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1348/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kftseng@Lion (衿羯□), 信区: BudaFeeling 标 题: 苍穷之子散文集04:用力工作十五年?然後呢? 发信站: 狮子吼站 (Mon May 27 12:17:01 2002) 转信站: Lion 商业周刊电子报这个问题,其实我想过很多次了,不过想到最後,答案都 一样。 现在的工作,不过是为了要准备接下来读书和成家所需而已,我预计明年 要去考研究所硕士班,目标应该是交大应数所吧(考不考得上还不知道)!要 重回校园去了。如果发展得好的话,会想一路读到博士班,然後就回去慈济大 学教书。(落实:简简单单过日子的想法) 商业界的东西,理论不难,要怎样作,其实多多少少也都知道一些皮毛的 东西,对於经营上的事情,可能是家传渊源吧!在我上台北之前就大致上了解 了,现在只不过是利用时间修正一些很明确的细部的认知上的问题,若以全方 面来看,进步不大。当然,对於那些尔虞我诈的事情,我是毫无兴趣,也不想 学。 有不少人,是打算捞一笔就退休,可是,我现在觉得,有工作的时候,好 好作,自己的价值创造出来,也就够了。生活上的物欲、流行的追求,这些需 求都可以降低,花时间在自己各方面的充实,其实单这样时间就可以说是不够 用了。个人价值,是自己创造自己认同的,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或是「肯定」。 提早退休?我不是很奢望这种想法,就算不作科技业的工作,我还是会作 一些文化、传播界或是教育界的工作,反正我会的东西也并不怎麽局限在这个 小小的高科技圈子内。 人生就这样,没有什麽好不好的,好或不好都是自己多想的,没事给自己 找麻烦,不如好好的掌握现在的工作、学习方向、兴趣。然後认认真真的、简 简单单的作下去,这就好了。 工作,和职业,其实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的工作,但可 能只有一个职业。我现在的职业是「声硕科技电信工程部系统开发经理」,但 是我的工作,除了声硕的部分以外,还有慈济志工、慈诚队、业馀作家、慈济 影像志工,或是偶尔兼职帮一些企业家朋友做作网页…这些都可以算是「工作」, 如果可以认真,也觉得作了有价值,有所收获,够了。 天天在外面旅行、购物、踏青、登山?不见得就会是好的事情。人们往往 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羡慕一些旅游散文作家等等的工作,但是,并没有真的贴近 他们的生活,在这种观察当中,有太多的想像,以为那真的好?可能我各种领 域的朋友都有不少,无论是医生、作家、广电主播、电视制作人、文化工作者、 政治界的人物、商业界的大老…真的贴近他们的生活,可以发现,那些想像的□u好」,其实,往往未必。 若要讲得更明白一点,没有人、外力、工作是可以绑住一个人的「心」的, 绝对的自由,要靠自己给,不能够奢望外界可以永远依照我们的愿望发展。对 於掌握自己一个人的幸福,我还满有把握的。方法只有一个:不要逃避现在, 勇敢面对,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 对於现在所拥有的,好好去珍惜,然後,让自己有些成长,这才是人生的 价值。 不过,通常对於我这种想法,认同的人很少的,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已经太 过於习惯,羡慕别人所有的,忘了珍惜自己既有的。所以,我的想法,对於大 部分的人而言,反而是一种「想像中的生活」或是「生活在想像中的人」。当 然,我自己反而是认为我有点太现实了一些。 ================================== 用力工作十五年! 文/郭奕伶 去年,美国发生「九一一事件」後,新竹科学园区流传著一则笑话,某航 空公司打电话到国内第三大IC设计公司瑞昱半导体公司问∶「为什麽你们公 司有个员工偏偏挑在这个时候去阿富汗?」经过公司上上下下查证,原来,这 位怪人就是瑞昱的七位创办人之一杨丕全。 民国四十九年次的杨丕全,有人推估他的身价可能超过新台币十亿元。他 在五年前退休,现在兼任瑞昱的公司顾问。退休後,杨丕全过著云游四海的生 活,遍访世界文明,除了阿富汗以外,也去过伊朗、西藏等地,光是尼泊尔他 就去了五趟,每次都是由山脚往顶峰爬。 每个星期,杨丕全都会带著电动玩具到瑞昱,找工程师打打电动。这是他 的最爱之一。工作之馀他和工程师们聊聊近日产品开发动态,顺道请大家吃喝 一番。在新竹的高档义大利餐厅里,偶尔还会看到他穿著白色汗衫,凉鞋,短 裤,开著宾士车带家人一起用餐。他的生活形态,成为许多年轻工程师的梦想。 除了杨丕全以外,瑞昱的另一位创办人黄哲升也选择在三年前退休,担任 公司顾问。五十一年次的黄哲升,平常酷爱下围棋、拉南胡,每年负责瑞昱的 新生训练。 . 四十五岁退休! 急流勇退的年轻新贵有新工作观 用力工作十五年,然後过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不到四十岁的联发科技副总陈志贤去年离职,华硕 电脑创办人之一廖敏雄,以及台积电、联电、广达等公司,不少年轻的科技富 豪们,目前都在纽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地过著□云野鹤般的生活。 竹科(或者说是电子业界),集台湾的财富、产业趋势、机会及影响力於 一身,它是金钱的放大器、梦想的实现机,虽然这是一群金字塔顶端的族群, 但它的价值观,也牵引著台湾的主流价值。透过竹科,我们观察台湾的新工作 观」」用力工作十五年。 问问周遭民国五、六十年次的朋友们,你想工作到几岁?什麽时候想退休? 这常常是一个相当容易引起共鸣的问题。「四十岁或四十五岁退休」几乎是多 数年轻人的共识。「有没有可能快速致富?」有人眼中甚至会闪烁著这样的期 待。如果我们把三十岁以前当成是尝试发现自己兴趣的阶段,三十岁以後,「 用力工作十五年」,然後退休,或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如今许多上班族心 中的梦想。 晚上九点,竹科的瑞昱半导体五楼,灯火通明,偌大的开放空间,一群工 程师们在自己的座位上,专注的设计著电路图。这里有一股奇特的力量,弥漫 在空气中,是一股说不出的时间压力、强烈的成就动机、追求财富的梦想…… 掺杂而成的气氛。 许多人称呼这一群工程师是「台湾的科技新贵」,他们大都不到四十岁, 就已经坐拥令人羡慕的数千万、上亿元财富,每个人都符合提早退休的条件。 但贴近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情形,却又是另一番面貌。 这一群人,字典里没有「加班」两个字,工作到九点是常态;遇到新产品 赶著要上市,连续两个星期工作到三更半夜更是见怪不怪。他们的生活相当规 律,他们之中有人这样形容∶「我们晚上累了要去睡觉,是因为明天一早还要 上班;我们要吃饭,是因为现在不吃,等一下出去外面就没得吃。」 平常早上七点不到,他们就要进园区抢车位;有时周末假日,还得向老婆 小孩告假,转到实验室看看,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电路设计方式。不到四十岁, 忧郁症、高血压、脂肪肝、痔疮等病痛都提早出现。 「如何把电路体积做到最小、耗电量做到最低?」是这群人天天在想的事 ;「永远要比别人更早一步想出来」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压力。因为,在电子 业里,「先到者全包」(time to market的特性),即使只晚了十天的设计, 可能就一文不值。「知识跃进、严惩落後」是他们的游戏规则。 . 残酷的职场竞争 「这个行业,青出於蓝的例子太多」 稍微停顿,你的价值可能立刻就被取代 这样残酷的竞赛,大家每天像跑马拉松般不停的工作,丝毫没有喘息的空 间,如果你不幸失恋了,或者你稍微生病了,你的价值很可能立刻就会被别人 所取代。 「这个行业,青出於蓝的例子太多。我很难想像,如果到四十岁,我还在 做这个工作,是什麽情形?体力比别人差,脑力也被消耗得差不多,我们还有 家庭要照顾,不像那些没有女朋友,整天泡在公司的小夥子。」一位联发科技 光碟机晶片团队的资深工程师说。 说他资深,其实也才六十年次,三十二岁,但是「在联发科一年,抵别人 三年」即使外界估计他的身价在三、五千万元之谱,但是,「这种工作不能做 一辈子,再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他已经买了好几张上千万元的保单。 民国五十五年次的瑞昱通讯网路事业部IC设计经理吴昌琏、瑞颉科技I C设计部副理刘围亮也有这样的想法。「再过五年,等到财富累积到一亿元时, 我就要换跑道了。」他们努力逐梦,想过半退休的生活,或许去经营民宿、开 服装店、教书,或开个卖周边电脑设备的小店面、当公司顾问。 不只是「五年级生」(编按:民国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这样想,民国六十 二年次、台大电机系毕业的的瑞昱工程师张仲铭,常常工作到晚上十一点。他 也说:「趁年轻要多努力一点,然後早一点退休,享受生活。不然,难道等到 老了才帮自己盖一个有钱的坟墓吗?」 问张仲铭,当他的生活抽离掉工作,还剩下什麽?「新竹本来就没有生活 品质。」他一点也不以为意。为了犒赏自己,今年,他打算换一台 Audi A4的 车。下一个目标则是与女友结婚,买栋房子。 眼光放广一点来看,在台湾的工作职场,其实许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的 想法,竹科,只是一个缩影。 . 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便利超人」 生活被工作入侵,随时随地与工作为伍 追寻自我、提早退休成为都市人的梦想 《24/7新工作运动中》这本书中如此形容现代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永 无止境的追求速度、创新,是新一代游戏规则。而当头脑成为人类的生财工具 时,不管你进办公室,或回到家里,总要随身携带著这颗头脑。於是,生活被 工作入侵,一群全时工作( all-work-all-the-time)的新科学怪人出现…… 。尤其是那些靠网路作业维生的人,或是软体设计师、工程师等行业,他们工 作超时的情况□滥。而那群住在办公室里啃垃圾食物,废寝忘食的疯狂天才, 正是这股加班文化的始作俑者。」 在新经济的工作形态下,老板永无止境的提出要求,多数员工因应的方式, 若不是想办法强迫自己工作得更快、更用心,或是身兼数职,於是,我们变成 「一天二十四小时,一星期七天的便利超人」。 但是,过度投入工作而超过个人承受的□围时,会慢慢榨乾一个人的精力, 让人逐渐失去创造力以及求新求变的力量。於是,提早退休,或用力工作十五 年後,追寻自己想过的另一种生活,成为许多都市人的梦想。 在台积电工作满十一年的徐玉仓,去年辞职。估计身价五千万元的他,现 在每天打网球、阅读,平均花五个小时花在三个小孩的教育上。他与妻子都没 有工作,他们正在享受「可以睡到自然醒」的人生。民国五十五年次的锺正楠, 在鸿海工作七年後,也於去年离职,现在辅大对面开了一家咖啡店。每周爬山、 摄影,他的日子过得相当写意。 然而,尽管多数人有著这样的梦想,是否每个人都能顺利面对退休生活? 提早退休真的是大家想要的生活吗?还是,这只是一个藉以逃避工作压力的藉 口? . 退休了,然後呢? 从压力大到睡不著,到快变成傻瓜 有人过不惯无聊的日子,重出江湖 不久前,民国五十一年次、华硕工字号五号,也是创始员工的周明智,带 著老婆小孩由新加坡举家回台,开了一家明杨顾问公司,做创投,找一些投资 机会。两年半前,周明智才办理离职,带著家人定居新加坡,打算好好享受人 生、游山玩水,现在却又重出江湖? 正在台湾科技大学上EMBA的周明智说∶「工作时,压力曾经大到连续 一个星期都睡不著觉,晚上还得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但是,经过这两年多的休 息,渐渐又觉得整个人快要变成傻瓜,实在太无聊了。」於是,他收拾包袱, 重回台湾职场,但是,他选择一个自由度较大的行业」」创投。 事实上,这也是多数科技富翁的第二份工作,「快乐而专业的投资人」既 能保持与产业的互动,又不需要上第一线冲锋陷阵。前微软( Microsoft)台 湾区总裁,现任普讯创投总经理范成炬也是其中一个例子。 辞去台湾微软总裁一职後,估计拥有一千万美元(约合新台币三亿四千五 百万元)身价的范成炬,原想好好享受人生,到日本赏樱花、去美国看NBA 篮球赛,环游世界。但两个月後,他就打消退隐之意,重回职场。原因无他, 「我的朋友们都还在上班,我就算想去玩也找不到伴,没有意思!」 多数的台湾人在极度工作之下,其实只换来了外在的财富,如果卸下了职 场的外衣,是否只剩下一个有钱的空壳子?退休後要如何过生活?恐怕又是另 外一段很长的学习旅程。因为,「工作时,他们俨然是专家,但在生活上,他 们可能只是幼稚园小学生。」一位竹科业者认为。 「很多人真的退休後,却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麽。」中央大学人力资源 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房美玉指出,在学术研究上,工作还是大多数人用来证明 自己价值的最主要方式,而且,每个人有一种希望与社会连结的原始欲望。因 此,当一个人退休後,没有很深厚的心理修养,常常会顿失人生意义。 美商惠悦(Watson Wyatt)企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淑媛多年前曾看 过□丰银行(HSBC)内部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该行历任CEO退休後 的寿命不超过五年」。而其实,惠悦公司前两任CEO也在退休後不久就过世。 年近七十岁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董事长辜濂松也曾经说过,他不想退休, 因为许多身边好友五十几岁退休後,不是变成老人痴呆,就是提早向上帝报到。 . 退休生活怎麽过? 找到另一个值得努力追求的梦想 否则只剩有钱的躯壳,一点也不好玩 周淑媛说,这些故事其实在告诉我们,退休後一定要有一个坚强而可以去 努力追求的梦 Q,要把人类生而具有的「玩」的能力再找回来。否则,如果退 休後,只是一个有钱的躯壳,恐怕一点也不好玩。 仔细检视自己的内心,可能会发现,「用力工作,然後退休」的梦想背後, 其实代表了更深层的需求,不过,这些需求并不一定得要脱离工作才能得到。 民国五十三年次,台大资讯系毕业的黄佑充是标准的科技金童。五年多前, 他只有三十二岁,或许是初生之犊,黄佑充看准电脑传输介面(USB)晶片 的商机,毅然的离开威盛的大伞,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创惟科技。 在短短的四年内,创惟一路打著顺手牌,业绩年年跃进,成为国内USB晶片 大厂,并顺利的达到上柜目标,当时承销价高达九十五元。 晋身为人人欣羡的科技新贵族群後,黄佑充的人生价值观陷入一团迷雾。 尤其,上柜後,遭逢全球不景气,创惟业绩也出现衰退,黄佑充的身心受到巨 大冲击,「以前年轻,只知道一直往前冲,从来没有时间静下来好好想想,自 己到底真的要什麽?」 这一年里,他把公司日常营运业务交给总经理等干部,自己则重拾人文生 活,大量的阅读,从林语堂的《生活与艺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沈恩的《 经济发展与自由》,到《领导者的七次微笑》等各类书籍;他也爬山、运动、 与家人相聚。偶尔,他带女儿去动物园,或者,他与台大会计系毕业的妻子, 会再重回台大法学院附近的龙门吃水饺,光临昔日常去的汤圆店。 这一年来,黄佑充几乎不穿西装,每天就是牛仔裤、运动鞋、休□衫。他 一直在想∶「我要追求的是什麽?」 黄佑充回想创惟成立时,同事们到宜兰放天灯,上面还写著「股票上柜, 一路长红」的祈语。在股票上柜後,他也曾经想,是否就此就该退休了?他再 看看许多昔日的同学在矽谷领著高薪,人人心中虽然都怀抱著发财梦,却惶惶 不可终日,深怕哪天工作没了。黄佑充悟出,他真正要的就是一份自由」」不 被物欲、任何事所束缚的自由。 今年过年,黄佑充写了一封四千字的长信给员工,叙述他这一年的心路历 程与公司未来的方向。黄佑充将当年度的员工股票红利全数捐出,成立一个人 文教育推广中心,他期待:「希望创惟发展成一个物质与人文并重的文化环境, 让大家有钱又能心灵自由,在这里找到工作的美感、生活的美感。」 . 「提早放下」的哲学 黄柏钧放弃将到手的联发科分红 「如果太执著金钱,人生会少很多机会」 除了提早退休,也有人选择提早「放下」,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二月份,五十九年次、清华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黄柏钧,离开人人欣羡的 联发科技工程师职位(编按:他身处联发科类 □]analog)设计部门,为主要 获利部队」」光碟机晶片研发成员之一),他放弃高额的分红配股,转换跑道, 到清大担任助理教授。 事实上,如果黄柏钧晚两个月离职,他就可以领到一笔不算少的财富。 在清大的研究室里,黄柏钧面对记者的问题,只缓缓的说∶「大家第一个 疑问都是问我『你是不是秀逗了?』第二个疑问就是问我『你是不是已经赚饱 了?』接下来,他们就会告诉我『你只要再多留两年,未来的二十年就有著落 了。为什麽就不能再忍一忍?』」 说完,对话停了好久一阵子,他都不说话,笔者好奇的等著他的答案,也 想仔细的看清楚这个稀有人种。「怎麽会有这样的人?」从黄柏钧的外型来看, 他不高,很清瘦,头很大(看起来很聪明的样子),镜框也很大,标准的白面 书生。 「你家里很有钱吗?为什麽跟钱过不去?」笔者问。「我只是一个小工程 师,出身也是个公务员家庭……,」只见他反问,「只是,人生在赚了钱之後 又怎麽样呢?然後呢?然後呢?然後呢?然後呢?」他一共问了四次「然後呢?」 「我进联发科,已经很幸运了,两年就有了很不错的报酬。这对我来说其 实是一笔意外之财,完全在预期之外。何况,我也没有什麽开销,我目前还在 租房子,也还没计画换车(编按∶他开著一部Tercel)。在联发科时,我们从 早上七点做到晚上十点,中餐二十五元、晚餐二十五元,一个月连三千元都花 不完。」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如果太执著在金钱上面,人生会少很多机会。」 黄柏钧说。 从小,黄柏钧就是关在房间里想自己事情的人。在生活上,他不喜欢冒险, 「有点像自闭儿。」他自己说。但是,他却很喜欢设计电路,这是他最大的乐 趣。 只不过,商场上激烈的竞争、永远要比别人早一步推出产品的时间表,工 程师们永远赶不上,「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做一个任何状况都要找得到工 作的人。」他说。永远要有竞争力,科技日新月异,唯有继续研发、设计,才 能保有自己的竞争力。於是,黄柏钧选择重回校园,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到底, 「我还是比较喜欢在校园的感觉吧!」黄柏钧说。 也因为黄柏钧要求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权,为了追求这份理想,他可以放 弃「未来二十年都不用再辛苦工作」的保障。 在国内任教七年半的交大电子工程系系主任周景扬指出,「用力工作十五 年」的工作观,越来越成为现在台湾年轻一代的主流价值,他一点也不惊讶。 因为,这其实是沿袭矽谷的趋势。 . 用生命换取金钱? 生活与金钱成为 现代人选择职业两难 在用力工作时,想想自己放弃了什麽? 曾经在美国待 F十三年的周景扬说,在矽谷这个超级资本主义的科技界, 大家都用生命换取金钱、追求财富。周景扬有不少学生都在国内IC设计大厂 工作,最近也有将毕业的学生问他∶「该去联发科还是瑞昱?」这位优秀的学 生困扰的说∶「联发科的工作虽然辛苦,一天可能要十六个小时,但只要好好 工作几年,四十几岁就可以退休;而瑞昱的生活仍可保有部分的生活品质,比 较平衡。」 周景扬说,工作观牵涉到一个人的价值观,到底什麽对你才是最重要的事? 是财富、健康,还是家庭,或是成就感?每当学生来问他如何选择职业时,他 总是不愿给予学生最直接的回答,他说∶「我只是想办法让他们可以看远一点、 看聪明一点。」 周淑媛分析「用力工作十五年」的新工作观。 第一、这个趋势正在成形,却它可能造成社会的中间阶层空洞化。如果越 来越多人这麽做,再加上人口老化的结构,站在社会福利的角度,未来年轻人 的负担将越来越重,这也是近几年美国用尽各种制度希望让知识菁英延後退休 的原因。 第二、这个梦想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除非你是股票族(进入绩优的企业, 享受分红配股制度),或身处社会的金字塔顶端,或者具有颠覆传统的工作创 意,否则这个梦想对多数薪水族恐怕是可望而不可及。 依据精算出来的结果,如果你现在三十岁,预备四十五岁退休,除了自有 房屋外,你手上最好握有两千万元以上的现金,平均每年存一百万元以上。 第三、在追逐这个梦想时,应该想想自己放弃了什麽?当一个人沾沾自喜 的对别人说「很忙」时,可能是他的心死了(忙这个字拆解开来,就是心亡了)。 《24/7新工作运动》一书中也提出以下观察,「现在,刚踏出校门的人大 都能得到心中想要、条件很棒的工作,然而,不出一、两年,便会了解自己终 将工作至死,他们开始检视所有事情,自己的价值、目标,什麽才是重要的事 情。一旦你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就无法再安於一份无法令你满足的工作,必须 找出一种和『你是谁』紧密联系的工作方式。」 换句话说,人生并不是只有用力工作与退休不工作两种选择。书中建议, 一个人除了为收入而工作以外,还应该尽量保有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检视的 方法有下: . 保有掌握生活的能力 弄清楚现实、学习对抗老板与压力、 避免给自己负担、把创意融入生活 第一、要弄明白现实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要因为达不到的目标,而感到 挫折。自己的生活该是什麽样子,不该盲目羡慕别人,每个人背後都有不为人 知的故事。 第二、要学习对抗老板过度的要求,和枉顾员工身心平衡的工作压力。我 们必须停止盲目的对工作效忠,取而代之的是专注於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三、避免为自己加上不必要的负担。很多人的工作压力来自於过多的物 质欲望。要如何解决这些压力?结论是:别买豪宅、别开好车。我们试著避免 带给自己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这是人们放弃自我价值的第一个原因,也是人们 选择接受不喜欢工作的第一个原因。勤俭可以赎回自由。 第四、把创新的想法与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曾经也是「用力工作十五年」族群之一的黄柏钧,如今挥别致富跑道,回 到他更认可的校园,他语重心长的说:「人生就像玩大富翁,遇到机会点,你 可以翻牌,也可以不翻牌,继续走下去。但无论如何,不要做让自己後悔的事。」 --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随缘悟性,吃亏何妨。 -- 观■□■□■□■观■□■□■□■□■□■□■□■□■□■□■观■□■□■□■观 身 法本法无法 受 既然清净 何必有网 譬如大日 遍照不爽 心 今付无法时 法 不 无法法亦法 是 上下十方 无为自在 因陀罗手 去曼达碍 无 法法何曾法 无 净□■□■□■□苦□■□■□■□■□■□■□■□■□■□■□常□■□■□■□我 梵网经典: http://www.iyard.org/buda 七叶窟: http://ftp.iyard.org 中华电子佛典: http://cbeta.iyard.org [鹿苑]五明学馆: bbs.iyard.org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禅与静坐版 - 真心交谈的坐坐版 BudaSitting |
阅读文章: 第 1348/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