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90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yishou (yishou) 标题: Re: 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 第一经:观察欲望的灾患能 时间: 2017年 3月 8日 2:04:57 星期三 ※ 引述《Chen Jian (Chen Jian)》之铭言: > 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 第一经:观察欲望的灾患能朝向涅盘,并讨论文本脉络与 > 校勘(暂以大正藏版本为主) > 原文:http://buddhaspace.org/agama1/16.html > 感谢 Chakwos Liu, Yun Ling Kang与本次1/22读书会参与学友的启发 > 本经中,魔行天子散播谣言让波斯匿王误会难陀比丘还俗,实际上佛陀已认证难陀证 > 得阿罗汉,波斯匿王当面跟难陀求证,难陀说明如何才能证得涅盘,於是有了以下对 > 话; > 本经一开始读我觉得有点怪怪的,我尝试由 > □此事不然=>此事[不然 or 必然]=>此则有处=>此事必然□的转折词来解析: > 原经文摘录如下: > ...(略) > 王不知不闻,何故大王而作是语? > 诸有沙门、婆罗门无不乐...涅盘乐,而不自观此□火之坑。复当就者[此事不 > 然],骨犹如锁...犹蜜涂刀...,观此□欲亦复如是。意染著者[此事不然],从火坑 > 之欲乃至毒?,不观此事,欲得度...无明流者,[此事不然]。以不度...无明流,而 > 欲得入无馀泥洹界而般泥洹者,[此事不然]。 > 大王当知,诸有沙门、婆罗门观察此...涅盘乐,[此事[不然 or 必然]]。彼以 > 作是观察,解了□坑之火,犹如骨锁、肉聚...,悉观了知,[此则有处]。已解了知 > □火所兴,便能得渡...无明流,[此事必然]。彼已渡...无明流,[此事必然]。云何 > ,大王!以何见何知而作是说?今我,大王!已成罗汉...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母胞 > 胎,心得解脱。」 > ..(略) 谢谢分享解经理路!透过「不然」、「必然」的句型比对,的确句义会清楚多了. > 个人尝试白话简略语意解读: > ================================ > 第一大段「□例说明」:到「大王当知...」前的文句 > 那些沙门没有一个不是乐於涅盘乐而没有去观察淫欲如火的,重新回到淫欲之事者, > 没有这样的事=> > 犹如骨锁、蜜刀等等,观察淫欲如是。=> > 染著淫欲(而想有涅盘乐者,参照第一句)者,没有这样的事=> > 不观察(淫欲犹如骨锁、蜜刀等)而想要度过...无明流,没有这样的事=> > 没有渡过...无明流等想要得到涅盘乐者,没有这样的事。 > ======================================== 法友将「复当就者」解为「重新回到淫欲之事者」,读起来似乎也通。 不过,就前後来看,这「□火之坑」、「火坑之欲」/「淫坑之火」、 「□火所兴」,似乎是不同所指? 「□火之坑」似乎是指「色身」,这也是後面比喻说的「火坑」。而 「火坑之欲」指淫欲,或也可通指「欲」(因淫欲只是欲之一), 「淫坑之火」则也是淫欲;後两者牵涉到「内色身」对「外色(境)」。 而「□火所兴」则指欲望产生时的状态条件? 也就是,难陀比丘在此有说明内色、外色,及内外色相应,而起「欲」 (在此主要指淫欲),这或也是後面(总结)提到「此则有处」 (六根+六境=十二处) 。 若「□火之坑」可作此解,这似乎也可说明为何後面会提到「骨犹如锁, 肉如聚石......亦如菓繁折枝,亦如假借不久当还」。色身,沈重、 (肉如聚石、菓繁折枝」都有沈重之意)是枷锁(「骨犹如锁」)、是 「无常的、短暂的」(「犹蜜涂刀,坐贪小利,不虑後患」;「假借不 久当还」)、是「刺人的」(犹如剑树之薮)、「有毒的」(「如毒害 药,亦如毒叶,如毒华*菓」)。也就是,色身本身就欲望之根源或所赖, 故须先观「内色身」。 此解似乎也可呼应世尊教导弟子守护根门,或更清楚些是,观察内色身 对外境所起的种种欲. 学会观(内)色身如此,後观淫欲也是同样的方法(「观此淫欲亦复如是」). 这里可能不只是欲望/淫欲,也包括外(女)色。 而接下来的「意染著者此事不然」,似乎是指一般凡夫俗子(意染者), 则不是这样看待(内)色身、外色(境),及内色外色相应。 以上解若通,那一开始的「复当就者」似乎就可能不是「重新回到淫欲之事者」, 而可能是,「不自观此□火之坑,复当[成]就[休息乐、善逝乐、沙门乐、涅盘 乐]者」,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 上述为「□例说明」,说明了那些证得涅盘的沙门、婆罗门是如何观察,以下承先启 > 後,难陀为波斯匿王讲解「修行阶段论」: > ====================================== > 第二大段「修行阶段论」 > 可能的第一种解法□沙门观察此...涅盘乐,此事不然□ > 大王你要知道,那些沙门、婆罗门观察涅盘乐者,没有这样的事=> > (即此事不然,个人理解先以大正藏版本为主;个人理解是:直接观察涅盘快乐的修 > 行者无法得到涅盘的快乐) > 那些人是如此观察:了解淫欲如火如蜜刀,这样观察才有证得涅盘的可能 > (原文:此则有处。概念呼应第一大段第一句:欲得涅盘乐者…)=> > 已经彻底了解淫欲如火,便能渡过有流与见流等,这件事必定是这样=> > 已经渡过有流与见流,这件事必定是这样。(修行过程的证悟层次说明:从「能渡」 > 有流与见流到「已渡」有流与见流)。 > ....大王你是见到了什麽而说我还俗呢,我已经成阿罗汉,不再受生... > ====================================== > 第二大段「修行阶段论」 > 可能的第二种解法□沙门观察此...涅盘乐,此事必然□: > 大王当知,诸有沙门、婆罗门观察此休息乐、善逝乐、沙门乐、涅盘乐,此事必然 > ... > 此解法也有可能,即:一开始即将沙门、婆罗门的观察涅盘乐视为纲领,再说明:先 > 观察淫欲如火=>能渡有流=>已渡有流。 > =========================================== > 而我倾向第一种解法的理由是=> > 1.在「□例说明」第一大段时,是写「乐」涅盘乐,而不是「观察」涅盘乐,所以在 > 说明「修行阶段论」时,以观察起头,来说明可能的修行错误,是有可能的。 > 2.渐进式的程度加强:先从否定直接观察涅盘乐能得涅盘乐开始,渐渐引导听者转换 > 观察的对象,观察欲火过患=>有可能证悟,能渡有流、无明流=>已渡有流、无明流 > 此处可参照证初果者断三结:身见(我见)、戒禁取、疑,必得涅盘。 > 由於本经目前我没看到南传版本,个人尝试以经解经,以暂时的假设提出来跟大家讨 > 论看看。 [下略] 如法友所言,此经的确没有南传版本,不过,有提到《长老偈」 (虽然长老偈的争议之处也不少)。查了一下长老偈(158), 难陀比丘: 「善巧行方便,日族佛觉者,依佛修正行,我心拔生有。」 ^^^^^^^^^^ 而增一阿含卷三,「弟子品」称赞难陀比丘: 「天(67)体端正,与世殊异,诸根寂静,心不变易」 ^^^^^^^^^^^^^^^^^^ 相对之南传增支部经,佛陀称赞难陀:「守护根门者」。 ^^^^^^^^^^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里,难陀比丘为「於世贪欲悉能速断」。 而该经里提到的另一位「难努」,若依中华佛教百科,似乎也 是难陀比丘?(这译名不同实在也是读经一大困扰)如果是, 那难陀比丘亦因「诸根隐密人所莫测」而为世尊所称许。 总言之,上面经文多提到难陀比丘擅长於「守护根门」。 最後,因此经而回头再读难陀比丘的故事後,世尊的教导才 真的是「因材施教」,且有「次第引导」。即使难陀已经出 家,无法克服淫欲时,世尊并苛责(一般人可能会苛责?)、 而是以天女更美引导其修行「增上」心(往生天界),而非 要求他断淫欲(或立刻以不净观视之)。这或许也适合用来 引导家人或不适不净观法者? 以上,若有误或其他,还望法友们不吝指正,也欢迎分享。 感恩。 --- 祝 福慧增长!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62.59.100 |
阅读文章: 第 490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