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98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urphy Chen 标题: 以定为基础 时间: Sat Sep 30 14:21:19 2017 以定为基础, 修行四神足, 所能够达到的四种状态: 1. 随心所欲, 能使身体轻便, 隐形极细. 2. 能够观察空间中一切事物, 不受阻碍. 3. 不懈怠, 没有畏惧, 勇猛精进. 4. 能觉察一切众生的心念. 增壹阿含经 苦乐品第二十九 第 7 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神足。云何为四?自在三昧行尽神足;心三昧行尽神足 ;精进三昧行尽神足;诫三昧行尽神足。 彼云何为自在三昧行尽神足?所谓诸有三昧,自在意所欲,心所乐,使身体轻便,能 隐形极细,是谓第一神足。 彼云何心三昧行尽神足?所谓心所知法,遍满十方,石壁皆过,无所挂碍,是谓名为 心三昧行尽神足。 彼云何名为精进三昧行尽神足?所谓此三昧无有懈□,亦无所畏,有勇猛意,是谓名 为精进三昧行尽神足。 彼云何名为诫三昧行尽神足?诸有三昧,知众生心中所念,生时、灭时,皆悉知之。 有欲心、无欲心,有□恚心、无□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疾心、无疾心,有 乱心、无乱心,有少心、无少心,有大心、无大心,有量心、无量心,有定心、无定 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一切了知,是谓名为诫三昧行尽神足。 如是,比丘!有此四神足,欲知一切众生心中所念者,当修行此四神足。如是,诸比 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Sat Sep 30 15:20:39 2017 这应该不是修定能够达到的四种状态, 而是以定为基础, 再修四神足所能达到的状态 .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Sat Sep 30 15:46:19 2017 好, 修正一下 > -------------------------------------------------------------------------- < From: Cathy Kao Time: Sat Sep 30 19:46:01 2017 我对精进三昧行尽神足有点疑问啊,总觉和其他三神足不像是一组的,除了 "不懈怠 ,没有畏惧,勇猛精进" 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 -------------------------------------------------------------------------- < From: RG Shi Time: Tue Oct 03 11:28:59 2017 是一组的呀!□的问题在哪?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ue Oct 03 12:43:09 2017 没有问题了 :P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Oct 03 12:53:15 2017 请问一下,什麽是三昧? > -------------------------------------------------------------------------- < From: RG Shi Time: Tue Oct 03 12:57:24 2017 就是「三摩地」。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Oct 03 12:59:50 2017 三摩地是???? > -------------------------------------------------------------------------- < From: 邱大刚 Time: Fri Oct 20 23:49:10 2017 简单讲就是「定」,心定於一处或一境而不动。 > -------------------------------------------------------------------------- < From: 乔瑟夫 Time: Sat Oct 21 15:39:38 2017 据我 所知道的,应该是"定慧"(等持 )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Oct 03 14:08:42 2017 Heaven Chou 我觉得「以定为基础,再修四神足」也是怪怪的,四神足本就属於定学 ,与四念处相辅相成达到止与观的平衡,大智度论十九:「四念处四正勤 ..... 彼 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 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或许简单的说「修习四神足所能引发的四 种状态」即可。 就我所解,四神足与一般「正规」的定法不太一样,比较接近阿难尊者四道法中的「 为掉乱所持,以调伏心坐,正坐住心:善住心、局住心、调伏、止观一心、等受化」 这一类。http://buddhaspace.org/agama/21.html#五六□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Oct 03 14:56:05 2017 定是基础这应该还好,实作上的确是要依定而起智通(如四神足),事实上任何神通皆 是如此。因为定的能力之一就是突破六根的极限,如肉眼的能见光谱□围很狭小,入 定後於定中再修观(最有名的就是阿那律的光明想)得眼通可观三千界如奄摩罗果。此 时观三千界用的就不是肉眼,故无肉眼的限制。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ue Oct 03 15:00:55 2017 Russ 兄说的也没错。 因为四神足我参考南传的版本, 得知大概是三个条件所组成的. 以自在三昧行尽神足 来说, 有的版本是译为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南传则是译为欲定勤奋之行的神足, 拆 解就是【欲】【定】【断行】(四正断),南传则是【欲】【定】【勤奋】(四正勤)。 所以我的理解是以正定、四正勤为基础, 若再加上欲、勤、心、观,就是进一步修习 四种不同的定力,只是刚好这又是修习神通的基础。 简单来说那些神通就是修四神足而引起的。我只是为了解释不是因为修定而引起的, 所以才说定只是基础(意思是还不足以引起神通), 要再加上四神足(欲勤心观)才能引 发神通。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Oct 03 15:02:07 2017 同意忍兄的观点,有时要怎麽清楚表达真的是伤脑筋。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ue Oct 03 15:02:15 2017 原来如此。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Oct 03 15:04:35 2017 另外 我也蛮同意 Moya 老头在狮子吼□同学会发表的那篇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ue Oct 03 15:05:54 2017 Heaven 的表达愈来愈能照顾我们这种放牛班的同学,灰常感谢,麻烦继续讲这麽简 单谢谢。??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ue Oct 03 15:23:29 2017 刚看了老头子那篇, 有偷渡跳过修定的嫌疑, 不过不计较这个了啦. :p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ue Oct 03 15:26:39 2017 其实我还有一事不太理解,修四神足是为了某个目的, 刚好可以生起神通? 还是其实 那个目的就是为了要修神通? 理论上我会说是第一种, 神通是副作用. 但有时看看经文, 会觉得就是为了神通啊 ... 目前我还没明确的定论.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ue Oct 03 15:41:21 2017 我私自不负责任以为 四神足有针对性 特别为慧解脱行者而说,一般从四禅八定下手 的行者,定力深了自然就会发起神通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ue Oct 03 15:48:24 2017 这样有点奇怪, 看论中谈四神足, 至少是以四禅起跳, 慧解脱者 (这里指没有四禅定 力的那一种)如何修? 或者你的意思是告诉他们这样才能有神通, 所以他们才会努力修定? :)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Oct 03 15:02:00 2017 如再配合现代的科学知识加上佛经中对於神通的描述,我们就能推论出例如观过去世 可能的方法,那是天文物理上简单的应用而以。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hu Oct 05 13:17:24 2017 记得那应该是 "忘记而未想起" 的未来。:P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hu Oct 05 16:40:39 2017 那个不一样,那是想起"没发生过"的事情。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hu Oct 05 19:54:39 2017 怪怪的,我回去查下资料 > -------------------------------------------------------------------------- < From: 邱大刚 Time: Fri Oct 20 23:36:26 2017 其实 Cathy Kao 的疑惑有道理,因为这边不宜将四神足直接解释为神足通、天眼通 、他心通,以及精进。本经很可能不是在讲四神足的基本定义,而是以三个神通举例 说明四神足中其中三个的特性。 先回归四神足的基本内容: (1)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 以欲(善法欲)为先导而努力修定…… (2)精进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 以精进(Just Do It)为先导而努力修定…… (3)意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 以心意(常指「止」)为先导而努力修定…… (4)思惟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 以思惟(常指「观」)为先导而努力修定…… 这些是入手处的不同。 其中,(1) 即此经中的「自在三昧行尽神足」,也就是「意所欲,心所乐」,以「想 去哪里就去哪里的神通」举例。 (2) 即此经中的「精进三昧行尽神足」,也就是「无有懈□,亦无所畏,有勇猛意」 。 (3) 即此经中的「心三昧行尽神足」,由於心能不受物质的限制,因此强调「心所知 法,遍满十方」,再举例「石壁皆过,无所挂碍」。这其实不是单讲天眼通。 (4) 即此经中的「诫三昧行尽神足」,因为有「观」,从自己的心念开始观照,自己 心念观纯熟後扩展至众生就成为本经中所说的「知众生心中所念」。 也就是说,本经中提到的神通都只是最符合该入手处特性的神通的举例,倒不是四神 足的基本定义。四神足成就时,每一个神足都可以成就各种神通。 另一方面,四如意足中: 1.「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是依「愿」成就如意足。 2.「精进定断行成就如意足」是依「行」成就如意足。 3.「意定断行成就如意足」可依无量心三昧(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成就如意足; 4.「思惟定断行成就如意足」是依「智」成就如意足。 依悲、智、愿、行所引发的禅定而成就神通、解脱,也是四神足。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at Oct 21 00:22:19 2017 不过本经为什麽「思维定」翻译为「诫三昧」,我搞不懂? CBETA中除了增壹阿含并无「诫三昧」此词,意义上也没想到直接相关的,但是该段 落的举例是「思维定」神足的举例没错。 唯一另一处相似经文是《增壹阿含经》卷47〈放牛品 49〉:「尔时,比丘复与说神 足之道:「汝今当学心[17]意轻重;已知心意轻重,复当分别四大:地、水、火、风 之轻重;[18]已得知四大轻重,便当修行自在三昧;[19]已行自在三昧,复当修勇猛 三昧;[*]已行勇猛三昧,复当修行心意三昧;[20]已行心意三昧,复当行自戒三昧 ;已修行自戒三昧,如是不久便当成神足道。」」(CBETA, T02, no. 125, p. 802, c5-11) [17]意轻重已=轻以【宋】【元】【明】【圣】。[18]已=以【宋】*【元】*【明 】*【圣】。[19]〔已行自在三昧〕-【宋】【元】【明】,已=以【圣】。[* 18-1]已=以【宋】*【元】*【明】*【圣】。[20]已=以【圣】。 不知增壹阿含的译者是如何将「思惟定三昧神足」译为「戒三昧」或「诫三昧」的?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98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