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870/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标题: 五戒 时间: Sun Jan 08 16:55:08 2017 「五戒」 「戒」是佛教徒所遵守的规□,有防非止恶的功用,音译为「尸罗」、「尸赖」。 佛教的戒律中,最基础的为「五戒」,是所有受戒的在家、出家佛弟子都应遵守的基 本戒律。 五戒是: 1. 不杀生:不杀人畜、悲念众生。 2. 不偷盗:不偷窃。 3. 不邪淫:没有不正当的性关系。 4. 不妄语:不说谎。 5. 不饮酒:不喝酒。 五戒都能持守的在家居士,即称为「满分优婆塞」。如果因为某些特别因素而无法持 满五戒,则在受戒时可以只受部分的戒,例如若因为工作要求而无法持不饮酒戒,则 仍可受其馀四戒,称为「多分优婆塞」。 持戒的人不犯罪,就不会有犯罪导致的恶果,并有正直行事而有的善报。若有犯戒则 要立刻警觉并且忏悔,而不再犯。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15871813_1183425021741308_572594328618194477_n.jpg?_nc_cat=0&oh=5d1d0f099d0e97f293ec459d55c45655&oe=5BF0F2A9 LinkDescription: 「五戒」 「戒」是佛教徒所遵守的规□,有防非止恶的功用,音译为「尸罗」、「尸赖」。 佛教的戒律中,最基础的为「五戒」,是所有受戒的在家、出家佛弟子都应遵守的基本戒律。 五戒是: 1. 不杀生:不杀人畜、悲念众生。 2. 不偷盗:不偷窃。 3. 不邪淫:没有不正当的性关系。 4. 不妄语:不说谎。 5. 不饮酒:不喝酒。 五戒都能持守的在家居士,即称为「满分优婆塞」。如果因为某些特别因素而无法持满五戒,则在受戒时可以只受部分的戒,例如若因为工作要求而无法持不饮酒戒,则仍可受其馀四戒,称为「多分优婆塞」。 持戒的人不犯罪,就不会有犯罪导致的恶果,并有正直行事而有的善报。若有犯戒则要立刻警觉并且忏悔,而不再犯。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83425021741308&set=gm.728637123976793&type=3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Jan 08 16:57:05 2017 参见《增壹阿含经》五戒品第十四: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1:%E5%A2%9E%E5%A3%B9%E9% 98%BF%E5%90%AB%E7%B6%93%E4%BA%94%E6%88%92%E5%93%81%E7%AC%AC%E5%8D%81%E5%9B %9B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Jan 08 17:18:32 2017 ㄧ直有疑问,如果是偶尔喝半小杯葡萄酒,或是做菜放一点米酒~这样算是犯五戒的 不饮酒吗?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Jan 08 17:43:03 2017 五戒中只有饮酒戒是「遮戒」,其他四戒都是「性戒」。意思是说其他四戒只要做了 就是不对、就会有恶报,但饮酒本身不见得就是恶业,是要遮止(预防)饮酒造成其 他犯戒的行为,因此制定此戒。 如果就最严格的解释来看,受饮酒戒的人,只要自己想要饮酒,知道所喝的是酒,把 酒喝下去,就是犯戒。另一方面,如果不知道所喝的有酒,或是为了治病而内服外敷 酒,或是食物中有些酒精但不可能醉人的则不犯戒。 原则上「五戒」是很大的原则,佛在世时授在家居士五戒并不会讲太多或是严格要求 ,虽然历代祖师为求谨慎通常从严解释在家五戒,甚至有时将出家戒中的定义应用到 在家戒上。因此根据不同的时空背景,对於在家居士来说是有些弹性解释空间。但若 时常有饮酒的状况,又没有能力改变现况,则不宜受不饮酒戒。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an 09 09:59:28 2017 大刚善知识,您的最後一句话,我倒觉得与您相反! 不掉举,律仪,学戒,学戒而後能正知正念不失定心!还有之前您讨论到的有戒而犯 ,不如无戒不犯!因此若无能力即刻改善现状,一直需要饮酒,则更应把酒戒放在心 中,慢慢的用有惭有愧的麻绳将车辆导正(八正道),最终就像那六只想要依循自己趣 向的动物(猴狗比甘等),最後依系於八正道的立柱之下。即使因为事实生活所需必须 饮酒,也一直不忘提醒自己酒能乱性,能避则避,不能避则节制,无法自依则不设法 造恶业(酒驾....)。这是我的浅见,提供与您交流。 南无佛法僧戒!!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an 09 20:11:01 2017 郑大德别客气,五戒的实行会依据时空背景略有调整,毕竟不像出家戒有严格的定义 ,另一方面持戒的目的除了防非止恶,更在让人生定及发慧,离於贪□痴,因此视来 人的背景而加以善巧引导也很重要。所以您说得也很有道理,的确对於有心精进的人 来说,能受戒是最好 (y)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an 09 11:14:06 2017 就个人而言,受戒是指从佛法传授中,明白什麽可做什麽不可做的义理。若明白义理 而犯,跟不明白义理而犯,果报都是有的。 所以宁可明白义理而犯戒,也不要怕受戒,你身怀戒律,比无戒律的人好。没有戒律 ,就不知戒,亦不怕犯戒,也可能是迷糊犯戒,那就糟了。 持戒半天有半天的功德,犯戒半天有半天的果报。 可参考十诵律里的屠儿 http://tripitaka.cbeta.org/zh-cn/T23n1435_025 在安全之下,因应需要,个人认为是可开戒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an 09 14:06:51 2017 请问第二戒不偷盗,名不与取。若是在自家中,曾有经家人同意可取,而自取之硬币 价值(每次2-50元),此行为是否犯偷盗戒呢?重点是并未每次拿取时先告知家人。谢 谢回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an 09 14:17:58 2017 已经家人同意则不犯。若家人已知已见每次去取钱币,并未加阻止,则此可按照初次 同意办理,第二次以後则是默然同意。以上,个人见解。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an 09 15:00:54 2017 谢谢 ^_^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870/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