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252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kftseng (罗云) 看板: BudaFeeling 标题: 语言的限度 时间: Mon Jan 5 21:23:10 2004 在沟通一件事情或观念的时候,就算是当面说,也可能会有相当的沟通落差存在, 如果心里面又想到一些具有意识型态的事情的话,听著和言者之间,无论关系多紧密, 都还是会搭不上线的。 在认知心里学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人只会听自己想听的、看自己想看的」,对 於所知所见,总是难免会用一些既有的成见来解释,当然这类的解释未免是真实。况且, 认知会因为「转位」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解读,所影响的层面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有个实例可以参考,可以发现当中有相当层次的误差。沟通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从心里想到的,到嘴巴讲出来的,然後到对方耳朵所听到的,在到对方的脑中所解释的, 每过一个过程都会有10-25% 的差异出现。就算当事人面对面沟通都有可能或有 40-100% 的落差出现,当一席话传递出去之後,如果不是当事人和当事人之间直接沟通,传递到 最後,会发生「猫在钢琴上昏倒了」的状况。若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够,对於传言,可以 当面查证,问题就可以轻易化解,但若不够,一个简单的沟通误差,所衍生的问题就会 更大了。 沟通上,为了要减少这类的误差,在遣词用字上应更谨慎,而不是心直口快的嚷嚷。 举个例子来说: 当上、下阶层之间,下位者说:「我觉得你要找某某人做某件事情。」在下位者的 认知当中,他会以为这个讲法是:站在我的立场来观察,我建议你应该可以采取什麽样 的措施,或是找谁来做某些事情。但是在上位者的角度来说,这句话会变成:我(下位 者)认定是你要找某某人来做某件事情的。这是沟通上经常会发生的转位後的误差。 碰到这类的状况,比较适当的陈述方式,下位者应该要改成:站在我的立场,我建 议你可以找某某人来做某件事情,如何决断则是由你判断。这样上位者就不会把这句话 误以为是「某某人」假借他的名义要做什麽事情。有效降低沟通上转位後的误差。而上 位者在面对下位者的一些陈述的时候,若能够善用「重复性陈述」,亦即将对方所讲的 话,用不同的方式,以自己所理解的部分来重述一次,这类沟通误差也可以适度的降低。 人际间的关系,如何去应对进退,虽然不需要太过於权谋,但是,就算是基於好心、 好意,如何避免这些沟通上产生的误会,把好好的一件事情作对,是需要用心去斟酌。 沟通,向来不是容易的事情。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禅与静坐板 - 真心交谈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
阅读文章: 第 252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