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508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标题: 增壹阿含40品4经
时间: Mon May 07 11:42:57 2018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search1.php?str=358&path=AA358.htm

在增一阿含第358经中,佛陀特别提到行七法者可现世得报。行慈七人所行与须陀洹
乃至佛其事不同,虽供养须陀洹乃至佛不现得报。

是否有大德愿意分享一下意见。我从前後文观来,大致上的想法是佛陀鼓励行此七法
,若行此七法必得须?乃至佛成就。所以鼓励修此七法者。此七法法法成就。而非以
果位为目标。

LinkTitle: 增壹阿含40品4经
LinkDescription: 增壹阿含40品4经[佛光本358经/7法](七日品)(庄春江标点)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七种之人可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云何为七种人?所谓七人者:一者行慈,...
LinkTarget: http://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agama.buddhason.org%2FAA%2FAAsearch1.php%3Fstr%3D358%26path%3DAA358.htm&h=AT246QXscEWNx2VotGBuRY4J9cq_2BVY0QFh-vLx66ceUzpXVFuaEDsNo7An8SW7pe-0Mk1jYu5gU9ymZqGTPfz-wA3KN-20I10h3UfRTanobGJpKa5kvkXb5JC787k&s=1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14:18:18 2018

这一经在文字上确实不容易懂,依我所解,这一经的重点是佛陀告诉弟子,虽然供养
须陀洹乃至佛陀是无上的福田,但如果只是靠供养,是无法今生解脱的,还不如努力
修行四无量心与三三昧来得快,因为修这七法今生就能证果乃至解脱。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都是无上福田,有一口让我们耕就进解脱富比士了。现今圣者福田
难遇,却还有七法福田可以耕,我觉得这反而是这一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另外这一经也可说是照妖经,附佛外道通常强调供养,但佛陀说与其供养几台宾利,
还不如好好的修行。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14:26:50 2018

这篇经文有两个值得考虑的点。一是得现果报和不得现果报。另一个是鼓励供养和成
为梵行者,而非以果位成就为世福田。这是我的简单看法。不过在前经中提到世福田
,则是以四双八辈或七果位为主,最好玩的是,阿难尊者似乎也吓了一跳??。可见这
篇经文是阿难尊者第一次听到。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14:31:25 2018

郑锡聪 这跟今生得现与未来得现没有关系,也不是在讲异熟。一切世间福报都是有
漏,只有解脱智才是真实的福报,这也是称为「无上」福田的原因,只靠供养是得不
到解脱智的,但能在後世能有善缘再次学习且修行七法。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14:48:48 2018

随喜师兄的(如果只靠供养,是无法今生解脱的。)我无法同意再多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14:39:12 2018

这个我完全认同喔。不过其实福报的需求的确是後慧的基础,这在阿含中也出现不少
经文。我对现得果报和不现得果报的知解与您是一致的。不能单因为信戒闻施而得解
脱,需要如354经中七车喻的努力,才能得见涅盘。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14:43:37 2018

是啊,而世间福虽然是有漏,但也是修行资粮,不能起增上慢心而轻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14:44:41 2018

随喜师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19:42:26 2018

现生得报(得果报)vs现生证果(得果.得沙门果)是两回事

~如果是说努力修行无我.空.无相.无愿等等,可能当生证果(例如 须陀洹..),而若只
是供养佛.阿罗汉而自己没努力修行则未必当生能证果,这样说似乎比较合理

~以供养圣人得善果报这事说,说实在,真想不出有哪种人比佛陀的智慧.功德还大呢?

ps.有些经论就说诚心供养佛陀,是可能当生得善果报的~浅见粗陋仅供参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21:56:22 2018

同意 Yen Chung  Lee 所说,这一经既然是讲世间无上福田,那麽经中「其有众生行
此七法者,於现法中获其果报。」 讨论的应该也是无上的果报,也就是证果乃至解
脱的果报,而不是一般福田的有漏之福。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23:18:15 2018

增壹阿含40品4经

我听到是这样:

在某时间点,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

「有七种之人可事奉、可去尊敬,这是世间的无上的福田。是说那七种人呢?所谓这
七种人:第一种是行慈无量心的人,第二种是行悲无量心的人,第三种是行喜无量心
的人,第四种是行护无量心的人,第五种是行空解脱门的人,第六种是行无相解脱门
的人,第七种是行无愿解脱门的人。这就是说:这七种的人可事奉、可尊敬,是这世
间的无上福田。所以会这样说,就是如果有众生能这样依此七法修行,在现世法中就
能见这些人获得应有的果报。」

这时,阿难问世尊说:

「为什麽不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可供养、可去尊敬,而
说这七种人之事呢?」

世尊告诉阿难说:

「从事慈无量心…等七种人的修行与供养须陀洹,乃至佛这事情不同。虽然供养须陀
洹,乃至佛,这是不能见到他们在现世如何得果报。但是供养此七种人,是能见到修
这七法在现世如何获得果报。

因此,阿难!应当勇猛精进来完成这七件法事。应该要如此修行,阿难!应当依照这
样学习。」

这时,阿难听闻了佛所说,非常欢喜依教而奉行。

本经的意思,依个人看法是告诉我们:去尊敬及事奉这些修行慈无量心、悲无量心、
喜无量心、护无量心、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等七种的人。因此能亲见
这些人如何一步步修行,而於今生如何证得他们的果位。因此从我们事奉亲近这些善
知识,便能依照他们身教学习,勇猛精进来完成慈、悲、喜、舍、空、无相、无愿这
七件修行法事,我们便容易在此生也能获得应有果位。

如果纯粹去供养、尊敬须陀洹,乃至佛,只能见他们今已成就果位事,未能亲见他们
今世如何修行完成此七事的过程,便不能很清楚依照他们身教来学习,就不容易能获
得应有果位。

注:「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虽供养须陀洹,乃至佛不现得报,
然,供养此七人者於现世得报。 」

此句应注意「不现得报」与「现世得报」这两词。

我的看法,「不现得报」就是不能显现如何获得果报或果位的过程。

「现世得报」是能现世显现如何获得果报或果位的过程。不是单单指今世能证果位的
意思。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May 08 08:00:33 2018

随喜师兄。後学觉得这是本篇的重要要旨。虽然礼敬供养须陀洹乃至佛可以得福,必
当於未来得果,但对於欲修梵行者而言,更当修行四无量心与三三昧才能现法乐住乃
至不受後有。

所以本经的最後,佛陀所称为鼓励比丘应修此七事成就。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May 08 09:22:54 2018

郑锡聪 不是「唯有」这两种,佛陀也没有这麽说,也有很多其他的啦 XD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May 08 10:05:33 2018

笔误。基本上七车经就是最好的答案之一。不过一切都是法次法依。

已更改用语。??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May 07 23:40:01 2018

事实上,有不少经典明明白白地说:[四双八辈]是[世间无上福田],与此经不太一致,例
如杂阿含550经.SN41.10等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May 08 00:00:18 2018

Yen Chung  Lee 没有不一致的问题,无上福田并不是只有一种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May 08 00:17:02 2018

[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虽供养须陀洹,乃至佛不现得报,然,
供养此七人者於现世得报。]?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May 08 03:01:59 2018

不必拘泥只有四众或四双八辈才是无上福田,佛陀也说过成就六常行是无上福田:「
若比丘成就此六常行者,世间难得,所应承事、恭敬、供养,则为世间无上福田」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May 08 02:55:54 2018

我也同意 周靖山 师兄的看法,对我们来说,真实的见到如何经由修行七法而证果,
的确是现法可得的福报。

周师兄的解读方式,也能呼应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41经,那一经佛陀说「成就六常行
者」是无上福田,说法很类似此处的七法,唯独此经只提到行七法者,没有严谨的说
是「成就」七法者,少这两个字解读起来便差很多。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3.html#%E4%B8%89%E5%9B%9B%E4%B8%80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阅读文章: 第 508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