乘菩萨道是没有出家人的,因为没有依止的出家律典。台湾、中国、韩国等 北传出家人是被视为法藏部比丘、比丘尼,由於依止法藏部《四分律》故;西藏出家 人是被视为根本说一切有部比丘 (根本说一切有部比丘尼传承已断),由於依止根本 说一切有部律典故。自古至今的菩萨僧都是依止声闻乘律典而出家的。 -------------------------------------------------------------------------- --------- 《增壹阿含经》卷45〈48 十不善品〉:「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 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者,当从众中求之。」(CBETA, T02, no. 125, p. 792, b11-13) 《增壹阿含经》卷38〈43 马血天子问八政品〉:「持此誓愿之福,施成三乘,使不 中退。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正法者亦习此业 ,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CBETA, T02, no. 125, p. 757, a13-17) > -------------------------------------------------------------------------- < From: Chen Jian Time: Wed Aug 31 14:43:21 2016 非常感谢 Satipatthana Shi 学友解答,在增一阿含以增一阿含自己的经文来解三乘 是很好的参考。 > -------------------------------------------------------------------------- < From: Charles Wang Time: Wed Aug 31 16:01:21 2016 Satipatthana Shi 说三乘道是: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不同於大乘经典中一般 指的三乘道:声闻、缘觉、菩萨。 请问, 辟支佛乘和缘觉乘, 有什麽差别? 佛乘和菩萨乘, 有什麽差别? > -------------------------------------------------------------------------- < From: Satipatthana Shi Time: Wed Aug 31 18:43:51 2016 「辟支佛乘和缘觉乘, 有什麽差别?」 辟支佛乘 = 缘觉乘,差别只是翻译的不同 「佛乘和菩萨乘, 有什麽差别?」 所依经典不同,解说就不同,简单说:说似一物即不中 > -------------------------------------------------------------------------- < From: Charles Wang Time: Wed Aug 31 19:01:55 2016 说似一物即不中, 这麽玄? 那怎麽比 同还是不同?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731/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