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2467/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kftseng (罗云) 看板: BudaFeeling 标题: 选择出世抑或者是婚姻? 时间: Thu Dec 11 21:49:41 2003 本文由留言板上整理而成。 ================================== → 发言人:intu → 来源:210.66.20.214 → 时间:2003-07-24 21:05:28 关於家庭,台长有什麽定义?《台长最近还好吗?》 最近参加数馀次关於婚姻家庭的探讨(牧师和牧师娘主持),四对要结婚的, 一对还not sure,现场只有我是佛教,还是硬著头皮参加。 被问到「关於家、婚姻的期待?」一时语塞。印象中的家一如台长之前的留言, 争吵不断,和好倒也很快,却从来也不曾看过直接表达爱意的情景。 故事书里的相敬如宾,外国人那套Darling挂口,对台湾人来说,似乎都 not very local。要对family/marriage作正向表述,一时语塞。 牧师娘谈到“舍己”(可真熟悉)□□在婚姻里,准备好要舍己之时,亦是准 备好走入的姿态。慈济也许\也有好多名言,谈关於舍己。 不直接讲关於婚姻的定义,先只从自身要作的准备,想必一定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舍己太伟大,伟大到足已不用婚姻,奉献给世人。不走入婚 姻,岂不更能成就?」婚姻与出世,矛盾?二者却都要「舍己」还是,只是身份状 态的选择?在婚姻里可以奉献,在出世的行业,也会有要为婚姻解疑难杂症的时刻。 因为,既使能出世就必然具备扮演婚姻角色的能力。叫其人走入结婚之场域,也能 得心应手。 出世入世间的选择标准?对象?使命?因缘? 就好像佛洛姆问的「爱是能力问题?还是对像问题?」(他少问了因缘,没错) 关於能力,还得再学习。 恩宠与勇气一书,女主角有谈:关於太过独立的正反二面;关於接受、信赖; 关於软弱的正面意义。既使是二个灵修高手的夫妻,遇到癌症来袭,还是不得不去 看个性的黑暗面,去承受二人近身斗争,直到真正调合自身。也许出入世,都需要 勇气,都要智慧。 ================================== 回覆日期:2003年7月25日 补充说明:2003年8月17日 关於之前的那个问题,我想我可以大略的提一下,无论是婚姻或者是出世,这 个问题之所以会千万年来都无解,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命题错误。一个错误的命题, 是不会有任何正面的答案。在佛教里面,佛陀面对这类命题错误的问题的时候,通 常都会先修正提问的问题,然後才针对修正过的命题开始解释。 同样的,我不会直接回答那个问题,我指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所谓的出世 与婚姻的意义。无论出世或者是婚姻,他们的意义都并不是「舍己」。这是千万年 以来一直都存在的一个错误的概念,人不管怎麽样,都有一个真正立足的核心,那 就是「自身」的定位。 出世,这是骗人的讲法,也是错误的用词。所谓的出世,其实应该把讲法修正 为「积极的拥抱人群」,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出家」就是离开家,很多词汇到中土 後,翻译得不伦不类的,让很多人「见字生意」,完全错认一个行为後面的真正的 意义所在。 这样说好了,佛陀说出家,他舍弃的是些什麽?贪欲,他只舍弃这个,但是他 没有舍弃「爱」、「慈」、「仁」等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条件。而且他把这 些扩大开去,变成对於大众都有的。曾经有人说,佛陀只教导罗侯罗一些「密法」, 因为偏爱,这是错误的。佛陀的教法,不论对於那一位都是一样的。罗侯罗之所以 「密行第一」,那个密行和密法一点都没有关系,那个「密行」是「一般人无法理 解的行为背後所代表的意义,他能够了解得罪为透彻」。当然这是因为罗侯罗本身 的观察力很强,对於佛陀同样教授给大众的教法,领悟力很深刻。 那婚姻呢?其实也并不是要你「只爱一个人」,而是透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构 □出一个具有相互扶持的环境,让不圆满的个人,可以在透过和伴侣之间密切的互 动,得到一些互补,并且在婚姻当中成长。但也不是说只锁定在一个小家庭中,因 为有互补,所以,可以进步得更快、长远。对於广众的扶助,也能够具有更为圆融 的方法去进行。 无论是那一个,都是基於「自身的成长与圆满的达成」,而不是「舍弃自我的 存在」。如果舍弃自我的存在,那就不可能得到「自身的成长与圆满的达成」。 传统中所说的「出世的人」,具备有著可以没有其他人的提醒与帮助,就能够 达到圆融的思想。 而组成家庭,所在意的,也不是谁爱谁多一点,或谁比谁更爱谁,而是在这样 的一个互爱的过程当中,补足一部份的不圆满,达成可以将仁民爱物的思想给扩展 开去的一个方式。 爱的背後,不是只有占有或是独占等等,爱要基於「分享」才会出现,所以, 对於那种只能够爱一个人的人,在爱情的过程当中,是很难能够长远的。那样对於 爱的认知还不够深刻,不够美善,有得是在成长的空间。 家庭的成立,除了繁衍之外,回到过去农业社会当中来观察,还具备著协调群 我关系的一个力量。这样的力量,需要在一个人,彻底的将自身与家庭结合之後, 才能够发挥出来。 很多人会说,我和朋友怎样…那是不够的,朋友再怎样好,交情再如何的亲密, 也比不上的夫妻、父子伦常等的强度,对於自身和群体的关系,也无法深刻,只能 够停留在旁观者的「参与」或者是「感动」。 简单说,无论是出世或者是婚姻,最终的目标都是在於建立群我之间的关系, 唯一的差别是,出世的人,需要有自我圆融独立的思辩无碍的能力,而对於一般无 法达到这个基本条件的人,则是可以透过婚姻关系的达成,构□出通往这样一个群 我关系融合的目标,而不会流於「想像」。 所以,出世或婚姻都不是舍己,而是「成就自身」。一个人,必需要到清楚如 何定位自己,明白自己所有的各方面能力之後,才能够有些作为,这个时候,才去 选择「出世」或者是「婚姻」。但无论选择要走那一个方向,都不是「准备好了」, 而是「一切自我成就的开始」。出世或者是婚姻,都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历练的开 始。没有人可以躲过时间所给予每一个人的历练,但人可以选择要怎样面对历练, 如果自己的心智不够强韧,那就选择婚姻,找个伴,组成一个完整的圆,互相扶持。 如果已经有圆满的灵魂,也才可以选择出世的路。 想清楚,人生当中并没有太多次可以反覆的机会。 ================================== → 发言人:intu → 来源:203.73.155.247 → 时间:2003-07-28 23:25:58 谢谢版主的回答,因为身边比较少人能与我谈这些,所以忍不住上来问您一下。 不过关於出世与舍己的定义,我也同意是指较广义的一面。在讨论前因为没先 对名词界说,所以容易造成误会。 出世的确是在拥抱人群,就现代佛教来看。 舍已的确不是单指舍弃自己,也许这里指的应是舍去自我的成见,或是说我执。 而就算所谓「成就自己的目标」也一定需要别人的映照(特例除外)。或者是说: 去找到自我在群体关系的定位,或在二人关系的动态平衡,而非单单只有自我,脱 离情境的自我之成就。或是没有自己的舍己,都会落入不完整的人格状态。(心理 学多少应有讨论到一些) 而当然关系要好,自我首先要能找到自己在自身所有状况的了解或观照(广义 之舍己),所以,自修也不可少。以上小小推论,还有待查验。 thanks anyway. ================================== 回覆日期:2003年7月29日 问当然是可以,不过,不保证一定都对,还是要自己多思考、多去证实看看。 一个讲法(包括我说的)都不见得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至於名词定义的部分,我不太喜欢用「宗教性定义」来讨论,因为那样会让人 搞混一些事情,比如说「舍己」、「出世」就是很好的例子,一般人看到的时候, 是不会搞得清楚这当中(寻常定义、宗教性定义)的差别的。 又比如说,什麽叫做舍弃成见?不太可能,那个讲法就挺笼统的。为什麽不可 能?因为人都是基於常识去判断一些事情,就像是说红灯停、绿灯走,这也是成见。 但是对不对?在国外可能是对的,在国内那就是仅供参考,不见得正确,所以,问 题很多。 成见:既成的见解。我不喜欢用那种很模糊的讲法来说,学佛就是要舍弃成见。 其实就算是佛典,也算是一种成见,只是说,一个人对於这样的成见,他的领会、 了解有多少?有哪些对於自身真的有帮助的等等… 成见不是不好,但是如果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我关系在变…没有跟著调整, 导致於自己和现实脱节,那就有值得商榷的空间。 学佛不是学哪些死的教条,要懂得变通。 ================================== 回覆日期:2003年7月31日 不婚或未婚甚至已婚的人都会有的念头,其实,我是觉得这种问题很无聊,只 有那种什麽事情都没有发生就在那边胡思乱想的人才会有这些困扰。 婚姻讲明白了,不过就是有一个人,你愿意和他生活在一起,彼此珍惜,但是 那些什麽额外的条件,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对於那种准备到什麽程度才算准 备好的讲法,不太想去理会。 没什麽时候是准备好的,真正要准备好的是,认清楚,婚姻已经在进行中或将 进行,而自己对於这一份婚姻有责任感!这样就够了。 今天看到陈乐融写的一篇文章,挺有趣的,可以参考看看。 Anyway,经过婚姻的人才知道什麽是婚姻,在那边胡思乱想自找麻烦,听别人 讲一些婚姻共同生活的负面就在那边紧张是没有意义的,是自己吓自己的事情。只 要两个人愿意守在一起,把心给放宽放大,婚姻中的什麽惊涛骇浪,在遥远的宇宙 看起来也只是波澜不惊。 爱一个人要爱得透彻、完整、真实。谁没有缺点? □□□□□□□□□□□□□□□□□□□□□□□□□□□□□□□□□□ 傻傻的相依 A说:「我知道我的解释,让你听起来像是逼退。可是相信我:没有一点逼退的 意思。」他刚刚向交往数年的恋人B提出解释信而被对方打枪。 B酷酷说:「感情本身自己会走出来说些什麽,言语太狭隘,只是多此一举的 煽情工具。」 值得玩味的是:因为担心未来人生愿景不可能一样而预先提出分手,是负责还 是心虚?愚昧或是远见? 其实没有准备好分手的A,却未雨绸缪地提出「负面表列」的相处现状说明书给 对方思考,是太天真或自大无知? 把所有丑话说在前面,以为彼此能在理性基础上独立自主衡量後达成协议,期待 对方心胸开阔地看到这麽多相处中的缺陷,还甘心情愿守下去? A在现实中实践这件事,结果遭到B断然「成全」,身为被动的收件人B讽刺又悲 凉地回应:「真正难以面对的是你已经太心虚了,心虚到你必须警告我,心虚到你 让我觉得被占便宜,心虚到我觉得很难堪,心虚到反而加速现况的恶化。」「还是 必须建议你,千万千万别再提一份让人光看就却步的营运计划书;尽管没有赚钱的 把握,也要有赚钱的理想和企图。 」 A发现自己承受这个对话的风险意识太低,他或许\曾以为自己足够潇□地走上 孤独唯心之路,却无法真的想像自己突然就这样在缺乏争吵的场面下,为已然习惯 的关系画上句号。 现实中胆小的A赶快负荆请罪,灭火抢救,要B一起「再试试看」,让这出「理 性分手前戏」表面上迅速落幕。 幕後,A的两个朋友一天中分别和他通了e-mail,两个年纪、阅历、恋爱次数相 差甚远的好友,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安慰。 年轻单纯的C说: 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有许\多事无法和男友分享(在心灵思想方面),许多事 他虽知道我「这麽想」,但在动机及愿景上却无法了解、认同及支持。他是很好的 生活伴侣,也全力的支持我、呵护我,可是我仍耿耿於怀无法与他心灵并进的孤单。 可是当我哭著说:「我无法带著这样的怀疑嫁给你。」「我不知道自己对你的 爱是否大到可以填补这个空缺。」时,男友竟冷静的对我说:「那□真的要好好想 一想,我也无法和带著怀疑的□在一起。」 我突然止住哭泣。 他对我也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可是他的爱情使这些变得可接受。惊觉自己的 自私及不满足,更发现自己对现实安定的依赖。我是多麽喜欢和他在一起时的轻松 自在安心快乐,我不也为此拒绝了多金、高学历的男人吗?为什麽我还贪心地什麽 都想要? 所以,我也负荆请罪啦!我还是想要眼前的安定快乐,心灵的部分可以和其他 朋友分享,或者勇於接受寂寞的道路。 所以我想我能明白你目前的心情,高兴没有马上离开情人却也隐忧尚存,不过 能怎麽办呢?边走边看吧!自以为是的担心,自以为明智的预言,在情人眼中可能 只是无事生非,或是不够「爱」的残酷证据。 当然,还是希望我们能幸福,虽然我们这麽的贪心。 成熟老练的D说: 对於爱情与幸福,也许\我们总是想得太多,反而容易失去。正如你以前所说, 要找到一个身心灵都能契合的伴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我们都明白,却都 在下意识中不断的寻寻觅觅,让自己一路行来万分坎坷。 而作为我们的伴侣,後来我才发现:他们是多麽的辛苦、气愤、自卑又不解! 我们一直习惯而娴熟的使用著文字,也相信文字在我们的驱策下可以完整的表达心 中的想法与感受,可惜事实并非全然如此。读者如何解读这些文字?大体上我们无 从得知,也无须过於在意。伴侣呢?他们所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文字的本身,也不会 追随我们原本想要表达的部分去思考,而是加入了他们认为对我们的了解,以及长 期相爱拥抱争吵疑惑…所有不同身心经验所组成的复杂情绪。 我们自认相当熟透人性种种,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也过度的保护著自己,并且以 为同时也保护了对方,但是的确是我们比较怕被伤害、被打扰、被误解…而□出让 最心爱的人最好都不要碰触的心防。 没有对错,无关自私,更无须心虚。有时候事情之无解,是因为我们总是想从 最芜杂的表层去解决。偶而试著回归到没有智识、没有说理、没有预测、没有辩解, 只有要?不要?爱?不爱?那种我们向来感到愚昧而久久不屑一顾的原始动物性直 觉,不知道对双方是否都会觉得轻松容易一些? 其结果大不了就是全部破灭,再痛一次,更痛一点;或者会不会置之死地而後 生,摩擦後又点燃新的火花?也有可能最後我们会变得迟钝些、凡庸些,却发现那 样的人生也没什麽不好:?! 走笔至此,彷佛我也正在说服自己些什麽…给你我最真心用力的拥抱以及非随 口泛泛的祝福。 A感激地读这些从萤幕出现的金玉良言,两个人取舍或有不同,自省得却多麽 类似?站在世俗观点,「还是想要眼前的安定快乐」又一次在A(和C与D)生命中 占了上风,因为对绝大多数的世间男女来说,「傻傻的相依还胜过睿智的孤独」。 至少,目前如此。 ================================== 读者回应:自由女神 回应日期:2003-07-31 16:04:25 来源:203.203.164.87 「傻傻的相依还胜过睿智的孤独」感觉有点争议....呵呵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
阅读文章: 第 2467/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