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5088/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标题: 不能用[我]的前提去理解[无我] 时间: Mon May 07 23:56:09 2018 不能用[我]的前提去理解[无我] 有一位婆罗门问佛:有我吗?无我吗? 佛陀考虑到不管怎麽回,都会造成误会,答有我:增长常见;答无我,变成断见(原 本以为的[我]被断掉了) 我个人的理解是:[无我]不是断掉[我]出现的,无我是在观察[我 或称 补特伽罗]的 过程中,发现[无我] 从身心五蕴中如实知见:如来说法,舍离二边,会於中道,以此诸法坏故不常,续故 不断,不常不断,因[是]有[是],因[是]生故,[彼]则得生,若[因]不生,则[彼]不 生..... 我想贴这经的想法是,连佛都必须考虑听者的个人条件,所以佛法行者在做事时,真 是要多多考虑,就连善事在不对的地方做,可能都会造成坏影响。 我个人的类比案例是,我在说我准备的方案,但当听者有其特定前提时,可能理解成 我在炫耀,最近我也在深思这点。 原文: 引自CBETA 《别译杂阿含第一九五经》 (一九五) [0444c01] 如是我闻: [0444c01] 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迦兰陀竹林。彼时犊子梵志往诣佛所,问讯佛已 ,在一面坐。白佛言:「瞿昙!一切众生为有我不?」佛默然不答。又问:「为无我 耶?」佛亦不答。尔时,犊子作是念:「我曾数问沙门瞿昙如是之义,默不见答。」 [0444c06] 尔时,阿难侍如来侧,以扇扇佛。彼时阿难闻其语已,即白佛言:「世尊 !何故犊子所问默然不答?若不答者,犊子当言:『我问如来都不见答,增邪见耶? 』」 [0444c09] 佛告阿难:「於先昔,彼问一切诸法,若有我者,吾可答彼犊子所问。吾 於昔时,宁可不於一切经说无我耶?以无我故,答彼所问,则违道理。所以者何?一 切诸法,皆无我故。云何以我,而答於彼?若然者,将更增彼昔来愚惑。复次,阿难 !若说有我,即堕常见;若说无我,即堕断见。如来说法,舍离二边,会於中道,以 此诸法坏故不常,续故不断,不常不断,因是有是,因是生故,彼则得生,若因不生 ,则彼不生,是故因於无明,则有行生,因行故有识,因识故有名色,因名色故有六 入,因六入故有触,因触故有受,因受故有爱,因爱故有取,因取故有有,因有故有 生,因生故有老死,忧悲苦恼,众苦聚集。因是故有果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 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 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众苦聚集灭尽,则大 苦聚灭。」 [0444c27]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May 08 12:36:09 2018 佛根本不用考虑,佛住於空性的大海中现见一切缘起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May 09 00:55:27 2018 王大卫 佛住於空性的大海中现见一切缘起,然以慈心之故,佛观听者机缘,以种种 方便应机、应时而说,此为「正行说法」。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May 09 08:17:26 2018 佛欲利益有情,非经发心,非经思维,以悲心任运,现见缘起而利益之,佛无时不住 於法性中,以法身不动,报身应化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May 09 10:47:14 2018 Chen Jian 我相信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分享己见,而非以说教方式指点别人,便能互相 进步而互不相轻。 举例:你所认知的"无我",与我所认知的"无我",同样两个字在彼此的认知上本质可 能就是南辕北辙,若我能不轻视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洞见,在我们确认彼此 对同一名词的定义後,再进一步讨论才有更多的交集;若我能不坚持己见,那我便能 透过你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获得成长。 下图是个前辈分享的概念图,我觉得很有道理,与您分享: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ul 16 11:28:15 2018 River W. Zeiss 师兄好,谢谢您的指点,我收获很大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Jul 10 06:02:49 2018 这篇跟杂阿含262阐陀经相通。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Aug 31 12:50:06 2018 我有眼耳鼻舌,为何经里说没有眼耳鼻舌呢?如果事事皆有中间,那中间的我如何形 容,现在的我是哪一边的我呢?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Aug 31 23:25:16 2018 无眼耳鼻舌身意,此处的无是指无自性,不是没有,亦即从境上去寻找眼耳鼻舌身意 的真实作用何在是找不到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Sep 01 06:11:45 2018 我是在说一个很难懂的笑话。大概是看到小一小二小朋友写我的志愿时,那种即使大 错特错也不要点破的那种笑吧。 大家都知道圣诞老公公是虚构的,但是谁要不解风情地去灭掉小朋友相信明天早上醒 来就有礼物拿的乐趣呢? 如果他觉得得到就让他得到他觉得无我便无我吧。 如果境上找不到,如何体会,如何宣说,如何感同身受呢?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Sep 05 15:30:50 2018 甲.除了杂阿含33经.34经SN22.59(非我经)可参考外,(水野弘元教授好像有特别解释) 乙.杂阿含261经:.~[生法计是我,非不生SN22.83 It is by clinging……that [the notion] I am occurs(菩提尊者译文)(以执取色.受等等而有「我存在」[的观念], 非不以执取(庄春江居士中译) ] 丙.若从SN12.35(以及杂阿含372经SN12.12)看,问谁执取.执取属於谁 等等,不是很适 切的问题[Not a valid question(坦尼沙罗尊者译文)],不如去问[何因何缘有执取] (也就不会去问 有我 或者 无我no self 了),其馀可类推~浅见仅供参考 ps1. 坦尼沙罗尊者 翻anatta 为not self(非我) ,并且有多次演讲对此 [无我 或 非我] 的问题提出详细解释,可作为参考(我英文也并不好,文章没好好读,是靠反覆听 演讲并思惟其义(当然很多英文不懂)..),如果没记错,菩提尊者在一次中部经的演讲 中,也说过 其实佛陀说的是 一切法[非我](而非无我).. 坦尼沙罗尊者关於[非我]的演讲,例如这里 https://www.audiodharma.org/teacher/16/ ,再找Anatta ps2.知道有一位前辈认为[非我]未必比[无我]更早,可惜当初没再进一步请教.. A. 杂阿含33经(节录): [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於色病、苦生,亦(不?)应 於色 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B. 杂阿含34经(节录): [..色非有我。若色有我者。於色不应病.苦生。亦(不?)得 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C. .杂阿含318经(节录): [..眼非我,若眼是我者 ,不应受逼迫苦,应得於眼欲令 如是,不令如是。 以眼非我故,受逼迫苦,不得於眼欲令如是, 不令如是。耳、鼻 、 舌、 身、意 ,亦如是说..]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18.htm https://www.accesstoinsight.org/lib/authors/thanissaro/notself2.html https://www.accesstoinsight.org/lib/authors/thanissaro/selvesnotself.html https://www.audiodharma.org/teacher/16/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61.htm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2.htm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306.htm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34.htm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Sep 06 10:47:15 2018 如此说,也是有人将心经分段分等,类似笔记重点都放於心经,先背诵强记下来,等 到之後经验火侯到,自己再体解其中的意思。 心经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识,说五蕴、十八界、12因缘,大概是顺观12因缘後再逆观 12因缘,从能导出灭道才简言说空,对於已经理解的人,佛便告诉他们去去快去做, 对於理解到一半的人,说有因果,对於刚听闻的人,只好跟他们举例成功看空的人的 功德法像,希望他们看到一个偶像升起喜心,利用对於观音菩萨的随喜心,想要和观 音菩萨一样法力无边的心,也是去向解脱的一种方法。 在阿含里也有类似的经文,已有师兄有联想到心经,都是因缘。我的理解是,既然现 象是空观,因有得有,因空得空,那因果也是要看空的。可这样刚好打到之前到底佛 有没有断因果的话题。 下面这段在相应的阿含经里,虽然已问佛也随喜,天帝释自认自己所在的三十三天世 界是小千世界没有办法达到的坚固,还是新建,悉皆严好,自然常人无法想像,回去 後仍是享乐放逸。大目楗连让天帝释的宫殿摇晃让天女们惊慌,要让天人知道他们的 福报并不是坚不可破,并非永久,而仅是大师的徒弟可以有如此神通,那此大师的话 ,神力可能是不可思议,而思想之前佛告诉天帝释的爱尽解脱之义。 爱尽有尽生厌离福报的心。 ... 尔时,世尊告释提桓因曰:「於是,拘翼□!若?是比丘闻此空法□解无所有□,则 得解了一切诸法,如实知之。身所觉知苦乐之法,若不苦不乐之法,即於此身观悉无 常,皆归於空。彼已观此不苦不乐之变,亦不起想,?以无有想,则无恐怖;[*]以 无恐怖,则?般涅盘: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 谓,释提桓因!比丘断於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安隐之处,无有灾患,天、人所 敬。」 ... □ 拘翼:天帝释过去世身为人时的姓,清净布施而得到成为天主的果报。又译为「 □尸迦」。 □ 空法:一切现象皆由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 □ 无所有:断除贪□痴、没有任何造作。又译为「无作」。 ...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1:增壹阿含经劝请品第十九 ?s[]=心经#三 顺观12因缘,有无明,有行有识有名色(眼耳鼻舌身)有爱有取...於是有恐怖,如能 逆观12因缘,空中无色,无...无挂碍,则无恐怖,则趣向解脱。 心经里先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与空因空果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再说空中无色。 看起来是顺著写,但更有可能的是各阶段的般若法,只是写重点地写再一起。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Sep 06 19:51:59 2018 感谢解释,及开剥见解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5088/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