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1220/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kftseng.bbs@bbs.iyard.org (矜羯□), 信区: BudaFeeling 标 题: 山城岁月散文集39:倾听波丽露舞曲的清明 发信站: [鹿苑]五明学馆 (Fri Apr 5 11:59:47 2002) 转信站: Lion!news.nsysu!VIDY 来 源: kftseng.bbs@bbs.iyard.org http://kftseng.iyard.org/article/withdraw-44.html 发表日期:2002年4月5日 在中国传统的历法当中,无论黄历已经早到那个时分了,却一定要在「清 明」这一天才正式算为「三月」的开始。那农历三月一日呢?很有趣的,那对 於传统的庄稼汉而言,只是一个日子,不代表三月份已经到了。 而每逢「清明节气」,总会想起这麽一首短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 最近,有个朋友在生活当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另外一位交情不错的朋 友,正式绝决,不相往来。问原因,得到的答案也只是淡淡的:「就是这样。」 再追问就是那样?就没有答案了。以前交情那麽好的朋友,就这样散了?不觉 得遗憾?答案是很□脱也很冷酷的:「当已经尽份了之後,放手是个必然。」 相对於这位说放手就放手,什麽也不愿意更不会多说的朋友,另外一位, 非常不甘愿的将他们之间的电子信件往来,随处发送,企图证明些什麽。在一 旁看著这鲜明的对照,心理想著,何不就也放手吧!若後者有自己陈述的□脱, 多做的这些事情又代表了些什麽呢? 在一个用过餐的午後,已经放手的朋友说:「收到一封电子信件,以前公 司的一位女同事寄发的,内容说□□无论你有多怪,我们都是朋友。」然後就 是奇怪的寂静,这位朋友向来不喜欢说话,倒也习惯这种突发的寂静了。只是 在心理想著,或许被了解对於这位朋友而言,是一种不可求的奢望,而,能够 有个人在这样断交之後的伤口当中,种下一株忘忧草,是种安慰吧! 回到家里,在CD柜里找到一张「拉威尔」的「波丽露舞曲」。这音乐短短 的,只有十七分钟,拉威尔运用高超的技巧,将单调的主旋律,铺陈为繁复炫 丽的圆舞曲。或许,这样的音乐,应该满适合那位憨直的朋友。也祝福这位朋 友,能够「清明」。 [波丽露舞曲介绍] 一九二七年,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拉威尔谱写芭蕾音乐,这就是《 波丽露》的由来。这部是一部长约十三分钟,不断重覆同一旋律与节奏,但是 音乐的气氛与气势逐渐由慢达到高潮的作品,彻底改变几世纪以来管弦乐曲的 概念。首演後短短的两个星期就让拉威尔名扬全球。 小鼓轻轻敲出波丽露舞曲的节奏,弦乐拨奏轻轻和著,长笛独自吹出主旋 律的前半段,单簧管紧接著重复这个乐段,然後低音管吹出主旋律的後半段。 这段旋律懒洋洋的且有点哀伤,但是有一股独特的爵士乐风味。高音单簧管紧 接著重复这个乐段。主旋律再度出现时,仍用类似的手法,不过这次用极少听 到的柔音双簧管主导奏出旋律,随後多种乐器组合以三种不同的调性奏出颇像 管风琴声音的效果。愈来愈多乐器加入演奏,音量也愈来愈强,长号吹出爵士 乐□经常出现的滑舌效果。钹与锣声猛然一飨,乐曲的调性突然转变,从C大 调转到E大调,把整首乐曲推向最高潮之後结束。 全曲建立在由两个16小节乐段构成的主旋律上,素材如此单调,拉威尔却 用极出色的配器技巧,写成一百绚丽多采的乐曲。 [拉威尔生平介绍] Maurice Ravel 拉威尔一八七五年三月七日出生於法国西布瑞。西布瑞是位於法西边境庇 里牛斯山西端的小渔村。父亲是杰出的工程师,这个瑞士裔法国人,在受雇於 西班牙铁路公司时,认识了一名美丽的巴斯克少女,後来结成夫妻。拉威尔出 生後几个月,全家从西布瑞搬到巴黎定居。拉威尔的童年过得很愉快,父母非 常鼓励他和弟弟朝自己的兴趣发展。拉威尔的嗜好是音乐,父亲让他从七岁开 始接受音乐教育。他父亲和许多音乐家的父亲不同,并不认为立志成为音乐家 是走错路,一八八九年就送拉威尔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 这年巴黎正举办世界博览会,来自全球五十个国家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工 程师齐聚在巴黎。十四岁的拉威尔给这个展现人类黄金年代的盛会迷住了,各 国文化也对他後来的作品产生深远影响。 拉威尔身高仅一公尺半,头部大得与肩膀并不相称。为了弥补缺陷,他爱 穿最时髦的衣饰,还蓄最时兴的小胡子。他和蔼可亲,却有点孤僻,所以即使 是非常亲密的友人也不知道他真正的想法是甚麽。 1875年:3月7日出生於法西边境的西布瑞。 1889年:获巴黎音乐学院取录。 1895年:创作早期主要作品《哈巴涅拉》与《古风小步舞曲》(最早出版的作品) 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和音乐家组成的「阿帕希」团体。 1905年:第四次角逐『罗马作曲大赛」失败。 1909年:结识俄罗斯芭蕾舞团团长住吉列夫;完成第一部歌剧《西班牙时刻》 1912年:完成第一部芭蕾舞音乐《达夫尼与克罗埃》 1915年:在法军担任卡车司机。 1917年:母亲逝世。 1922年i年:前往伦敦巡回演出。 1925年:完成第二部歌剧《孩童与妖术》 1928年:第一次前往北美洲巡回演出;创作《波丽露》 1932年:车祸导致创作生涯结束。 1937年:接受脑部手术後在12月28日逝世。 -- 观■□■□■□■观■□■□■□■□■□■□■□■□■□■□■观■□■□■□■观 身 法本法无法 受 既然清净 何必有网 譬如大日 遍照不爽 心 今付无法时 法 不 无法法亦法 是 上下十方 无为自在 因陀罗手 去曼达碍 无 法法何曾法 无 净□■□■□■□苦□■□■□■□■□■□■□■□■□■□■□常□■□■□■□我 梵网经典: http://www.iyard.org/buda Email 信箱: kimkara@iyard.org 中华电子佛典: http://cbeta.iyard.org [鹿苑]五明学馆: bbs.iyard.org Ξ Origin: [鹿苑]五明学馆 <bbs.iyard.org> [FROM: 163.29.30.3] |
阅读文章: 第 1220/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