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阅读文章: 第 34/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衿羯□" <kimkara@iyard.org>, 信区: tzuchi
标  题: 推窗向外面对未知——跨越 (A)
发信站: National Sun-Yet-San University (Sat May  6 14:06:43 2000)
转信站: Lion!nsysu-news!not-for-mail
来  源: 211.72.43.173

<<修订版>>

        推窗向外面对未知——跨越

    最近收到一个大学时代的朋友的死讯, 收到的时候是满惊讶的, 信中虽未明
说, 但看得出来他是自裁而过世的. 事情发生的时候大约是在四月中旬.

    在四月上旬的时候, 我曾经接过他最後一通电话, 因为毕业之後就一直没联
络过, 当天接到电话时也满惊讶的. 大学时代少数几位让我觉得是朋友的同窗,
他是其中的一位, 当初在大学的体育课当中, 他曾经教我如何游泳. 共同住宿舍
的时候, 也经常串门子, 再加上我对所学的本科系极端的没兴趣, 只是为了满足
我父亲的虚荣心, 所以勉强读了土木工程学系, 当然学习起来也满吃力的, 讨教
课业更是常有的事情. 感觉上他比我乐观多了, 人也很开朗, 为什麽会发生这种
事情? 实在无法理解.

    那天他询问我转业的事情, 他告诉我他觉得在土木业, 经常要跟随著工地转
换而迁移, 居无定所的, 他想要找个安定一点的工作, 所以特别打电话问我□□
如果参加中研院委托中央大学办理的「网路工程师」课程, 好不好? 我只告诉他,
可以考虑, 而且如果学起来, 有两个专长, 在社会上也比较好, 比较不容易被淘
汰掉. 不过, 虽然现在看起来网路事业很发达, 但是不代表实际上一定真的有好
的如同梦幻一般.

    因为最近实在很忙, 时间轧的很紧, 收到信或是 e-mail 乃至於电话等等,
都只大略看一下或打声招呼. 其实我刚收到那封信的时候, 并没有很认真的去看,
只大约看了一下知道那是通讯录就放到一边去了, 那封信另有玄机是我母亲看出
来的. 他自裁的原因我并没有特别去打听, 但依据信件的内容来看似乎有件事情
让他的生命卡住了, 而他无法理解是「为什麽」. 在我收到的大学同窗通讯录上
面附了两张汇集整理通讯录的同学的感言, 用满含蓄的方式写了这位朋友的死讯,
并且引用了艾浓 (Anon) 的诗集, 诗文如下:

      ----                                        ---- Anon ----

          不要站在我的坟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
          我并未沉睡

          我  是风
              是雪中闪耀的钻石
              是成熟稻谷上的阳光
              是温和的秋雨

          当你在晨曦中苏醒

          我  是在上升气流中盘旋的鸟儿
              是夜空闪烁的星星

          不要站在我的坟前哭泣

          我不在哪里
          我并未死去

      ----------------------------------------------------------

    在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去想要去询问 -- 为什麽? 可是有更多的时候, 是
没有任何有系统、合乎理性、遵循常规, 可以分析出个所以然的. 愈是简单的问
题, 他的答案往往愈复杂; 而愈复杂的问题, 他的解决方法反而愈简单, 甚至简
单到无法相信原来就「这麽简单而已」, 只是自己把他给复杂化了, 然後就卡死
在那边了.

    我记得以前在彰化师院任教, 也是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的指导教授□□曾汉
荣教授, 在对慈青创办初期的干部进行干部训练时候, 曾经提到一个如何面对事
情的原则,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把生活周遭的事情, 包含课业、感情
、事业等等在内, 将他们划分为四个领域:

        ┌——————┬—————┬—————┐
        │└————┐│  想去做  │  不去做  │
        ├——————┼—————┼—————┤
        │   有能力   │    ○    │    X    │
        ├——————┼—————┼—————┤
        │  没有能力  │    X    │  ○    │
        └——————┴—————┴—————┘

    这个表, 许多创始时期的慈青干部应该都有看过, 我并不清楚现在曾教授是
否还有在对慈青, 或是年轻学子介绍这个观念, 但是这个观念若培植起来之後,
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烦恼, 绝对不要逞强把自己的生活填成这个表.

        ┌┬—————┬—————┬—————┐
        │└————┐│  想去作  │  不去做  │
        ├—————┴┼—————┼—————┤
        │   有能力   │    ○    │    X    │
        ├——————┼—————┼—————┤
        │  没有能力  │    ○    │  X    │ (太恐怖了, 小心过劳死)
        └——————┴—————┴—————┘

    但也不能够把表填成下面这种型态, 那样的日子好像很惬意, 不过也只能
说是一个寄生的生物而已, 够不够格成为动物都还是个问题.

        ┌┬—————┬—————┬—————┐
        │└————┐│  想去作  │  不去做  │
        ├—————┴┼—————┼—————┤
        │   有能力   │    X    │    ○    │
        ├——————┼—————┼—————┤
        │  没有能力  │    X    │  ○    │ (......阿咧......)
        └——————┴—————┴—————┘

    举个例子来说, 年轻朋友们普遍上最 care 的感情问题, 男生烦恼交不到可
以在外人面前夸耀的女朋友, 女生烦恼没有够帅的男朋友. 但想要解决这种问题,
并不是去 K men's uno 这类的杂志, 把自己装饰的像个绣花枕头, 外表好看就
可以的. 或许花花公子可以速成, 只要有点财力背景多少都可以钓到几个拜金的
对象, 但认真来说, 这不能算是爱情, 也绝对不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正常人际
关系, 纵然一时之间很「满足」, 但时间走过之後, 人生只会剩下一片空洞与贫
乏.

    无论是任何事情, 若把这个当成目标, 当成前提, 但是要了解到在达成这个
目标之前, 是否有更多的前提或目标要先去达成? 比如, 先天的长相, 可以用乐
观的心情略作修饰, 长保心情的愉悦, 面像就会让人乐於亲近, 而且功效远大於
那种花了五十万拉皮作脸的效果. 其他还有很多都是相关的, 待人接物, 这绝对
是跑不掉的, 要假, 大概假个几小时、几天还可以, 长久下来, 可能就没有那个
毅力继续作假下去了.

    配合上面这个表, 在佛教当中的大乘经典「无量义经」, 以及在原始佛教的
「阿含经」当中, 有概略的提到一些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事务, 以及处理应对的方
法. 在「阿含经」当中, 以十二因缘来说, 由「无明」开始, 「行、识、名色、
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相续不断, 於是种种烦恼升起.

    据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的记载——「缘痴 (无明) 有行, 缘行有识, 缘识
有名色, 缘名色有六入, 缘六入有触, 缘触有受, 缘受有爱, 缘爱有取, 缘取有
有, 缘有有生, 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 是为此大苦阴缘。」

    在这十二因缘当中, 缘A有B的意思是因为有了A存在, 所以才会产生B这
个产物。前者A若灭, 後者B也会跟著消灭, 所以经中有「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
彼生;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的说法, 说明其相依相恃之关系. 亦即
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 万世万物无依不是由因、缘所成立, 衍生出果报, 而果
报又由外缘引动, 不断的生灭下去, 故说世间无一不是「无常、苦、无我」, 没
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可以永久依凭的.

    谈到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 那个问题就是「存在价值」的问题, 无论是在天
主教或者是基督教当中, 都有个彰显上帝荣耀的终极目标在, 但佛教则是完全不
讨论这个问题, 佛教只反过来阐明□□人并没有必要去研究「终极目标与存在的
绝对价值」这个问题.

    其实把一件事情推到极至之後, 我们可以发现, 不管是哪一种理由, 也只不
过是说服自己而已, 往往在事情发展到最後会发现, 真正的「获利」并不是那些
有的没有的预定目标. 而是在进行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得利」了, 而这方面的所
得到的「利」才是真的长久的, 不可剥夺的.

    最近, 天下杂志专访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生, 透过这些专访, 我们可以看
出, 这些人为何成功? 不在於他的经营模式, 也并不在於他是不是有些什麽特别
的或是万贯家财在背後支持, 而是在於他的整个人格特质. 以下我摘要列出一个
比较值得特别关注的主题, 然後, 或许聪明的你, 就可以明白, 为何佛教认为给
予一个存在价值不重要, 为何存在的本身就是价值, 不需要别人给你的存在予以
「标价」, 更不需要依靠一个高不可攀的神或主宰决定存在的价值.

    这篇专访的主题是「他们的工作观-张忠谋的工作哲学」, 在专访当中, 张
中谋提到他的人生观「我工作, 所以我存在」——

    「对我个人来讲, 工作就是人生. 我的人生的意义就是工作, 假如没有工作,
我的人生也就没有什麽意义. 也许你会问: 人总要退休, 退休以後, 难道人生就
没有意义吗? 也不会, 因为退休, 只表示一个工作的改变,不一定是赚钱的工作.
我认为工作的定义是『花脑力、体力、精力』的一种活动, 有目标的活动 -- 有
近期的目标, 也有长期目标, 这就是工作, 不一定有报酬. 假如一个人本来就有
点钱可以过生活, 自己研究、阅读、写作, 虽然没有报酬, 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
很有意义的工作. 」

    「我现在的工作当然是有报酬的工作, 但是退休以後, 我还是会继续工作,
即使是没有报酬, 但是只要花脑力、精力、时间、而且有目的, 我会一直做下去,
做到我死的时候, 或者到我的健康限制为止.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套他这样一句话□□『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记者问到: 「你是透过工作得到自我实现, 还是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什麽? 你
追求什麽样的人生? 」

    张中谋回答: 「自我实现是一个不错的描述. 也许是和从小的教养有关, 回
到我最早的记忆, 人一生下来就要勤奋的做事, 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游山玩水, 那
样没有目的, 不符合我刚刚的工作定义, 这就是我一直持有的人生观念. 勤奋并
不表示你一定喜欢那个工作, 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享受, 或是真的喜欢那个工作,
但你还是会继续做下去, 这就是勤奋. 假如你不喜欢这个工作, 就会不能持久,
至少要做大致喜欢的工作. 我一生以来的工作, 有七成以上的时间是喜欢的, 有
三成时间是不太喜欢. 这样的比例, 使我可以持久的勤奋工作. 」

  「我的工作价值观,不可否认是希望让社会更好. 我一个人工作一生之後,
也许对社会会有很微小, 但正面的影响, 重要的是源自内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尽管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微不足道, 但是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可以维持、鼓励你自己
不断工作下去的原动力. 」

  「有时候, 我们做事的人总是有很多的虚工, 例如我希望争取一个客户, 花
了很多时间, 结果还是没有争取到. 如果以结果来看, 那岂不是会很失望? 但即
使是表面上失败的例子里, 我也可以找寻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像我刚刚说的
例子, 满足感是来自於 —— 也许这次只是准备工作, 也许一年、二年以後, 时
机更成熟, 那时候也许我会成功. 」

  「其实这样的例子, 在我的经验里很多. 例如我在从事晶圆代工四、五年以
前, 就开始和大的 IDM公司——就是自己有晶圆厂的半导体公司说: 你们自己不
用盖晶圆厂, 委托我们好了. 那时候我花了相当大的精神, 结果很不成功, 但是
我并没有挫折感. 我当时的心情是, 过一、二年再找他们, 就会比较容易了. 结
果发展比当时想的更好, 最後是他们来找我, 有好几位告诉我说: 『你好几年前
对我说的话, 当时我不同意, 可是现在觉得你是对的. 』这种成就感是更深刻的.
因为过去这些经验, 使得暂时的失败, 都不足以使我失望、感受挫折. 过程和结
果一样重要. 」

(续)


阅读文章: 第 34/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