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504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Kevin Hsu
标题: 请问师兄:中阿含(一一五)林品蜜丸喻经 这段经文
时间: Wed Dec 20 16:44:35 2017

请问师兄:中阿含(一一五)林品蜜丸喻经 这段经文,应如何解读?

世尊告曰:「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
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
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前半段 「若人所因念……是说苦边」较易理解,但接著的「欲使、……恶不善之法
,是说苦边。」就不解为什麽全是负面的用词却还「是说苦边」?

> -------------------------------------------------------------------------- <

From: Jefferey Lin
Time: Fri Dec 22 11:52:04 2017

不知这答案是否可行,请参考:这应该是指不执善不执恶的中道。善是无常、无我;
恶也是无常、无我。我们只是从旁观察此实相,不迎不拒,超越善恶,是为苦边。

> -------------------------------------------------------------------------- <

From: Kevin Hsu
Time: Fri Dec 22 15:40:50 2017

感恩!若为此段经文的心得则可;但就经文的翻译与理解,感觉有些对不上。相互切磋
能激发灵感,我会继续努力突破。

> -------------------------------------------------------------------------- <

From: Jefferey Lin
Time: Fri Dec 22 17:27:29 2017

感谢您不嫌弃及坦诚,在下是新手,只是给您参考,结个善缘,感谢!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Fri Dec 22 14:44:55 2017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28.html

我之前也有这个疑义。但如果用这个部分的标点断句

世尊告曰:「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
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
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这样苦边就变成动词==到.........苦边,的意思

这样整个经文的意思就一贯了!不管是大迦旃延尊者的解释或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18.htm

的解释都比较一致。所以後来我就采用了这个断句版本。

仅供参考^^

不过说真的,我看过的三个版本中,只有agama2的版本是这样断句,但个人觉得比较
能接受!

> -------------------------------------------------------------------------- <

From: Kevin Hsu
Time: Fri Dec 22 15:07:50 2017

感恩!我也一直想就断句上著手,师兄所说我倒没想过,要再细细详读。目前是从佛陀
"略说"上在琢磨,若有心得再提出就教众师兄。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Sat Dec 23 14:42:40 2017

个人的看法是世尊说出了他的宗本及说法。比丘就问世尊这些宗本是什麽意思?

世尊就说,这些是为了那些出家修道者指出了一条苦边(苦尽)之路, 也是为各种烦恼
指出一条苦边(苦尽)之路.

> -------------------------------------------------------------------------- <

From: Kevin Hsu
Time: Mon Dec 25 15:35:02 2017

「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
、不著、不住,是说苦边。」

「所因念」何所指?参照本经「尊者大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缘眼及色,生眼
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
,若所念便分别。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
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是念”,指的是「若所念便分别」
;比丘之所以出家学道乃有念(#善念)起分别心,才知分辨、信忍佛陀之法的可贵
性与可实现性,是可解脱轮回生死苦的正道妙法。既然为此目标出家,自当精进努力
,如理思惟、修习多修习,了然三世之法的虚妄、无常,而能不贪爱、不称叹、不系
著、不执取,如是可说尽苦边了。

由大迦旃延这段话也可确认「是说苦边  欲使」之间应是句号“。”无误。

    那下半段又怎麽解释呢?某天读杂阿含(335)经,如是,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除俗数法。……」忽然闪过一念,这可以用在中阿含(115)经卡住的经
文吧?因为叙述的语法相似,在「是说苦边」前加上这四字「亦如是说」不就通了。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即 七使)、斗诤、憎嫉、谀
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亦如是说】,是说苦边。」

想是本经佛陀的略说,连这四字也省了?亦或传颂过程中给落掉了?

> -------------------------------------------------------------------------- <

From: Russ Wang
Time: Mon Dec 25 19:24:17 2017

「边」是一种概念,必须依靠可分的两个界来安立,同样的界也是依靠边而安立。因
此要定义边,从两种立场来描述都正确,也应该完整定义两种立场,才是定义「边」
。

不过依我所解,这一经的解读上,「苦边」描述的不是爱不爱等两个可分状态,而是
指因为思维观察了这些,出家修行後得尽苦际(边)。一切法都有无常、苦、无我的
究竟实相,都可以是求解脱的机缘。

> -------------------------------------------------------------------------- <

From: 周靖山
Time: Mon Dec 25 21:13:33 2017

我想郑锡聪大?,基本上说的是对的,我再详细说明如下:

把欲使及恚使中间的「,」改正成「、」就容易把这段看懂。

此句解释为世尊告诉大家说:「比丘呀!如果人妄念纷飞,出家而学道,在思与想多
修习,能让对过去、未来、今现在诸法上,不再贪爱、不再乐著、不再执著、不再有
住,这也就是说渡了「贪欲驱使」之苦、渡了「嗔恚驱使」之苦、渡了「业有驱使」
之苦、渡了「我慢驱使」之苦、渡了「无明驱使」之苦、渡了「邪见驱使」之苦、渡
了「疑惑驱使」之苦、渡了「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
法」之苦,这就是所谓到离苦的彼岸边。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阅读文章: 第 504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